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6,(Z2)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结合沈阳市侨爱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沈阳市农村归侨侨眷精准扶贫工作,9月23日,沈阳市侨办在康平县海州乡孙家店村开展了沈阳市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农业专项技术,提高生产技能。此次在孙家店村举办的培训活动吸引了周边村镇50余户归侨侨眷及村民参加培训。活动邀请了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科院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花生种植和测土施肥等科目,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咨询、图片样品展示、专家农  相似文献   

2.
张大志 《侨园》2013,(12):50-50
<正>根据国侨办关于开展"关爱工程——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要求,辽宁省侨办结合省情侨情特点和实际需要,日前在沈阳、抚顺、营口市组织了7场(次)集中培训活动,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共培训归侨侨眷600人(次),在各级的精心组织下,活动取得实效。辽宁省侨办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培训工作,要求把搞好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作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12)
正11月2日,沈阳市侨务办公室组织侨界医疗专家赴苏家屯区十里河街道进行基层卫生工作者岗位技能培训暨惠侨科普讲座活动。此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沈阳市侨务优势,搭建广大归侨侨眷助推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顺应他们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愿,同时缓解沈阳市偏远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沈阳市"侨爱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广大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的积极响应,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汪清 《侨园》2012,(12):22-23
辽阳市目前现有归侨侨眷5000多人,其中归侨122人,大部分归侨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归祖国、报效祖国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归侨侨眷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遇到了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生活、住房、疾病治疗、子女上学费用等方面。辽宁省第八次侨代会以来,辽阳市侨联积极响应中国侨联倡导在全国侨联系统开展"侨心工程"的号召,认真配合辽宁省侨联启动的扶贫助困行动,开展了"手拉手、侨帮侨、送真情、献爱心"的活动,加大了对贫困归侨侨眷的扶贫帮困力度。截至目前,辽阳市各级侨联在省侨联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共为归侨侨眷捐款捐物80余万元,帮助100多名归侨侨眷解决工作、生活和子女上学费用等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5.
侨园快递     
《侨园》2011,(Z1):23
辽宁省侨办系统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归侨侨眷2011年春节期间,辽宁省侨办系统积极开展侨界迎新春送温暖活动。省及各市侨办共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近千户,看望侨界知名人士60余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60多万元。部分市领导参加了走访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6.
今年,丹东市侨办把安置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摆到了突出的位置,计划年内安置300名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日前出台了《促进我市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奖励方案》。规定“各县(市)区侨办本年度内完成归侨侨眷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7.
《侨园》199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已经实施5年了。5年来,辽宁省各级侨务部门作了大量工作,赢得了侨心,使归侨侨眷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振兴辽宁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在贯彻执行《保护法》的过程中,各级侨务部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归侨侨眷办实事,依法保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赢得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赞誉。一是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有50余起件沉积多年的历史遗案和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被先后解决。二是竭尽全力维护侨益,几年来共查处侵权案件200多起,并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沈阳市侨办采取多种办法,积极搭建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平台。首先,沈阳市侨办与市就业服务局成立了“沈阳市归侨侨眷就业服务中心”,为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2月23日,“抚顺市归侨侨眷再就业基地”揭牌仪式在大商抚顺集团举行。随着企业改制改组,抚顺有近3000名归侨侨眷职工下岗。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按照“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同等条件,适当照顾”的原则,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做好归侨侨眷再就业工作,已成为侨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去年,沈阳市侨办联合辽宁开宇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沈阳市侨务法律援助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接受归侨侨眷的有关咨询60余次。据了解,该中心对归侨侨眷在提供咨询和解答法律问题方面免收费用;对法律诉讼代理或提供辩护的案件,给予收费优惠。其中,对侨资企业诉讼案件按收费标准的80%优惠;对归侨侨眷、华侨华人个人诉讼案件按收费标准的60%优惠;对享受最低保障的困难归侨侨眷提供无偿援助服务。  相似文献   

