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是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现象。人口流动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不可避免的对城市的社会秩序、治安状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相当突出,形势严峻。而当前流动人口犯罪所出现的组织化趋势对流动人口犯罪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组织化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从而针对流动人口犯罪组织化这一特征来构筑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在给城市带来生命与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近年来,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社会治安事件正在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流动人口犯罪成为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探讨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相关概念及其区别 司法实践中及理论研究上流动人口犯罪、外来人口犯罪、流窜犯罪,三个概念容易混淆。前两者是从人口学角度定义的犯罪,但流动人口反映人口是动态的、人口是流动状态的,流动人口犯罪是指人员在流动过程中犯罪,而外来人口则是静态的是相对于本地人口而言的,外来人口犯罪是指犯罪的人员是从外来的(外地人);流窜犯罪是指犯罪人跨县区的连续作案,或在居住地犯罪后逃跑到外县市继续作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不仅在量的方面较以往有所增长,在犯罪特征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这些现象会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一种由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现象,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形成及运动规律集中表现为流动人口适应社会生活的弱势与犯罪强势的矛盾结构之中。分析这种矛盾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调整这种矛盾结构的不良指向,应该作为当前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一、2001—2006年我院审理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二、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分析 图表显示,六年来东城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以下特点: 1、整体特点:无论是案件数还是犯罪人数均呈逐年上升势头。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更多涌入,外来未成年人也随之增加,其犯罪现象亦随之多发,如2001年仅有15件15人,2004年就达到26件30人,而到2006年就突破39件44人,并首次突破全区未成年人犯罪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盛林 《法制博览》2015,(7):165-166
流动人口犯罪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更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对于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多种理论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分析。本文试图通过社会控制理论对流动人口犯罪进行解读,以期在寻求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中获得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沿城市,其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白益严峻。流动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兼具“流动人口”和“未成年人”两个群体的一般特性,其犯罪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相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应该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这个群体的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