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太平镇云舍村、寨沙侗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为例,总结江口县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探讨欠发达地区通过乡村旅游实施扶贫,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提出铜仁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既是职责所在,也是现实所需。在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突出的政治领导优势、政策导向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也面临着自身建设不强、带动群众不力、能力素质不高等现实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核心是从加强党的领导的高度,紧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政治引领、优化组织设置、狠抓政策落实、注重培养能人、创新工作机制等,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有效嵌入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脱贫攻坚成为完成目标的关键。乡村旅游在城乡统筹、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盘活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等多个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堪称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和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大发展,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快速增加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松桃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查找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不足,解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探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基础和比较优势,符合乡村全面振兴的系统要求。从产业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从人才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人才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从文化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对优秀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从生态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改善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从组织来讲,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协调村民、基层党组织、农民合作社、社会资本提供者等多个群体,客观上可以完善各类乡村自治组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它是以乡村田园风光,特色农业景观,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1]。随着党中央提出“十一五”新农村建设决策的实施和“2006中国乡村游”的启动,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据测算,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了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了400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一)乡村旅游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多元化,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实现开发者、当地村民与乡村旅游者共赢是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在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内涵后,对乡村旅游发展火热的原因、火热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乡旅游发展的梳理,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旅游发展重要论述,鲜明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属农"本质、"美丽"品质和"富农"特质,深刻回答了乡村旅游是什么、为谁发展、怎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在乡村旅游领域的创新运用和生动诠释,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在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与有效载体的背景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旅游发展重要论述,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坚守乡村旅游农本主色、突出乡村旅游乡土特色、提升乡村旅游质量亮色、鲜明乡村旅游为民底色。  相似文献   

9.
峨眉山市     
正美在活力沙溪,乐在和谐农运。2015年11月5日,仙雾缭绕、青山翠绿、彩叶漫林的沙溪乡兴宏村格外热闹,一场别样有趣的农民运动会在此举行。该乡各村的农民朋友,以及乐山、峨眉两地的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机关干部等18个代表队2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农民运动会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山区群众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2016年,该乡"乡村旅游强基工程"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进一步坚定了干部群众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办好第三届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借助于乡村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民俗资源和独特的乡土文化、乡土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原生态的环境遭到了破坏,景观遭到损坏,乡村环境遭到污染等等,基于以上的种种表现,开发乡村旅游时应依托于政府的管理,树立乡村旅游正确的发展观念,引导乡村走生态化旅游发展路线,完善乡村旅游的服务设备、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阐明生态文明理念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认为生态文明是推动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理念指导。以团结镇乡村旅游为例,探讨了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以促使乡村旅游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扶贫已成为了乐山市贫困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扶贫方式之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已成为乐山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优选择和扶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但目前乐山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步子迈得还不够大。因此,在乐山市贫困地区推进发展特色乡村游,实施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构建贫困人口受益机制、构建乡村旅游扶贫保障体系以及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期力促乐山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城镇、农村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乡村旅游主要是凭借城市、城镇周边的农业资源,面向城镇居民开发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释放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研究沈阳经济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机遇和条件、瓶颈以及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贵阳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日益昌盛。特别是在贵阳旅游业的发展中,依托自然的、原生态的、多民族的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在丰富旅游产品和扩大旅游容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旅游以旅游的文化属性和乡村淳朴的资源特点为依托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热点,备受推崇,并发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乡村文化旅游的需求动力、供给动力、营销动力和扶持动力,构成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其驱动机制强而有力。创造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如生态博物馆、新农村田园主义和引寨入城等是突破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非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政府、旅游开发者、游客三个行为主体层面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体系,旨在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沼山常叠翠,枫叶正流单;茶果三秋满,情怀万里宽。”这是沼山村乡村振兴馆中《景仰沼山》的诗句。位于大冶市保安镇西南部的沼山村因背倚沼山而得名,自唐代以来就有人居住,距今已有1200余年。近年来,沼山村大力种植桃树,以生态乡村旅游为载体,成功举办了6届桃花节和11届采摘节,上演了现实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20年9月,沼山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实现了旅游和农业现代化的结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意蕴。尽管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乡村旅游依然存在资金投入、产品开发、资源开发、经营方式、人员培训以及规划管理等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困境。为此新时代乡村旅游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区域乡村旅游联盟,以整体规划规范和指导经营活动;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以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实现乡村旅游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章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村众多,发展古村文化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古村文化旅游上存在着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要把握机遇,转化劣势,制定规划,保持开发双赢;挖掘古村文化资源价值,打造特色品牌;培养新型特色专业人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融入区域合作旅游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古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业界和学界都希望借助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找到解决贫困问题的新途径。探讨毗邻地区乡村旅游助推扶贫开发经验与做法,审视黔江乡村旅游助推扶贫开发现状,黔江乡村旅游助推扶贫开发的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但乡村旅游助推扶贫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黔江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助推扶贫开发提出如下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强化统筹规划,实现有序开发;强化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政策支撑,整合资金投入;强化农旅融合,提高经营效益;强化文旅互动,守护诗意乡愁;强化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强化资源保护,保持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