11.
辽宁侨讯     
《侨园》1999,(6)
全国归侨侨眷职工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在沈阳举行 9月3日至5日,全国归侨侨眷职工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在沈阳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以研讨归侨侨眷职工再就业为主题的专门性全国会议。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办、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侨务部门的负责人和辽宁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主办,郭东坡主任、李海峰副主任莅沈参加。  相似文献   

12.
邱岩 《侨园》2004,(3):17
近年来,由于企业破产、改制、买断,营口市有1573名归侨侨眷下岗失业,这部分群体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营口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鲍岭青说:“在我们营口这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解决下岗失业归侨侨眷就业问题是我们政府侨务部门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撰写发表在《侨园》上的《营口侨办五种措施解决归侨侨眷就业问题》一文于2004年12月14日被“中国侨网”全文转载。该文对营口市侨办为解决归侨侨眷就业而采取的消化型、自主型、流动型、创新型、输出型等五种措施进行了报道。近年来,营口市共有1573名归侨侨眷先后下岗失业,他们生活遇到很大困难。营口市侨办为侨服务尽心尽力,为侨办事实心实意,发扬努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7)
正为更好地服务海内外侨胞,为广大盘锦籍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营造更好的发展平台,端午节前夕盘锦市侨办举办盘锦籍国内国外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联谊会暨华人华侨海外安全知识宣传论坛。40名盘锦籍华人华侨及归侨侨眷参加了联谊。联谊会上,盘锦籍侨胞侨眷欢聚一堂。盘锦市侨办负责同志向与会者通报了盘锦市真情服务侨胞侨眷,在侨务  相似文献   

15.
丹东所辖的东港市有归侨侨眷2034人,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归侨侨眷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也有一部分归侨侨眷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达到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做好他们的脱贫工作是侨务工作艰巨的任务。东港市侨办从1996年初开始,在全市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14个多镇、  相似文献   

16.
汪旎 《侨园》2011,(9):36
2011年6月12日,为期一周的“侨爱工程——送温暖医疗队”活动在营口市鲅鱼圈区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宣传活动也积极开展起来.“侨爱工程——送温暖医疗队”活动是国务院侨办发起的“归侨侨眷关爱工程”系列活动之一.“侨爱工程”既是帮助海外侨胞资助国内公益事业,实现扶危济困、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服务平台和桥梁;也是侨办系统发挥侨务优势,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服务社会的平台和桥梁.  相似文献   

17.
职工下岗,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而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全部的侨务部门努力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积极协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下岗归侨侨眷职工再就业工作。各地侨务部门为使归侨职工和侨眷职工能不下岗的尽  相似文献   

18.
石岩  北风 《侨园》2012,(2):11
为贯彻落实全国侨务会议精神及国侨办等九部委下发的《关于做好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1月17日,辽宁省副省长邴志刚,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陈素珍,辽宁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崔得胜、副主任王朝霞等领导下基层,走访慰问了特困归侨及侨资企业.  相似文献   

19.
辽宁侨讯     
《侨园》2002,(6)
全国人大华侨委副主任徐惠滋到丹东检查指导工作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惠滋为首的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一行,9月7日至9日到丹东检查指导工作。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邓宝权向检查组汇报了贯彻落实《保护法》情况。检查组充分肯定了丹东市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为归侨侨眷办实事,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依法护侨及发挥归侨侨眷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积极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检查组希望丹东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在招商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侨属企业,开展好“侨帮侨”活动,把社区侨务工作做好。(焦石)  相似文献   

20.
六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认真抓好侨务立法工作,是今后华侨委员会的一项主要的任务。 何英说,我国是一个华侨众多的国家,充分发挥我国华侨多的优势,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过去,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华侨、归侨、侨眷长期受到歧视,尤其是“文革”期间,不少归侨、侨眷遭受迫害,严重地挫伤了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照顾,进一步激发了华侨、归侨、侨眷爱国主义的热忱。1983年,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