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分,但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而且,这种共性在上层建筑中同样存在。探讨共性,有利于对社会本义本质特征的再认识,有助于明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一)民主制度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所谓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是存在于一个历史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的、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必然带来乡镇企业的兴起,而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加快农村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步伐。一、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向商品经济转化的骨干力量首先,乡镇企业的崛起,冲破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禁锢。它对于深化农村的改革,逐步变革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及其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起着“催酵”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形态,依次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曾经长时期作为自然经济形态而存在。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必然逐渐代替自然经济而上升为社会经济的普遍形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那么其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发生在意识、政治、经济、技术等形态中的四大转换。在意识形态上,从崇拜意识向主体意识转换。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崇拜意识源远流长。这种意识并未随着封建制度的推翻被彻底消除,而且由于认识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它得以繁衍滋长。人们把革命领袖看作真理的化身,习惯于在经典著作的词句上划地为牢,在“最高指示”的藩篱里反省思过。现代化进程唤醒的中国人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一天天增强。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我们最终会同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以崇拜意识为特征的旧思想文化意识诀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开放型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以主体意识为特征的崭新思想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自古湘西穷。如今,在湘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场革命,240多万土家苗汉人民意气风发地向贫困开战。这场以开放改革为动力、以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换为特征的治穷脱贫的伟大的实践,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的重大步骤,是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变迁,进行自我调节、逐渐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急剧的社会变革,使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传统道德受到猛烈冲击,它突出表现在当代湘西民族青年的道德观念发生了令人瞠目的崭新变化,同时又明显地显示出了当代湘西民族青年道德观念行为的困惑迷失。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结构     
焦娇 《学理论》2013,(5):21-22
道德的完整结构是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三方面构成。道德的意识是前提、道德规范是标准、道德活动是载体。道德义务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按照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要求;道德权利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下应享有的人格、尊严以及相应的利益等。因而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是道德规范延伸的具体体现,这便构成了深层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7.
张文雯 《学理论》2012,(17):80-81,151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诸多的社会问题会不断地呈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道德失范的问题也是其中之一,传统的道德价值理念起不到相应的控制作用但是新的道德标准还未形成.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道德失范的基本界定,产生的社会结构原因以及社会行动主体的原因,主要包含社会结构层面的社会结构转型、社会控制的弱化、社会关系的转变,以及道德主体层面的道德认同意识下降、非理性因素加个人欲望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观念,在我国长期来被视为"万恶之源"的"瘟神".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的一些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旧观念,却常常被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加以保护.可以讲,造成我国折腾几十年的观念根源,不是商品经济观念,而是封建的、自然经济的观念.因此有必要分清是非,为商品经济观念正名和开道. 商品经济观念取代自然经济观念是变革性进步商品经济观念作为自然经济观念的替代物,不仅有其内在的由此及彼的相通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然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却并不因为改变了其社会经济形式,而改变它的自然历史本性,它仍然要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不超阶段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从传统落后的小生产向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转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特殊历史逻辑,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这些本该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完成的任务,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主题,只能是一心一意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学员,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大家一致认为,迄今为止,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就是商品经济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之所以存在着商品经济,不仅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阶段也是处在过渡的中间阶段,而且有着商品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这个客观基础主要表现为社会分工和利益差别的存在。因此,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19年的实践,使中国大众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评价及修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评价业已发生的道德价值观念革命,指导、调整国民的利益关系,校正、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引导公众道德价值观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这是实践给新时期道德建设提出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倡导“进取互利”道德原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进取互利”原则,指的是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过程中,其行为以不损害他人或社会集体利益为前提。这一原则的核心,一方面强调通过进取型行为给社会带来益处,推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泾阳农业结构,已经开始变化,农村经济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1984年全县农工副业总产值,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占农业经济的比重比1978年都有成倍的增加。农民纯收入比1978年也增长4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范文莲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一本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材》(刊登于《新观察》1986年第23期,以下简称“文章”),拜读之后,觉得对这本书的评价有失公允。因为这个批评涉及到一些较重要的理论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和文章的作者商榷。首先,文章对这本书的批评,很多地方都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例如,文章指出,该书“在讲到道德建设时,还在某种程度上否定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说:‘不可否认,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使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旧的道德有一定发展。’”其实,该书在谈到道德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肯定“商品经济的正确发展总的说来对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是起积极作用的。从历史上看,一般商品经济的发展曾经造成对封建主义和小农经济的道德观念的冲击,……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于抵制和清除封建残余思想(如特权思想)和小生产者的落后思想(如平均主义、狭隘保守)等也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讨论中,有部分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会给经济生活带来好处,对政治生活则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认识是值得讨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一般商品经济原则和规律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反映,就是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这些要求在以自给自足的  相似文献   

15.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一般说来,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其一,最早成为商品的产品是剩余产品,而后才是必要产品成为商品;相应地,先是生活资料成为商品,才是生产资料成为商品.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其二,商品交换最初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这不仅因为两部落的产品根本不同,而且因为利益不同要计较.随后,商品交换关系逐步深入到部落内部.后来历史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尽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都不违背上面两条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一、更新观念,以促使商品经济新秩序加速建立。1、破除自然经济旧观念,树立商品经济新思想。发展商品经济,要求生产者从市场需要出发,以市场价格信号来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加强产品的合理核算、求得资金的最快周转,提高企业化的服务质量。这就是说,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必须树立市场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信誉观念、时效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现代商品经济所要求的观念。然而,这些观念同自然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小生产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是用来供给本经济单位和生产者本人的消费,没有或很少有交换关系的存在,所以他们安排生产是小而全,生产不搞核算、经营不讲效益。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人们往往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是为了换油盐”,  相似文献   

17.
李甫春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研究》一书,最近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家‘六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问题的专著。如果说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个重大课题的话,那么它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则尤为重要和迫切。这是因为,我国各少数民族解放前还分别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保留其若干残余)、奴隶社会、封建农奴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在这些地区长期占居统治地位。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实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历史性转化,既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这些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书的出版,为加速发展民族地区商品经济提供了一个好的向导和参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行为的规范,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过程中,有必要对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当代青年农民的道德观,作一番调查与研究。这部分人占农村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者队伍的精神面貌,影响乡风民俗,影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就当代青年农民道德观的总体特征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农村青年其思想、道德、行为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在农村调查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当代青年离不开对农民青年思想脉搏的把握。这不仅因为在数量上农村青年占据了青年总数的70%左右,更重要的是十年改革农村青年始终站在了改革的潮头。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新旧体制的不同,形成了他们既不同于父辈,又不同于城市青年的特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农民,无疑对于全面振兴农业,活跃农村共青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生产责任制的推行,使得当代青年农民的“自主意识”苏醒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农村经济基本上处在一种封闭的落后的自然经济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我国今天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逐步实现由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如果离开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就不可能根本改变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落后面貌,就无从实现生产的社会化,而离开这种社会化,就难得有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资本主义的先进性,集中到一点就是生产社会化,这种社会化,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社会主义来说,如果离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就会象沙滩上的高楼一样,将失去强固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说,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有生产的社会化,由此才能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社会主义的条件和需要,自觉地发展商品经济,取代不适当地过早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