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温情罚款     
流沙 《人事天地》2010,(19):56-56
有一位警察是位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清早,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朝他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骑车者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业内行家说,他是秭归的财经专家,让秭归财政实现科学发展,频现奇观;群众说,他是一位为民排忧解难的好公仆,“民意”把得准、“民福”谋得实;同事说,他是一位多谋善断、举重若轻的好班长,善于谋要事、攻难事、成大事。他,就是秭归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功斌。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新泽西州曼罗园他的实验室里,我的父亲爱迪生踱来踱去,一缕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一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是否曾获得许多奖章奖状,他答:“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的演讲会上,一位儒雅学子走上了讲台。他的名字叫吴鹰,典型的一个亿万富翁,他创办的一家叫UTstarcom的公司,是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公司中最大的一家,股票市值达70亿美元,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亚洲之星》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亚洲人之一。他的成功,与他在美国的3堂刻骨铭心的“课”有关……  相似文献   

5.
马云求学     
曾鸣 《人事天地》2008,(3):15-15
很多人都知道,马云在少年时曾经是一个混混,他的成绩也是十分糟糕的,尤其是数学。不过他十分喜欢英语,这源于中学一位地理老师一次课上的闲谈。  相似文献   

6.
曹路 《人事天地》2008,(12):26-27
一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一生中的许多故事都感人至深,尤其令人扼腕的是他和一位德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虽然他一直深埋心底,却给他带来绵延一生的怀想与快乐。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优秀     
一位校长已经接到调令,他将要离开这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去任职。2006年元旦这天,这所学校的一栋宿舍楼的扩建工程还有铺水泥通道的煞尾工作,他和总务主任来到工地看施工情况,下午又来了解进度,第二天上午在铺好的水泥通道上,他发现两个单元的水阀漏水,于是及时采取了措施。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事,让我想到了许多。如果这不是一位一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校长,他能这么做吗?又如果这不是一位真心关心教职的校长,他能这么做吗?现在他做了,就这么自自然然地做了。正是这“自自然然”里蕴涵着深意,当一个人把做好分内分外事变成自己的习惯的时候,他一定离优秀很近很近了。所以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8.
陈亦权 《人事天地》2010,(34):62-62
1948年,一位美国小伙子来到华盛顿州的一家电子测试工具公司上班。这家公司刚创办不久,老板是一位拥有丰富电子知识的专家型人才。他每天都努力地在办公室里分析着生产和市场的每一个细节,然而,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没有取得什么发展,反而呈现出一片随时可能倒闭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公司看中,上完第一天班后,他一回到家里便喜形于色地告诉父亲,公司总裁表扬他了。没想到,父亲并没有像他意料中的那样夸奖他,而是神色紧张地问他,总裁先生是怎样表扬他的。年轻人说,总裁先生是这样说的,他说我是公司第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公司花重金聘请来的专家,希望大家多跟我学习。  相似文献   

10.
忆林 《人事天地》2007,(1):51-51
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  相似文献   

11.
伯恩斯是英国东苏塞克斯郡的一位油漆匠,他在10年前就退休在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伯恩斯带着孙子走在街上,刚好有一场画展正在街上举办,伯恩斯和孙子就驻足观看。这时,一位年轻人不屑地朝他看了看说:“嗨,伯恩斯,你也能看得懂这些画吗?”伯恩斯认识那个小伙子,  相似文献   

12.
红安籍老红军张天伟老人,1912年生,1927年即参加黄麻起义,是为数不多的仍健在的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西南民族学院(今西南民族大学)领导职务。他是一名革命战士,也是一位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中铁大桥局这个被誉为桥梁建设国家队的光荣团队中.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他从学校走进桥梁工地,一干就是26年;他曾经是大桥局最年轻的主管工程师:他是第一位率队在海外建桥的项目经理: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项目曾创造多个世界第一:他正在主持建造的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在按部就班中创造着“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大街上,人们常常能看见一位衣衫褴楼的老乞丐在乞讨。他推着助步车,向行人和司机乞讨零钱,并给他们回赠免费报纸。但是没人能想到。这位乞丐竟身价百万,住在价值350万美元的豪宅中,并且已有97岁的高龄。他名叫欧文·克里,是一位喜剧演员和左翼政治活动家。  相似文献   

15.
张贤海是一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应城市远近闻名的捐款热心人。 这些年来.他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多次向灾区困难群众捐献爱心。1995年,他向“希望工程”捐款500元;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他捐款800元;  相似文献   

16.
肖晰 《人事天地》2006,(9):28-28
朋友春是一位老实木讷的人,在他去参加一家银行的职位招聘面试前,我想他肯定“没戏”,谁知他竟在众多的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春说,其实那次招聘面试也谈不上幸运,他只是老老实实办事,规规矩矩说话,缘于此才使他得到了公司的欣赏。  相似文献   

17.
博恩·思希是位社会学家,主要研究人脉学。他有一套著名的理论——1:25裂变定律。即你如果认识一个人,那么通过他,你就有可能再认识25个人。这套理论曾被西方商业界广泛采用。他们在营销过程中,推行微笑服务,让服务人员不要得罪任何一名顾客,因为在一位顾客的背后,潜藏着25个客户。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一位自觉地对“文化原罪”的批判者、一位试图探索中国人性问题的大作家。在文学世界里,他是个置身于残缺世界的思想先行者。他在漫长的精神跋涉之中,执着追问、深入思考,将个人经验提升和深化,赋予人性更丰富的内容。洞察人性的残缺,就是发现人类困境的普遍性,预示一种终极意义上的觉醒,表明其思索朝着更为深邃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20.
试析于右任办报动机的产生刘惠文于右任(1879—1964)是我国一位反帝反封建的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他办报纸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办报影响及其意义却很大。历史地、全面地、科学地探究他的办报动机及其办报实践活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