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他从小就立志做记者,拿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12岁那年,他加入学校的记者团,然后到处采访名人。这期间,很多听说他梦想的人都不禁嗤之以鼻,有的人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并且默默地支持着他。  相似文献   

2.
马季走了     
马季走了。无论是在他这个年龄段还是在他这个辈分的相声演员当中,他都是最好的一个。他的声望和地位无人能代替,哪怕是辈分比他高的人。而在他后面。虽然知名的相声演员比马季那个时代的人多出不知多少倍,但是真正突出的并同时有威望的人却找不出来。中国相声这五十多年的发展,就像一个线轴状,两头大中间小。只是,后马季时代这一批人真的是无法跟前马季时代的人相提并论了。  相似文献   

3.
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我是沈浩的同乡,都是安徽萧县人,彼此隔一座小山,他住山之北。我住山之南。去年夏天,我们还见过一次面。他同我讲起,当初刚上任没几天.个别人抱着“岗人治岗”的心理.想把他赶走。可后来,在他任职届满该离开时,小岗人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按下“红手印”,恳求省里把沈浩留下,沈浩去世后,还要把他安葬在小岗。  相似文献   

4.
巴山 《人事天地》2006,(3):37-3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从小住在垃圾场附近的穷孩子。上小学时,有一天,他在路上捡了一只易拉罐,一个收破烂的人正好路过,他将易拉罐卖给了那收破烂的人,得了一角钱。他做成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生意。尔后,他发现到处都有被丢弃的废旧物品,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干起了捡破烂的营生。  相似文献   

5.
王玲 《人事天地》2007,(10):16-16
范长江是老革命了。他参加过南昌起义,是第一位报道红军的国统区记者。抗战中他是活跃在各战区的战地记者,得到周恩来的称赞。解放战争中,他跟随中央转战陕北,亲眼看到毛主席指挥三四万人,打败胡宗南二十余万人。  相似文献   

6.
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熟悉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个怪人。他的奇怪体现为三个“不”。 一是“不合群”。美国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学习顶呱呱,就是不合群。从学习到工作,他的生活轨迹始终是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在美国,大学的课外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可他几乎是什么也不参加。所以,他在学校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07,(11):63-63
甘科森是广西北流人,朋友们都叫他阿甘。从名字里,他似乎就与绿色、科技有缘。 1990年,他从广西林学院毕业,分配到桂西北一个大型国营林场工作。林场面积很大,后来开发的著名景点乐业天坑就那里。全场职工数百人,但撒在里面基本上就没有了,见野兽比见人多。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课本里,读到过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要到集市上给自己买一双鞋。为了让买来的鞋合脚,他仔细量了脚的大小,把尺寸记了下来。作好准备,这个人兴高采烈地到离他家不近的集市上去了。几经对比,他终于看中了一种鞋,也讲好了价钱。然而,在挑选并决定鞋的大小时,他才发现自己忘记带来量好的“尺寸”,便又只得跑回家去。但是,当他把“尺寸”拿来时,集市却早已散了。鞋终于没有买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拿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买鞋人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方法论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宗教指向人的存在,是对人的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思。而人的存在状态的一个最基本事实是人面对无限他在的有限感。作为世界流传最广的基督教,思考人如何超越自身有限性把握无限他在的问题,对西方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是西方文明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失去了他的中心地位,变成了达到经济目标的工具,人已经同他人,同自然相疏离,失去了具体联系。人退到了接纳的,交易性的方向,不再具有建设性。人丧失了他的自我感,而依赖他人的认可,因而倾向于求同一致,却又感到不安全。人感到不满足,厌倦。焦虑,并且用他的大部分精力试图补偿或掩盖这种焦虑感”。如果不能切实结束人的这种异化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缺乏权力的自信,掌握权力的很多人非常有自信。很多人掌握权力之前不知道权力能做什么,战战兢兢,没有自信。但干着干着,时间长了,就越来越有自信,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是权力。所以在权力的位置上,时间越长他越自信,穆巴拉克(埃及前总统)对自己的权力超级自信,即使他被关到笼子里去后,也认为这个国家需要他,如果没有他,这个国家会乱。  相似文献   

12.
黄观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大代表,三道镇人大主席。记者曾先后两次采访他。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他的百姓情怀同样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3.
168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施琅为清朝取得台湾,统一全国立了大功。施琅原是郑氏部将,顺治年间投降清朝,康熙二十年能被复授为福建水师提督专征台湾,这与康熙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有很大关系。因为,康熙一贯重视用人之道,深知正确的决策要由“贤能”的官员来执行。认为“从来有治人,无治法,为政全在得人”;“得一人则事治,失一人则事败”。他在多年听政中认识到,用人“必才德兼备为佳,若止才优于德,终无补于治理耳”。他把是否忠于封建王朝的政治标准,列为用人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康熙关于统一台湾的决策所以能够实现既不在于他“洪福齐天,威灵远暨”,也不在于他“庙略指挥,决胜万里”,而在于他善于选用“才德兼备”的“贤能”官员。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15.
肖晰 《人事天地》2006,(9):28-28
朋友春是一位老实木讷的人,在他去参加一家银行的职位招聘面试前,我想他肯定“没戏”,谁知他竟在众多的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春说,其实那次招聘面试也谈不上幸运,他只是老老实实办事,规规矩矩说话,缘于此才使他得到了公司的欣赏。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国》第二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吕底亚人古各期的祖先原本是一个牧羊人。在当时吕底亚的统治者手下当差。有一天暴风雨之后,接着又地震,在他放羊的地方,地壳裂开了,下有一道深渊。他虽然惊住了,但还是走了下去。故事是这样说的:他在那里面看到许多新奇的玩艺儿.最特别的是一匹空心的铜马,马身上还有小窗户。他偷限一瞧,只见里面一具尸首,个头比一般人大,除了手上戴着一只金戒指,身上啥也没有。他把金戒指取下来就出来了。这些牧羊人有个规矩,每个月要开一次会,然后把羊群的情况向国王报告。  相似文献   

17.
他从医22年.手术2000余台,救治病犯3000余人,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他冒着生命危险,零距离参与抢救艾滋病犯人6例。他。就是沙洋平湖监狱病犯监区主治医师丁保国。  相似文献   

18.
在交通公司科威特166项目部,有一大批对工作始终保持着热情的一冶人。这些人中,最让大家敬佩的是测量员李化涛。他不是党员,却始终能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不是干部,却始终心系工地,无论是在上班还是在休息。在一冶工作30多年来,李化涛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无形的传承着一冶人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整整两年前,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挂牌以来,其老板江南春一直是舆论的热点人物。这恐怕不是因为他的财富,不是因为他自身是传媒中人,而是因为他颇有点传奇的创业史,和特立独行的创业家个性。  相似文献   

20.
1975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不正常的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不正常的”人的谱系。“不正常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进入日常生活,他到底从何而来,他在历史上的祖先是谁?我们依据什么判断人的不正常呢?正常和不正常的标准来自何处?福柯在演讲中提出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