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恐怖活动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后,到民国时期已经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当时的所有政权都制定反恐法规,采取反恐措施,希望将其消灭或纳入管控范围,但由于各政权自身条件的限制及实施恐怖活动的组织、个人所具有的强势特点,要达到目的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
“恐怖活动组织”界定问题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法律科学》1998,(2)
恐怖活动即对公民的人身或重大公私财产非法暴力或暴力威胁,用以威胁、恐吓政府、公众或上述两者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政治或社会目的之行为。恐怖活动组织即3人以上,出于政治或恐吓、要挟社会的目的,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结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犯罪组织。文章阐述了恐怖活动及恐怖活动组织的特征,并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恐怖活动犯罪界定为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3.
恐怖活动犯罪有别于普通刑事犯罪,国内国际立法针对恐怖活动犯罪做了特别规定,但是目前我国反恐立法关于恐怖活动的界定不足以区别确定恐怖活动犯罪,影响了反恐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差别只存在于犯罪的主观要件上,恐怖活动人员意图以非法暴力手段实现分裂国家、宗教极端思想等目标是恐怖活动的关键特征,应在立法上得到确认。我国在《反恐怖法》上定义恐怖活动和恐怖活动犯罪时,应明确规定\"意图以非法暴力手段实现分裂国家、宗教极端思想等的目标\"这一特别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4.
伴随恐怖活动犯罪的全球化,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必须树立一种全球战略,这也客观上促成了刑法应对的全球化。我国在惩治和预防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中,应积极与国际社会相接轨,在恐怖活动犯罪以及恐怖组织的界定上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在预防恐怖犯罪的立法上努力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会面临更多的恐怖主义的影响与威胁。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恐怖活动方面的安全知识,加强这方面教育。应该作好前期预防措施,熟悉在遭遇爆炸、遭遇毒气、遭遇人质劫持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恐怖活动组织”概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是我国97刑法新确立的一个罪名,本文作者在对各种学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试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我国刑法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规定和有关国际公约对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及恐怖活动的组织犯罪的规定,从刑法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刑法中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犯罪构成特征,以期指导刑事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恐怖活动日渐猖獗,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全球各国也将联合打击恐怖活动纳入合作范围内。在我国,恐怖活动犯罪也呈高发性趋势,除新疆等易被恐怖活动组织袭击的地区之外,内地恐怖活动犯罪行为也屡屡发生,不但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我国安定的社会秩序带来极大挑战。然而我国刑法在应对恐怖活动犯罪还略有不足。有鉴于此,我国应当采取如下的刑事对策:制定反恐怖活动犯罪的单行刑法、将刑法典中关于恐怖活动犯罪的内容单独列出、将恐怖主义思潮列入法律调控范围内等。 相似文献
9.
国际恐怖活动社会基础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为达成特定政治目的和社会目的而进行恐怖活动屡禁不绝。当前,随着国际上各种矛盾斗争的发展,作为一种特异现象的国际恐怖活动也日益蔓延,以劫机爆炸、绑票与劫持人质、劫船、劫车、暗杀、袭击等形式的恐怖活动急剧增多。相比于中国民国时期的恐怖活动,它有其特定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并呈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攻击目标的确定与不确定并存,实施手段的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活动的有组织性与无组织性并存,作案的连续性和残忽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下反恐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恐怖活动犯罪暗流涌动,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了弥补反恐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服务于反恐现实工作需要,我国先后出台了《刑法修正案(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促进了我国反恐法律体系的完善,弥补了我国反恐法律制度的缺失,为有效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然而,恐怖活动的时刻威胁与反恐斗争的任重道远,尚需要不断完善反恐立法。 相似文献
11.
冻结涉恐资产可以有力地斩断恐怖组织及其人员实施恐怖活动的经济基础,因而冻结措施成为金融反恐的重要手段。英国《2010年涉恐资产冻结法》对涉恐资产冻结的相关措施作了专门的系统规定,该法令规定的冻结措施具有期限性、非终局性、冻结对象的广泛性等特征。我国的涉恐资产的冻结措施应当借鉴英国涉恐资产冻结的相关法律制度,注意不同法律制度间的相互配合,注重涉恐资产冻结中的权利保障,加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衔接,以便更好地实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俄罗斯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多集中在恐怖主义的根源、应对措施和相关立法等方面。俄罗斯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为我们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俄罗斯恐怖主义犯罪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威胁当今国际社会安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个人,以及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藏独”恐怖势力、邪教恐怖势力,尤其是境内外“东突”及“藏独”势力的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对我国构成了现实威胁。针对威胁,公安机关应积极推动我国反恐立法,完善反恐工作机制,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重视情报、舆论引导和群众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和预案演练,以有效遏制和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恐怖活动越来越频繁,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我国“东突”恐怖分子在国际恐怖组织的影响下也日渐嚣张。因此,侦查部门必须采取各种手段,侦查和防范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5.
恐怖组织认定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对恐怖组织事实上采取了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并存的模式,这种模式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与分工。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对恐怖组织的认定主要存在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两种模式,而我国刑法中除恐怖组织以外其他组织也存在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两种模式。从实际情况、人员配备,以及认定后果来看,我国应对恐怖组织采取行政认定模式,以达成刑法与反恐怖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梅传强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5):11-16
美国“9.11事件”清楚地向世界表明,恐怖组织及其所从事的恐怖犯罪行为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破坏,给人们心灵留下难以忘怀的伤痛,甚至蒙上了长久的阴影。其实,恐怖犯罪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反恐怖战争似乎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分析恐怖犯罪的原因,显然难以彻底消灭恐怖组织及其恐怖犯罪活动。作者认为,恐怖组织的出现,以及恐怖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是不同文明和不同文化冲突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朗的今天,充分注重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尊重各国和各民族的传统;协调各种文明和文化的冲突,才是治理恐怖犯罪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反恐立法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严峻的恐怖活动威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不断地探索通过立法的方式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目前,由于我国的反恐立法存在立法格局不科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难以满足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的需要.为适应我国反恐形势的新变化、推进反恐工作依法开展以及履行我国应尽的反恐国际义务,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系统、全面的《反恐怖法》,同时,注重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手段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以期从根本上消除滋生恐怖活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19.
在福柯等思想家看来,任何知识都是基于特定图式加以揭示或者形成的,所以那些操纵“整体理论”或者“真理认识”的话语者,不过是在有意或者无意隐蔽其所采图式的局限或者独断而已,而知识社会学有助于使被贬低的、边缘化的知识运作起来,击破那些知识神话。刘星先生的大作正是如此一种立场、意识的精妙应用,他以民国时期的“法学权威”为个案概念,通过知识社会学分析,对一直以来有关近现代中国法学的特征不过是“西学东渐”的主导观点作出了有效批驳。作者发现,近现代“中西法学”包含“相互竞争”的批判关系,西方法学不纯粹是“进入”的、“领导”的,中西法学的相对关系是“斗争”的、“彼此竞争”的,至少就部分情况来说是如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能需要从某种角度将民国时期的中国法学看作世界法学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对法学权威的深入理解,也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近现代时期的“民族国家问题”和“日常法律问题”的复杂关系,当然还有其时的法学家法律家的“特定角色彼此融合”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