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涣 《人事天地》2008,(9):17-17
20年前在台湾,他名不见经传,所属企业规模连台湾制造业1000强都够不上;但如今却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首富,麾下企业遍及欧美。他就是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最近与他相关的新闻,是两年前丧偶的他,迎娶了一位舞蹈教师,不过他极少回应这些花边新闻,依然保持实业家的那种低调务实。  相似文献   

2.
林岚 《人事天地》2007,(11):50-51
在台湾,敖幼祥与蔡志忠、朱德庸、几米被誉为新生代台湾漫画四大人物,业界多尊称他为“大师兄”,他的漫画作品《乌龙院》在海内外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陈强 《人事天地》2008,(11):23-24
著名演员陈强,是很多中年人熟悉的笑星陈佩斯的父亲,也是当代进步文艺人士。抗战期间,他作为文艺战士,走群众路线,战斗在晋察冀边区。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文艺界人士回忆录,收录了他生动口述的当年战斗演出生涯。  相似文献   

4.
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长期哲学生涯中,与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演绎出一段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奇佳话。  相似文献   

5.
李登辉于1999年7月9日接受世界第三大广播公司“德国之声”专访,就两岸关系、港澳问题、台湾对外关系及未来发展等发表了轰动性的讲话。他认为“两岸关系定位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从而彻底抛弃了他多年来“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中华民国在台湾”等的面纱,露出了他主张台独的真面目。这是台湾正式放弃“一国论”,抛出“两国论”的标志,值此千年交替,世纪转换,国际格局动荡变迁之际,它对两岸互动、亚太安全甚至整个世界格局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两国论”出笼的背景争取台湾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是李登辉最终的政…  相似文献   

6.
张建安 《人事天地》2007,(10):38-38
1949年时,于右任本想留在内地,但被蒋介石派人挟持到了台湾,继续担任“监察院院长”等高职。他的最后15年是在台湾度过的。而他所最看重的事,往往与文化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168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施琅为清朝取得台湾,统一全国立了大功。施琅原是郑氏部将,顺治年间投降清朝,康熙二十年能被复授为福建水师提督专征台湾,这与康熙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有很大关系。因为,康熙一贯重视用人之道,深知正确的决策要由“贤能”的官员来执行。认为“从来有治人,无治法,为政全在得人”;“得一人则事治,失一人则事败”。他在多年听政中认识到,用人“必才德兼备为佳,若止才优于德,终无补于治理耳”。他把是否忠于封建王朝的政治标准,列为用人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康熙关于统一台湾的决策所以能够实现既不在于他“洪福齐天,威灵远暨”,也不在于他“庙略指挥,决胜万里”,而在于他善于选用“才德兼备”的“贤能”官员。  相似文献   

8.
苏荣 《青海人大》2006,(1):50-51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这是海东地区“十杰校长”、化隆县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县第一中学校长康建文的座右铭。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他从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民办教师.成长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闪光的路。  相似文献   

9.
陈凯 《人事天地》2008,(8):8-10
马英九上台后,他的团队以高学历的“学者内阁”特征引人关注。而无孔不入的台湾媒体还发现,马阵营很多要角还都是个性突兀的“性情中人”,他们能否在政治上带领台湾走出一条新路呢?  相似文献   

10.
小京 《人事天地》2007,(7):26-27
郭台铭,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董事长,台湾首富,祖籍山西:过去的他一直低调务实,几年前妻子去世后,出现了他与刘嘉玲、林志玲的诸多绯闻。和关于“男人出轨”的奇言怪论。有人戏称,郭董已由报纸财经版成功转到了娱乐版。 不过面对垂危的胞弟,这个传奇的企业领袖显示了情深义重的又一面,他的弟弟郭台成身患白血病,在北京道培医院接受治疗。不久前,医院段院长接受北京媒体采访,谈到她对这个台湾首富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梦如落叶     
林清玄是台湾当今最高产的作家,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美、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被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自己认为记者工作对作家是"一种日常的自我毁灭",但事实上,记者生涯为他形成独特文风奠定了基石,为他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经济支持,并且构成了他的文学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记者生涯确实有助于海明威成长为优秀作家.然而海明威模式并非公理,记者工作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双刃剑,其负面效应基于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在基本的叙事方式、创作理念和创作时间上的冲突.记者生涯并非作家预科班,两种职业最好不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1 1971年,梁文道刚出生4个月,就被抱去了台湾,在那里一直长到初中毕业。彼时台湾很多青少年帮派,他十四五岁,认了十八九岁的大哥,跟着老大上街吃喝赌钱,当然也有打架。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成就和影响的人物,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历史学者。但只要考察一下他的生平,就会发现外交生涯在他的经历中所占重要地位。而且他作为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的主张和实践,作为诗人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创作,作为历史学者的著述,无一不与他的外交生涯,特别是在调查研究方面所作的努力有密切关系。一“浩浩天风相送迎,随槎万里赋东  相似文献   

15.
光凡 《人事天地》2008,(8):13-15
早年的边沿少年 在奥巴马奋起反抗心中的自卑感和堕落的冲动之前,他经历过一段街头混混的生涯。 奥巴马在自己的传记里对自己曾一度酗酒吸毒的经历毫不讳言。他在自己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回忆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他抽大麻,也用过古柯碱,还经常酗酒、吸烟。“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驱散困扰我的那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福安在评剧界堪称是国宝级人物,在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见证了评剧的发展历程,为提升生角在评剧中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艺德艺风更是有口皆碑,其人其艺在评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怀念杰出的外交家章文晋章百家新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官们是一群多姿多彩、出类拔萃的人物。章文晋便是其中之一。他在长达47年的外交生涯中,不辱使命,广交朋友,以自己的才智、风度和人格力量,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信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一、投身革...  相似文献   

18.
王永庆历程     
薛冰 《人事天地》2008,(12):16-16
不久前才去世的台湾世纪名商王永庆,年少时走过了坎坷的生活和创业历程。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湾省嘉义县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童年的小永庆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他饿极了,只好偷偷地摘路边的番石榴吃。家里偶尔“改善生活”,煮一些甘薯粥,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  相似文献   

19.
一叶 《人事天地》2016,(3):53-53
正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善于写作,还擅长绘画。他的书居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而他的画也频繁获奖。有一年,他的画参加台湾当代名家画展,被邀展的作品有张大千、黄君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能参加此次画展,也证明作品是很有实力的。刘墉对此有些沾沾自喜,在展出过程中,有位关系极好的画家朋友,对他赞赏道:"你的画画得真不错,还是过去的样子。"只此一句,让刘墉很震撼。回家后,他不断地回味着朋友的话,"还是过去画的样子",也就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了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国家认同关系较为紧张、中缅边民的国家认同关系却比较和谐的原因,认为大陆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过分强调“国家”界限,国家认同似乎被置于民族认同之上,而过于强调他者、通过强调和确立他者以确立自我,最终会将自我从他者及群体中分裂出来,故两岸公民的国家认同关系较为紧张;而中缅边民则因其民族认同及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策略使民族国家意识淡化、国家“界限”模糊,进而将自我与他者混为一体,不强调自我与他者的界限,从而营造了中缅边境及两国之间的长期友谊。总之,台湾的国家认同似乎被置于民族认同之上,而中缅边民的跨境民族则更多地看重民族认同而淡化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