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初查制度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建议以立案环节为分界线将侦查分为初步侦查和正式侦查。从刑事初查原则、主体、内容、程序、方式与手段、期限、证据、监督七个方面做出全面、细致的规定,从而建立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刑事初查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立案及其意义的一般认识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立案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是仅具有话语实践意义的命题,也并非"迅速揭露、证实和惩罚犯罪"."有效保障无辜公民不受刑事追究"以及"做好司法统计"等认识的逻辑前提.我国应构建初步侦查和正式侦查制度以及案件登记并报检察机关备案制度.这一制度使侦查机关在案件登记之前采取的侦查措施具有法律意义,有利于检察机关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和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能更客观地对刑事案件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3.
田兴洪 《求索》2011,(5):148-150
为了实践轻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和顺应刑罚轻缓化的世界潮流,需要对我国公安机关犯罪侦查制度进行完善,完善的重点应当包括:第一,取消刑事立案程序而代之以立案登记制度;第二,构建我国侦查阶段的轻罪处分制度;第三,对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一般不羁押原则";第四,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作为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要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有关办案程序中对如何进行立案前的审查未作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造成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侦查经济犯罪这类较为复杂的案件时,对立案前的审查所拥有的权限理解不一,以致出现“该立不立”、“不破不立”等现象,要么失去立案侦查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有利时机,要么出现违法办案等情况。因此,确立公安机关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初查制度,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司法实务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乐云 《求索》2010,(2):144-145,14
在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中职务犯罪立案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域外随机性启动侦查程序是否符合我国职务犯罪侦查规则、立案以前进行必要性调查即初查是否会使立案程序虚置是我国职务犯罪立案制度困惑的三个问题。本文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有关质疑我国职务犯罪立案制度的观点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6.
周博文 《公安研究》2009,(10):38-42
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刑事拘留是侦查机关最常用的强制措施之一,并在侦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一些现实问题已经与当前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发生了冲突。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角度,分析刑事拘留制度及其现状,应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树立无罪推定的法律理念,规定严格的刑事拘留条件,规定合理的刑事拘留期限,增加合理的非羁押类强制措施,修改国家赔偿法,统一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确立比例性原则,加强对刑事拘留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7.
刑事侦查权的监控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侦查权监控主体有内部监控主体 ,即公安刑事执法督察及其主管人 ,和外部监控主体 ,即检察机关监控部门。其监控客体为所有案件侦查活动。应从侦查立案开始 ,对整个侦查过程全面监控 ,建立司法授权机制和审查机制 ,强化犯罪嫌疑人诉讼地位 ,实行侦羁分离和侦鉴分离 ,完善侦查权监控的纠错机制等 ,来构筑完善侦查权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侦查行为是否成立问题就是侦查行为事实评价问题,侦查行为成立必须具备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我国应该建立以宪法为龙头,以刑事诉讼法为基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审前相关行为的司法控制体系,根据其刑事诉讼行为性质,建立和完善司法审查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司法实践者的视角,通过分析新刑诉法的修订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阐述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初查制度落后、侦查方式单一、侦查协调不畅、人权保障条款容易被滥用等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确立,意味着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能力与手段提出了新要求,秘密侦查因能够有效瓦解犯罪人之间基于囚徒困境而订立的攻守同盟,因而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具有重要价值。正式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应该扩大秘密侦查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范围,不仅应将其适用于所有职务犯罪案件,而且立案之前可以用秘密侦查发现犯罪线索,在立案之后可以用秘密侦查收集犯罪证据。同时,职务犯罪的秘密侦查应该实行司法令状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