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艺文 《前线》2017,(1):95-96
<正>围绕全国、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战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丰台区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核心引领、双轮驱动、两翼并举、统筹融合"的发展战略。核心引领,就是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任务为核心,全面建设创新丰台、绿色丰台、文化丰台、和谐丰台。双轮驱动,"一轮"是坚持以科技和金融创新引领经济提质增效;"一  相似文献   

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引擎,将增强首都经济内生创新发展动力;是经济体系创新升级的核心支撑,引领以"高精尖"经济结构为主要特征的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将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制度示范,促进优化首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示,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为要义,开启了北京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时代。其中"代表性、指向性、辐射带动、创新引领、表率作用"等要求,"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等理念,吹响了首都文化建设的进军号。首都核心功能在于先进文化的示范带动引领中华先贤高度重视京师文化对国家文明的教化示范功能。汉代《史记》《汉书》均有"建首善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整体定位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其中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要牢记习近  相似文献   

5.
白津夫 《前线》2015,(2):87-89
当前,在全球创新的大时代,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正处在关键时点上,倾力打造国家创新平台,加快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于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全国的创新发展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要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从更深层次上谋划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打造"国家创新平台"为重点,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努力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正确定位首都科技创新中心首都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大概念的中心。不限于科技本身,而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技术与金融相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最关键的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非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切实提高制造业盈利能力和要素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最关键的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非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切实提高制造业盈利能力和要素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吴桂英 《前线》2017,(1):92-93
<正>"十三五"时期是朝阳服务首都功能、强化核心优势、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朝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紧把握朝阳发展的"新、转、疏、补、稳"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矛盾,聚焦朝阳国际化、文化创新和生态空间的特色优势,提出"十三五"时期"高水平建设国际商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北京担当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首都使命"。推进首都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关键要以服务民生凝聚起首都治理的磅礴力量,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提升首都治理水平,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从而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0.
创新机制不仅是推进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根本手段,而且是展示党校新形象新作为的内在需要。当前,党校在创新新型智库建设机制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现实障碍,如主体性、发展性、制度性、效能性障碍等。为此,党校要坚持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构建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的政治引领机制;坚持供需精准对接,构建以"四个服务"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引领机制;坚持优化建设布局,构建以多元统筹推进为重点的协同发展机制;坚持规范有序发展,构建以科学管理运行为核心的制度保障机制;坚持优化队伍结构,构建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的人才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已成为推动本市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把践行北京精神转化为建设首都推动发展的满腔热情。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真践行北京精神,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正>浩荡春风拂盛景,如椽巨笔绘雄安。设立雄安新区一个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和热议中,雄安新区各项建设工作有条不紊次第开展,又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与首都副中心通州共同成为北京新的"两翼"、与张北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发展,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着实打牢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基础;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建立创新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以强化战斗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嘉瑜 《前线》2017,(1):84-88
作为世界典型的首都城市,伦敦的经验表明,首都城市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形成合理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依靠合理的、精细的城市管理体系和针对性的政策手段,依靠立法保障、跨区协同、高位统筹、动态调整的首都发展规划引领。未来北京应以首都规划引领区域发展和功能布局调整,打造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利用各类政策工具精准引导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张响学  王肖曾 《世纪桥》2008,(5):114-115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发展,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着实打牢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基础;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建立创新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以强化战斗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方力  任晓刚 《前线》2023,(4):65-68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推动首都建设加速、首都经济提质、首都治理向善。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打造首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系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和水平;系统推进“两区”建设,增强首都开放能力和水平;强化京津冀政策协同,提升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统筹与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波 《前线》2017,(9):69-7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为首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北京"十三五"要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国际城市。2017年3月28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发布,提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构建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素芳  胡修府 《前线》2022,(6):55-58
5年来,北京市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作用,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城市整体功能梯度化;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环境品质明显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这些成就为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少峰 《前线》2021,(2):78-81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绘就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宏图。承接高端经济功能区战略使命,北京经开区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创新驱动、竞合包容、统筹协调、绿色低碳、和谐共享、党建引领,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兴城,对内成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对外成为“引进来”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0.
韩晶 《理论学刊》2023,(6):32-42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低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与低碳循环、区域联动与共同富裕、共享共赢与气候合作搭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链网结构;政府治理、企业支撑与公众参与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多元治理体系。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形势严峻、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绿色消费拉动不足及创新驱动赋能作用有待提升等制约因素。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重点关注如下方面: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产业根基;有效联动国内国际市场,打造绿色命运共同体;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字赋能效应;优化推进区域联动机制,铺就绿色共富之路;大力支持企业绿色创新,强化科技支撑;统筹建设多元生态治理体制,形成蓬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