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袁浩 《人事天地》2010,(22):46-46
用兵打仗本不是曾国藩的强项.而他从官仅二十余载.就已经把原本默默无闻的湘军打造成了清朝的龙虎之师。曾国藩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善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察人     
长胜 《人事天地》2008,(2):34-34
作为清朝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不仅有超人的权谋之术,而且深谙识人之道。 一次,学生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帐前效力。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袁浩 《人事天地》2010,(20):46-46
用兵打仗本不是曾国藩的强项,而他从官仅二十余载,就已经把原本默默无闻的湘军打造成了清朝的龙虎之师。曾国藩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善用人才。其一,求贤若渴。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  相似文献   

4.
杨思涛 《海南人大》2007,(10):41-42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称,亦有“贼”之恶名。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1917年,曾国藩的同乡毛泽东在给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5.
叶顺 《人事天地》2008,(1):10-10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清廷要臣,且为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在湖南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曾、左因公务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为人为事为官上都能娴熟运用中庸之道。尤其在治理湘军方面更是充分发挥了文人之才,善用义理、谨行中庸,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军思想。文中以湘军为视角,来阐释曾国藩如何用“中庸”治理湘军,进而浅析中庸思想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导读书目史探索──简论曾国藩的导读书目马佩欣,孟昭晋青少年读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近年来导读书目的繁荣。为此,对前人前辈的导读书目成果加以探讨,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拟对曾国藩的导读书目作一考察,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充实我国近代导读书目史知识,探索国学基...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建构了理学经世思想。从文化角度研究,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制胜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通过理学治理湘军,练就对抗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其次,扶名教以争民心,注重与太平天国的思想文化之战;最后,攻破金陵后,他主动裁撤湘军以保其忠臣之名节,努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相似文献   

9.
一晚清末年,曾出现一个所谓“同治中兴”时期,这就是清政府对外屈服求得“和局”,对内镇压人民起义求得巩固统治地位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两位重要的“中兴”重臣,一是主办湘军的曾国藩,一是主办淮军的李鸿章。李鸿章是跟在曾国藩的后面,一步一步的代替曾国藩,成为主持清政府的军、政、外交大权的要臣。曾国藩以湘军为主攻打捻军失败,李鸿章以他的淮军为主力消灭捻军,当上了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屈服法国的无理要求,受到了责难,李鸿章带兵来到天津代替了曾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1811-1872),湖南双峰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一度掌握大清军政要职。他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病卒后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存世。  相似文献   

11.
安德列.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活动受到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者的制控。“赞助者”是文学系统之外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翻译馆,组织了大规模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勒菲弗尔提出的“赞助者”概念,分析曾国藩作为翻译赞助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形象渲染、语言锤炼、环境氛围、战争场面等四个方面浅探《曾国藩》在小说艺术方面的缺陷。从中悟出历史小说固然要在文化色彩、思想深度方面超越前人,做出开拓,但绝不可偏废“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应该做到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13.
同时履行抗辩权作为一项实体制度,可以在诉讼外行使也可以在诉讼内行使。当在诉讼内行使时,目前有三种裁判方式,交换给付判决相对于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而言,符合双务合同的牵连性及同时履行抗辩权目的,并可以彻底解决纠纷,相对于确定的同时履行判决而言,符合诉讼的法理,相对于反诉而言更加诉讼经济,并且从理论和制度上看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立法解释是在法律施行的过程中,立法机关对法律用语所作的阐释。立法解释存在诸多缺陷。从宏观角度而言,立法解释既不符合民主原则,也不符合法治原则,是规则中心主义的体现,其内容与司法解释内容高度趋同。从微观角度而言,立法解释不当地介入诸多问题。司法解释完全可以取代立法解释,其质量可以得到监督和保障,同时,人们应当坚持客观解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50-60年代,曾国藩在时局影响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他提出了和戎与自强的外交战略;与此相适应,他提出了讲求诚信、谨守和约、注重实力等外交策略.这些主张多来源于传统,但又不同于传统,有其近代性倾向.总而言之,曾国藩的外交思想介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对中国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继恭亲王奕沂、曾国藩、李鸿章之后,晚清办洋务的重要人物,时人称他是“湘乡(曾)合肥(李)一流人物”,“功业在曾胡(林翼)左(宗棠)李而外独居一席”。而张之洞在学习西方、引进海外有用人士,即在“中体西用”方面,比曾李等则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7.
案件中,行为人行为之表象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行为实质却具有犯罪的本质。从民刑关系的角度而言,刑法与民法各自的立法目的和立足点的不同,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不能以“司机的行为可以用民法的不当得利的有关规定来调整,因此刑法就不应该再加以调整”这样的理由来否定司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可能性;从形式与实质的角度而言,应透过表象看本质。司机的行为,虽然具有一种形式上合法的表现,但掩盖不了其意图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的犯罪本质。从刑法谦抑性角度而言,立法强调谨慎谦抑,司法强调铁面无私。所以以刑法谦抑性为理由来否认司机行为的犯罪性是不恰当的。总而言之,应从司机行为性质之实质,按照罪刑法定原则,认定其构成诈骗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当代价值取向已经远远超出文艺复兴时期其本初意义之内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可以将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取向概括为主体性、人民性和人性化。主体性是从哲学视域而言,人是手段,又是目的;人民性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而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和发展的主体与动力;人性化是从社会视域而言,社会要和谐、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伟大社会实践的不懈探索中,即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总结、升华和提炼出来的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其历史的形成过程而言,具有历史的维度;就其实践的客观性而言,具有科学的维度;就其实践的主体而言,具有价值的维度。正是这三个维度分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比较《曾国藩家书》与《富兰克林自传》显得十分有意义,正所谓一叶知秋,通过这样两个经典文本的比较,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中美传统修身思想的异质性与相通性,促进双方的理解与交流。《曾国藩家书》中的传统修身思想主要表现为读书明理、学做圣贤、做事有恒、善始善终、勤苦俭约、习劳习苦、忠恕为本、厚道传家等方面。《富兰克林自传》中的传统修身思想主要表现在勤奋读书、超越自我、独立自主、真诚正直、订立德目、改过自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