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景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在设立上坚持"实体化"运行,授权上坚持"权责同等"等,这对于当前打造"一带双核"旅游区,加快铜仁全域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也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带双核"旅游精品线路是市委、市政府在铜仁全域旅游这面棋盘上落下的一颗棋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全域旅游强龙头、调结构、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势必引领各区县集聚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区景点模式已不能满足全域旅游的需要,要求我们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再谋划、再定位。而以锦江为纽带,连接梵净山、铜仁古城两核的"一带双核"大旅游区,将会改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要求以及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格局部署,市委、市政府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作出全面打造沿太平河、锦江河至铜仁主城区旅游观光带和梵净山景区、铜仁主城区的"一带双核"百里锦江黄金旅游带的战略布局。可以说,"一带双核"全域旅游的的战略布局不仅是铜仁市立足自身优异的山水生态、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潜在优势达到做优做活铜  相似文献   

4.
<正>全力推进梵净山沿大江至铜仁主城区百里锦江黄金旅游观光带及梵净山、主城区两个核心景区组成的"一带双核"项目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扎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展定位要求落地见效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市积极顺应人民对优良生态、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打造"一区五地"发展高地,持续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影响力,努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  相似文献   

5.
铜仁市地学旅游资源丰富,级别较高,开发利用早,地学旅游的学科体系、资源类型及旅游产品对铜仁全域旅游的支撑作用明显,目前铜仁利用地学旅游资源建设了或获得了一批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且发展势头良好;未来铜仁地学旅游研究及发展应从为国家公园建设服务、为提升旅游品质服务,为研学旅游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出发,进一步推动铜仁全域旅游发展,从而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美丽铜仁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作为乐山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全力做好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四篇文章",提升市中区在四川省旅游版图中的份量。深入实施"旅游+文化",构建国际文旅产业。深入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开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6条。集中打造张公桥美食街、嘉州长卷、天工开物文化旅游区、上中顺·嘉州集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的关键是"全域"两个字。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铜仁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本文针对铜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铜仁旅游文化产业的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打造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精品;加强对铜仁旅游资源的文化包装宣传,提升铜仁旅游形象;树立联合促销机制;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以推动铜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铜仁主城区的"一带双核"百里锦江黄金旅游带的战略布局,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相较于传统旅游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必须目光放远、盯住"全域",拆除景区的"篱笆",打破旧的旅游空间,打破"域"的限制,实施"全"的行动,实现全域共创共享、共融共建,推进全域旅游实现转型升级,开创砥砺奋进、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杨世栋 《社会主义论坛》2021,(4):F0002-F0002,I0001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围绕打造"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保山旅游品牌的总体要求,以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品牌化建设为抓手,用新思路、新体制、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动度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乡村旅游业态初具雏形、旅游品牌化发展取得突破,旅游产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度假区新增3A级旅游景区4个,创建旅游特色村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旅游名村1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潞江镇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乐山沙湾     
正为加快文旅经济发展,沙湾区大胆创新提出了整体开发峨眉山系的旅游构想,积极推动形成"乐—峨—沙"旅游金三角,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大峨眉旅游经济圈、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乐山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区。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积极融入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发展以"沫若文化城""绿岛水城"为核心,以二峨山旅游度假小镇、三峨山美女峰景区、四峨山"世外花乡"旅游度假区、大渡河水上旅游、沫若故里名人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逐步融入"大峨眉旅游圈"。  相似文献   

13.
乐山市提出打造"内陆型"国际旅游目的地,旨在解决过去旅游特色不够明显、旅游深度挖掘不够、旅游要素尚不齐全的问题。为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乐山应该实施实施"4个一、二、三、四"旅游发展战略,从政府层面到市场层面都服务全市旅游发展,鼓励全民参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全景乐山,实现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佛教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但在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档次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从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产品开发、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产业的生态共生模式,提出了要及时更新发展理念、合理挖掘和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景区开发空间、加强宣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乐山市委"旅游兴市"决策部署,夹江县着力推进以千佛岩-东风堰为核心的5A级景区建设。但目前存在发展定位不清晰,基础设施薄弱;宣传不够,营销推介欠缺;旅游产品单一,业态支撑不足;旅游人才匮乏,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坚持文化打底,推进文旅融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核心景区打造;坚持点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坚持丰富业态,推进旅游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乐山市坚持旅游主导、绿色崛起,以打造"四川旅游首选地"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首要战略目标,从大峨眉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旅游商品集散地四个方面着力,实施"提质扩容、景城一体、全域旅游"三大战略。发展城市旅游也是乐山建设四川旅游首选地的应有之义。乐山城市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虽日趋健全,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硬件"不完善,"软件"水平差的问题。发展乐山城市旅游,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城市旅游的短板与不足,着力实施十大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乐山市沙湾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立足旅游发展优质资源,突出"山水人文"品牌效应,强化全域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明晰发展路径;强化要素匹配,夯实旅游基础,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沙湾,积极融入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湘潭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湘潭要借助国家推进全域旅游的政策契机,全面和精准把握湘潭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加强战略谋划,找准发展路径,科学把握在全省旅游版图中的定位,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全域城镇化推动全域旅游,通过要素重组、产业融合,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以此强力推进红色旅游的转型升级,提升湘潭在全省旅游产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新战略。借助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课题组发现文化旅游作为抚州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点依托的生态和文化是抚州市具有的两大突出优势,但当前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成为全域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暴露出旅游总量不大、资源有机整合不够、系统营销力度不足、优质产品培育不够、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四个方面建议:要强化统筹管理,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态,打造优质旅游产品;聚焦主题营销,扩散品牌效应;构建多方参与机制,实现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20.
所谓陇山文化是指以陇山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它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过程中,陇山文化既有诸多优势,但又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而遇到了瓶颈。本文就如何利用陇山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陇山文化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高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