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历史上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当代中国宗教问题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无神论,而宗教是有神论;二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意识形态建立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而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因此,无神论的执政党与有神论的宗教、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宗教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研究解决我国宗教问题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如何正确处理这两大课题?核心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2.
《上海支部生活》2007,(9):42-42
胡锦涛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备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问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摘自胡锦涛同志2006年7月10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就应该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简析: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在政治上向宗教宣战,反对用行政命令或粗暴的手段去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目的是团结信教群众为共同的政治目标而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因为宗教信仰自由本身就包含着国家既承认公民有宣传和接受科学世界观的自由,也承认宗教信仰者有信教的自由。这两种信仰都受到国家和法律的保护。为了尊重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各自的权利,互不伤害,宗教活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和场合进行。一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通过对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阐述了宗教意识形态的派生性和依赖性,并将宗教批判引向政治社会批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处理宗教与国家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正确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和谐的理念做好宗教工作,要求妥善处理好两对矛盾:一个无神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如何正确对待宗教;宗教界如何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正确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要依据有关政策和法规,努力开拓宗教在伦理道德、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尽力化解宗教可能产生的消极社会作用。前者是主导性的,后者是预防性的,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将长期存在。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解决好宗教问题,使广大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首先就要培养好新一代宗教界的代表人物。本文就如何培养藏传佛教界新一代代表人物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现阶段,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宗教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宗教的政策,做好对宗教的工作,对于反对和挫败国內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维护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巩固和发展宗教方面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宗教发展的自身要求。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在  相似文献   

10.
知识新信息     
李鹏谈宗教工作 1990年12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全国宗教会议上讲话指出,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好宗教工作,妥善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对于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对于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实现90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意义重大。要讲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都要彼此尊重,互相团结,和睦相  相似文献   

11.
宗教工作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宗教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宗教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宗教与社会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宗教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工作是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涉及到国家全局的重要工作,必须对我国宗教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宗教界教职人员以及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宗教健康发展,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是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准确定位宗教在中国的实际功能,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传统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典论述与中国宗教工作实践经验、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和依法治理宗教事务三组关系。荀子的“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可以概括中国传统宗教观的“人文立本”特点,儒家主要是将祭祀纳入崇德报功的礼教范畴、教化目的;这种以“文”统“神”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相契合,都是立足人和社会现实来理解宗教。儒家允许民间以信神的方式祭祀,借以推行礼教;当前宗教工作也要以群众工作为本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信教群众融入社会主流生活。  相似文献   

14.
执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要求,它们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加强执政党建设离不开多党合作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任务和要求;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政治实践中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二者在理论建设上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的宗教管理专门有一段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深对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推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一个新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中,我们党对关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重要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上就此问题作了深刻论述。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直到今天,宗教在我国仍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说明,宗教的作用不容忽视。深入研究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有利于团结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对于促进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在信仰上互相尊重、在政治上团结合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共同努力奋斗。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必要的、合理的、长期的。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与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相适应,同样是必要的、合理的、长期的。信教与不信教者都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就一定能够向深层次发展推进。一、从我国宗教发展历史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必要性、合理性和长期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信仰、感情、仪式和组织都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北省献县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社会和谐。我们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践中探索做好宗教工作的具体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1.充分认识宗教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献县信教群众2.53万人,占人口总数2.2%,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没有宗教上层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广泛参与、团结合作,没有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生活和稳定的宗教形势,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起码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和谐。此外多教并存,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有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再思考刘建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关系之一。各国政府都面临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的共同课题。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