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考察团在国外考察时,与外国法官同行们座谈。交谈正酣,我一法官发问:“办案时,遇到有人递条子怎么办?”外国法官不解:“什么叫条子?”答:“就是在纸条上写上字。”又不解:“写上什么字?”答:“写上与案情有关的字。”仍不解:“他为什么要把条子递给法官?”答:“替案中的当事人说情。”经过一番“不悱不发”,外国法官终于茅塞顿开,于是直言不讳地说:“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就停止办案,首先对写条子的人展开调查。” 据说,提问题的法官回来后受到了责备,说他胡乱发问,家丑外扬,有失体统,愚不可及。其实,仔细想来,…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因不会用耳朵招祸的事无以计数。桓玄兵败后曾问身边诸臣:“我何以败乎?”吏部侍郎曹靖之说:“天怒民怨,焉能不败!”桓玄又问:“卿何不谏?”曹靖之回答:“朝中一片歌颂之声,都说当今乃尧舜之世,你也欣然相受,我还敢说什么呢?”桓玄听后一阵默然。可见,桓玄的兵败,与他的耳朵不会听话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1966年9月5日上午,在中南海游泳池休息室里,贺龙看了吴法宪的诬告信之后,问道:“我要不要找吴法宪他们谈谈?”毛泽东说:“有什么好谈的?”又说:“你不要怕,我当你的保皇派。”  相似文献   

4.
新明 《人事天地》2008,(4):51-51
“马蝇效应”的说法,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5.
漫画     
花样繁多 顾客:“你们饭店的米饭真不错,花样繁多。” 服务员:“不就一种吗?” 顾客:“不,有生的,有熟的,有半生不熟的。”  相似文献   

6.
[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什么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职场幽默     
《人事天地》2009,(34):6-6
有研究生吗? 人事经理对应聘者说:“有研究生吗?”应聘者中的研究生高兴地举起手,人事经理又说:“研究生请回,我们不招,老总说了这公司不能有比他学历高的。”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一行抵达伦敦,对英国进行短暂的工作访问。当晚,温家宝总理接受西方各大媒体采访。其中,英国《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问他:总理阁下.您经常读什么书?思考哪些问题?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温总理回答时引用了六句话:一是左宗棠23岁时贴在新房门口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二是屈原《离骚》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三是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四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五是艾青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相似文献   

9.
有道是:“功过是非,盖棺论定”。其实,“定论”何须到“盖棺”?“离任”犹如一面镜。一个为官者的政绩如何、名声好坏,当他离任后,百姓看得最清,“论定”最真。正可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相似文献   

10.
识人     
一天,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讲?”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问,而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说:“可我倒觉得此人很不错。”柏拉图说:“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老师也十分尊重,从没有过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于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见他搜出身上最后的一块钱丢进乞丐的破帽子里……”  相似文献   

11.
金钱≠幸福     
据说,乾隆下江南时面对千帆竞渡的大江曾问手下:熙来攘往者为何?纪晓岚答:“全为利而来,皆为利而往。”看来,追求物质剃益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过去“左”的时代,人的这种本能被压抑,那时,谁敢言钱?有三五十元工资就满足了。而到了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似乎是对过去的一种“逆反”。社会的发展从一个极端又跳到了另一个极端:钱!成了热点、沸点——一位演员在电视剧中随口而出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居然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名言”。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管理培训课堂上,讲师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然后问大家:“这桶水如何?”大家说:“这是污水。”讲师又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问大家同样的问题,大家说:“这仍然是一桶污水。”  相似文献   

13.
赖柯 《人事天地》2009,(30):5-5
了解自己 塑造职业 “职业塑造”是“职场达人”要闯的第一关。积累工作经验若干年后,一个职场人就会逐渐步入“职业塑造”阶段:你的“职业性格特点”是什么?哪些是你的特长?哪些又是你不足的地方?回答完这些问题,你就可以进入“职业塑造”了,在塑造的过程中,要对职业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和矫正——一定要在自己擅长、有兴趣、有人脉、有发展空间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读:第一,以什么“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人类向度,但要防止无视其他物类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必须体现集体向度,但要防止用集体压制个人的集体专制主义;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个体向度,但要防止个人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第二,以人的“什么”为本?以人为本不是以个别人、少数人、个别阶级、阶层、政党或特权集团的利益为本,而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三,“什么人”以人为本?从广义上讲,人人都是实施以人为本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其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第四,以人为本的“本”是什么?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指“本体”,而是指“根本”。  相似文献   

15.
漫画     
省得麻烦 在一家豪华商店里,一位男顾客指着一个瓶子问女售货员:“小姐,这种清凉饮料好喝吗?”“当然好喝。不信,您尝一杯,保准上瘾。”顾客摸摸头,想了一下,说:“好吧,那我就不买了,省得以后麻烦!”  相似文献   

16.
路琰 《人事天地》2008,(9):28-29
周国平不喜欢热闹,也不懂应酬。他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所以总有人问他:什么是幸福?人生的意义在何方?周国平只能笑答:“对生命的终极追索哪里会有标准答案呢。”  相似文献   

17.
职场幽默     
郝广才 《人事天地》2009,(27):12-12
排队的耐心 厂主对被开除的工人说:“听说,你要在我死后到坟场上对我的坟墓吐口水?” 工人说:“放心吧,我已经改变了主意,我没有排队的耐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自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已历时80多年。自20世纪末学术界再次掀起重新研究的热潮,业已延续20余年。历年来,其理论意涵、实践意涵、政治意涵、社会意涵、文化意涵、思想史意涵、精神意识形态意涵、中外文明融合意涵、时代化大众化意涵等被附加了异常丰富的意义。这里仅探讨一个本源性问题,即“中国化”究竟“是什么”。其实质包含三个方面:1.“所化者”是什么样的客体,即何种“马克思主义”?2.“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3.“化成者”是什么,即中国化的理论产物,它价值上应当“化”成什么样的?它事实上“化”成了什么样的?本文就此评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人事天地》2011,(7):53-53
问:编辑同志,我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名干部,1995年获得了“政工人员”职称,但我没有因此享受相关待遇。请问:我能按“政工人员”职称享受相关待遇吗?  相似文献   

20.
魏珉 《人事天地》2011,(5):48-48
问:编辑同志,我于1969年9月参加工作,后调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2003年11月提前退休。退休前,我曾从事过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请问:我从事过的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时间能否折算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