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心城市的都市化又是社会、经济、文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都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犯罪向都市的集中,使都市成为吸纳各种犯罪的集聚地和滋生新型犯罪的重要基地。因此,应当以强化都市的科学化管理为进路,分析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中的紧张状态,建构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互动的防控模式,达到破解诱发都市犯罪的内在原因,遏制、降低或减少都市犯罪的发生率,便成为都市控制犯罪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科技的普遍运用,都市犯罪呈现出诸多新的态势,在侦查实践中出现犯罪的多元性与侦查的单一性、反侦查的超前性与侦查行为的滞后性、犯罪空间多维度性与侦查视野相对线性、犯罪智能性与侦查设备相对原始性的紧张关系,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侦查模式,建构都市侦查的互动模式,形成侦查的整体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快速化结构模式,从而提高侦查的水平和破案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齐美尔、沃思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学者齐美尔、沃思等人的都市社会学思想,因涉及大都市的精神生活及都市人的个性、理性、心理诸问题而被国内人文学者所关注。他们关于形成大都市社会交往关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学元因素的论述,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的限定性,而其中一些批判性考察与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某种消极的人文心态暗合。解读齐美尔、沃思等人的都市社会学理论的意义,一是必须厘清推动都市化进程的真正社会学元因素应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市化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物质定向,亦是催生新人文机制的媒介;二是提示我们在一个讲究理性、效率、利益,人口集居规模和密度激增的现代都市社会中,如何保持个性、人格的健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经济迅速崛起为先导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都市化转型、内部体制变迁和不断强化的全球化趋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为繁杂、壮阔的都市转型的社会图景。与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不同的是,现代都市转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现代城市转型的内涵和维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第二,都市的功能越来越趋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城市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各种各样的新型知识互相汇聚、错综交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网络与平台的过程;第四,关于城市理念的塑造,城市转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城市品格、城市精神和城市韵律的重构。都市领袖必须深刻理解转型背景下的“城市领导”要义,即“领导”城市而非“控制”城市;政策服务而非狭义的技术技能;多视野而非单一的应急管理;具备综合知识的人文型领导而非单一学科背景的专家。因此,城市转型时代的领导学研究必须广泛吸收各种学科的思想精髓,以推动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5.
论都市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与都市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都市农业又是都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内容。都市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超越和提升,其功能和作用都远远地超过了传统农业的影响,成为现代都市经济的重要方面。积极培育都市农业是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必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关注都市农业的发展就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6.
都市农业实践遍布世界各地。当前,都市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西安市都市农业的实践和SWOT分析表明,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的特征,拥有有效的政府管理是顺利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陕西省政府应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引导;改革投资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完善配套法规,稳定政策扶持;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王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150-151,154
拾荒俗称拣破烂,它的历史与文明的历史一样漫长,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拾荒者就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各大城镇,所不同的是,他们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的垃圾数量与日俱增,再加之我国专业的回收体系衰落,都市中的拾荒者不断增加,但是政府对其仍没有建立相应健全的管理体制,使拾荒者的社会行为对都市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辽宁省S市拾荒群体一年多间断性的实地调查,界定了拾荒群体的概念、描述分析拾荒群体的类型和特点,针对目前城市中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其处理办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和对拾荒者的管理措施,强化垃圾分类回收、提高垃圾的处理能力,规范拾荒者行为、完善拾荒群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都市现代农业是把都市的需要摆在第一位,是满足都市居民物质、精神、文化、养生等多样化需要的农业。如果说城郊农业是"围城农业",那么都市农业则是"进城农业"。布局在都市建成区的农业,和一般农业一样,也是生产、提供各种各样的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只是生产、提供这些产品的主要目的不是满足都市居民的物质消费,而是满足都市居民的精神需求、生态需求、文化需求、养生需求以及娱乐需求等等。与其相联系,在都市建成区范围内,不仅有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劳动者,还有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这部分农民或农业工人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着。都市建成区范围内,不仅存在着二、三产业、同时也存在未被人们重视的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9.
"人间佛教"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作为"人间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都市佛教,要适应现代化都市发展的影响,不断开创出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弘法方式。云南昆明宝华寺围绕都市寺院固有的特点及其所处社会和时代的特点、人文环境而展开都市寺院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研究都市佛教的宗教实践及其弘法修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工会论坛》2010,16(1):157-158
香港都市言情小说家亦舒,她的作品深入描绘了当代香港的都市生活,尤其是爱情给人们带来的创痛,从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灵魂深处的孤独寂寞,表现了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的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城中村犯罪的主体则是那些离乡的流民。由于城中村本身既是农村又在城中的特性,导致其成为外来流民聚居的主要场所,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流民社会。由于城中村以及流民社会有其自身特点,因此社会管理在这样的区域就成为难题。而流民社会也酝酿形成了与城市社会格格不入的流民文化。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流民犯罪成为城中村治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东营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全国其他省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共性。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同样有公安机关“一马拉大车”的现象,存在警力配置与经费的限制、流动人口动态情况掌握不够、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滞后等问题。因此,对于流动人口管理,应转变理念,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综合体系,确立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并加大打击力度,以遏制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区域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及其相应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的进程应该与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同步。但是,在城市发展或现代化的进程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城市系统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城市犯罪问题,有抑制,也有加剧,且多种多样。相应地,其防控模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快速反应的模式、西方国家的犯罪情境防控模式、新加坡的儒家营建家庭的犯罪防控模式、英国犯罪防控的警务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文明的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棗城市社区犯罪。本文界定了城市社区犯罪的概念,从城市社区人口与犯罪、城市社区环境与犯罪、城市社区文化与犯罪、城市社区组织结构与犯罪、城市社区社会控制与犯罪五个方面研究城市社区与犯罪的关系,以期为控制和预防城市社区犯罪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字城市: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呈现出“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等特点。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步伐的加快,城市社区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表现在社区管理任务迅速膨胀、难度日益加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等方面,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探讨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寻求依法管理城市社区的新途径,不仅有助于消除上述问题,更有助于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和谐法治社区之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犯罪的高级形态,有组织犯罪组织严密,危害严重,但发现不易,查处困难。有组织犯罪的组织化程度愈高,形式也日趋公司化、企业化,手段日趋现代化,犯罪的领域也愈趋扩大。因此,选择最优的治理手段势在必行。对有组织犯罪从“打早”、“打小”开始,力求将其遏制在萌芽之中,既可以避免或减少被害,同时有组织犯罪在新萌状态下犯罪组织化程度不高,可达成投入少、效果好的遏制效果。而要达成打早打小的效果,尚需相关法律规则的完善与观念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单位如果实施了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行为时,即使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能承担刑事责任,这就是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例外。但是对于单位内部责任人员能否追究刑事责任则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例外的现状和现有司法对策进行分析,认为在目前的刑法体系之下,处罚责任人员没有理论和法律依据。基于此,本章最后提出了从立法层面解决这一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犯罪行为进行文化分析,是对犯罪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其文化背景发生了与以往较大的变化.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一方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缩小了城乡差距.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造成流动人口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一定意义上说,流动人口犯罪是城市化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