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1,(9):78-79
完善社会管理法律建设的途径郑晓均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法律建设在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首先是通过社会管理立法来进行,而最大的利益协调工具就是社会管理立法。因此,应当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管理法律建设的立足点,即要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方式、领域等问题法制化、制度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建设是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创新社会管理应当首先创新社会管理的立法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立法的评估机制、完善立法供求的整合机制、创新立法动力的引导机制、完善立法决策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有3部法律与8部行政法规直接使用了社会管理概念。这些立法中的社会管理概念,有不同的来源、表现形式、语境、内涵、外延,形成了不同类型。无论立法内外,社会管理概念都不同于治安管理概念。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切忌以治安管理主导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中的社会管理概念与现有立法中的社会管理概念联系密切,同时存在一定的张力。因此,完善社会管理立法刻不容缓。要认真对待现有立法中的社会管理概念,这是完善社会管理立法躲不开、绕不过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陈川 《法制与社会》2010,(33):203-203
律师是人类社会从人治走向法治的产物,"法治淄博"建设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律师是"法治淄博"建设中的生力军。律师在立法、执法、法律监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师通过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推进依法行政,通过担任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完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通过参与招投标,重大事故处理,社会调解,法制宣传为"法治淄博"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律师本身也应该加强自律,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完成了环境与资源立法的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有法可依,但环境执法难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与立法系统、行政系统、司法系统及守法系统密切相关。要解决现实环境执法难问题,必须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和规律,在执法活动中与时俱进地引入成本管理概念,引入市场机制,使执法主题、规制对象及司法救济对象在市场利益性的驱动下产生法律博弈,在法律关系中以各自的成本目标和效用函数进行决策,从而实现法律行为决策的均衡和环境法律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谢珺 《法制与社会》2010,(14):52-53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信息交易已经形成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的需求十分急迫。我国也正在进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立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立法工作必须进行充分的考量和协商,仅仅对现实的呼声进行回应是不够的。个人信息作为信息社会产生的新鲜事物,承载着个人私权、政府管理、社会信息交流等多种利益的交织。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协调这些关系,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只有进行充分的立法准备,我国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才可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生态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解决环境问题思路的多样化,在现有法律观念影响下要求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环境法在环境伦理价值观念、环境法律市场机制的生态化转型、环境法立法体系、环境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生态化转型,从而以此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因第三者介入而破坏婚姻家庭已成为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建设法制与德治社会的一大障碍,在批判其冲击主流道德观念、破坏现有社会秩序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现立法缺少对侵犯配偶身份权的有效规制,需要更多关注维护合法权益一方的法律救济途径。因此本文将对配偶权及其现有立法规制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公众的婚姻家庭观念、提供法律引导,以便实现立法保护婚姻家庭和社会和谐的立法宗旨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在我国,经济工作是依照经济立法以法律形式进行管理的。经济法规调整着经济机制各个环节之间纵的和横的关系。因此,法律调整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机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立法工作中,缺乏一个把整个经济立法体系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经济法是一个内容最广泛、最复杂、也许是最重要的法律部门,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至今还未得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各国通过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立法、在具体领域实施循环经济管理、重视抑制废物形成和体现预防优先原则等三类立法模式对其进行法律规范。我国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方面的立法缺陷,不利于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与推广。应当从更新立法理念、明确指导原则、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建军 《行政与法》2006,3(1):95-97
中国社团立法对于加强社团的登记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行的社团立法在指导思想、法律位阶、双重管理体制、社团设立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结社自由限制过于严格。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宪法的结社自由权利,维护社会秩序,需要对现行的社团立法进行变革,在结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2.
陈珺珺 《法制与社会》2012,(13):157-159
社会管理与法治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两者也可以相互促进。社会管理法治落后于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公众参与制度、法治文化等方面的滞后。必须通过饱和社会管理的法律规范总量、完善社会管理执法机制、有效发挥司法功能、健全社会管理公众参与、增强法律信仰等路径来推动我国社会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已列入全国人大今年立法计划,这是专门规范过去劳动教养制度管辖范围的专门法律,是适应新时期依法管理社会及保障公民人权的具有现代进步意义的法律,有必要对它的立法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一、被矫治对象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大体三类人群:一类是带动社会前进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财政领域,财政政策增长很快,但财政法律却没有相应地增长。财政政策的增长可以从权利增长、风险社会等角度得到解释,但财政立法的停滞只能从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经典计划经济体制的家长制等方面进行解释。财政领域"政策繁多而法律稀缺"的弊端是很多的,它不但导致了政策的效力递减甚至失效,解决不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且还导致了人们法律意识和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加强、加快财政立法,哪怕是先出台不完善、不成熟的财政立法,也胜于财政立法的缺位。在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进行财政权的分权和制衡,是我国财政法治建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政府立法在新的基础上面临崭新的形势。这种形势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三是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四是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面对法律体系形成后对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政府立法要及时更新政府立法理念、科学编制政府立法规划、注重保证法律实施、切实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大力改进政府立法技术和加强政府立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证券法律制度是证券法治的基础。我国证券法律制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必须加强证券立法建设。证券立法必须确立立法的基本原则 ,在立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 ,对现实的证券关系进行规范 ,改革和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市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城镇化后市政管理在立法、执法及法律监督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问题的产生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市政管理及其法律问题的研究来探索城镇化后市政管理的法制之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全民医保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面临医疗保障互助共济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立法层级较低,应急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欠缺,大病保障制度的法律归属不明晰,医疗保障法律制度衔接存在障碍等问题。因此,应在坚持医疗保障立法的社会连带理念、明确法律体系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加快提高立法层次,建立统一的应急医疗救助法律制度,明确重大疾病保险的法律属性,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格局下,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转型成本的承担者,而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各方利益搏弈的结果,因而树立立法平等理念,对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立法平等的内涵出发,分析转型期新农村建设为什么需要立法平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以人为本社会的直接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着立法滞后、覆盖面狭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及司法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构造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