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云南省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经济强省的任务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加以研究分析,为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自1999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来,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4年12月的统计,退耕还林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进行,退耕还林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困境和挑战。一、四川省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四川省林业厅2004年12月底统计,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五年来,累计已完成…  相似文献   

3.
发展脚步     
半月大事■2008年宁夏生态建设国家投资逾12亿2008年1至11月宁夏生态建设国家投资已超过12亿元。其中包括:7.3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性补助,3.2亿元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专项资金;6000万元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资金,616万元天然林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陇西县林业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全力实施面山绿化、绿色长廊、新一轮退耕还林、林果基地建设和生态保护治理五大工程,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形成生态建设成屏障、林果基地铺富路和生态文化建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向。作为一个“老少边穷”的地区,只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这个机遇,用足用好这个机遇,才能加快改变农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突出三个重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以扶贫开发为载体,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四治”工程。一是加大治山的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解决石漠化治理的问题。二是加大治水的…  相似文献   

6.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3,(16):36-37
首轮西部大开发10年来,宁夏固原市的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遏制了持续数百年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建设和特色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养殖规模扩大、林业硕果累累,尤其是昔日裸露残破的山塬再一次焕发出绿色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历史的重大机遇带给固原山川重生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昭示我们,宁南山区林草丰茂是富民兴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太原市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严格实施督查制、监理制、档案制。  相似文献   

8.
创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建设师,是用大集团生态建设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牧区民生改善问题的新方略,是一种体制机制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是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创建兵团生态建设师,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疆农牧区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对促进新疆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态意义,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岗位就业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是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原州区作为宁南生态环境脆弱的大区(县),无疑是退耕还林的主战场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四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0.
刘金祥 《奋斗》2009,(2):22-23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尤其是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亿万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桂林市作为珠江、湘江上游生态建设和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桂北旅游、农林经济带的重点城市,肩负着无以回避的历史重任。近来,我们对阳朔、永福、资源、龙胜等县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走访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局、林业局、粮食局等相关部门,进而对全市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综合考察,现将有关情况及我们的一些思考整理如下,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卫星 《党史纵横》2006,(8):62-6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金州区委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结合金州区的实际,通过实施“项目工程、富民工程、素质工程、宜居工程、党建工程”五大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项目工程”,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金州区委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项目工程”,着力建设农业项目,加强农…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生态建设对改善西部地区以及整个长江、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存环境,保护流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1998年开始,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提出实施绿色生态屏障建造工程,主要措施包括跨省市的天然林资源保护、荒山荒坡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目前上述措施正有计划地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政策性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水土流失是长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宁夏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通过实施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牧封育、湿地保护、生态移民、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由于人类过度的毁林、开垦和耕种,破坏了大量的植被,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陷入了逐步恶化的恶性循环之中。实施退耕还林被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展开。正式全面启动,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体包括1800多个县。1999 ̄2005年,国家累计安排的退耕还林任务一共是3.44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是1.35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89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中央对已经安排的退耕还林任务总的投资和后续补助将要投入总共2000多亿元。退耕还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怎样,需要研究。本文对成都市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神州时事     
全国今年计划退耕还林一亿多亩 去年12月闭幕的全国退耕还林现场经验交流会消息: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启动,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共完成退耕还林2963万亩。去年底全面完成任务。今年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计划任务1亿多亩。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还草不仅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从赤峰市巴林左旗的实践看,退耕还林还草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3,(2):14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区草原建设总规模5355.5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43.1%。这些数据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大量工作。5年来,我区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  相似文献   

19.
巴彦淖尔盟总面积9888万亩,占内蒙古总面积的5.6%。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近几年,全盟土地沙化、退化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恶劣的生态环境,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2000年,巴盟的杭锦后旗和乌拉特中旗被列为国家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旗。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巴盟全面正式启动实施,全盟六个旗县市承担了这项建设任务。盛夏,记者随林业部门采访,深深地感到,三年来,巴盟各地紧紧围绕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经济,成果喜人。  相似文献   

20.
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环境容量小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一方面我省是水、水能、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重点地区,同时我省又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特殊地位,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任务,是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重点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矛盾在我省集中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比其他地区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