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文 《当代亚太》2001,(11):3-9
中国申奥成功和加入WTO后,日本在东北亚经济中的中心位置将由中国取而代之,中日韩三国间原有的垂直分工结构将朝水平分工结构的方向转变,东亚经济的"雁阵型模式"和"阶梯式连带型的发展"将一去不复返.随着中国历史性地成为世界经济在东亚地区的聚焦点,只有积极地与中国谋求经济合作,才是未来日韩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雁行模式"式微多元分工格局初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的区域分工并未完全依照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发展."雁行模式"开始逐渐走向式微,多元化分工格局呈现.东亚各地惟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才能使多元化、网络化分工体系得以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求得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崛起,其崛起的模式不同于其他国家,是和平的,并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这是由现实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文化理念决定的.中国的崛起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国内问题的挑战."中国威胁论"将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因此应加强与世界各国沟通,增信释疑.中国崛起是亚洲崛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东南亚国家携起手来,团结协作共同抗疫,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造成的"东亚悲剧"阴影对东亚区域仍产生消极影响,但东南亚国家能够超越发达国家主导的"新区域主义",积极推行"开放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运用超越"雁形模式"的"平轴模式"概念,可以更好地解析东亚国家强化区域认同,加强互信互助,推动联合抗击疫情的制度化区域合作进程.而泛东亚的"胡桃模式"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东盟+中日韩"合作内核机制及其与区域外重要国家协调的外壳机制构成的双层跨区域合作的复合型框架的建构.在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中美两国应建构一种"双核模式",以防止滑向冲突,积极地相向而行,共同管理好太平洋这台巨型电脑.新冠疫情中的种种乱象预示着西方主导的平面全球化行将终结,东南亚以及东北亚区域的机制化合作将有助于加强亚洲各区域的聚合,促进世界形成区域间相互连接与合作的立体性网络化全球社会.  相似文献   

5.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知名高科技企业华为发动的"市场战"和"技术战"不断升级,举世瞩目.美国一方面在需求端全面狙击华为产品和服务在美国和全球市场的扩张,另一方面在供给端直接切断上游企业对华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供应.作为全球霸权国,美国无视自由市场的基本规则,通过市场狙击和技术管制两种方式打击崛起国的明星企业,震慑崛起国的产业安全,这是对国际统一市场和跨国分工网络的公然挑战,必然削弱经济的全球化,加剧经济的民族化,从而可能从根本上威胁一个已经存续多年的自由国际经济秩序.这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市场和技术的控制能力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大国政治的权杖.美国针对华为所发动的两场"战争",不仅构成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秩序演进的一个分水岭,也为构建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十分生动的案例,同时还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将握有供应链权力的超级企业"找回来"提出了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美国适时出台了"新阶段"对华贸易政策.该政策在重点强调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应该以一个"成熟"的"贸易强国"的身份积极、全面地参与对发达国家适用的国际协议与国际组织,从而让美国厂商获得更多的中国市场准入机会.该项政策的出台,是美国秉承其"融合战略"主导下的"引导"和"塑造"同步推进的政策,其实质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思路,果断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新理念,不仅在外交理念上实现了与时俱进,而且大大发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外交战略,主导与他国关系发展的总方向.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平崛起"外交战略的提出,对中韩关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中亚地区格局不能使用"大博弈"的模式予以解读,复合的权力结构模式可能更具有解释力.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俄罗斯、崛起的中国、强大的美国以及区内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一起构建了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网络.中亚国家从国际政治行为客体到日益具备行为主体特征的身份转变,是形成这种地区格局的重要原因.就中国而言,以一种合作性的多边主义为原则,推动各方以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实行开放型的合作,营造和谐的中亚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家崛起模式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胜湘  刘俊 《当代亚太》2005,22(11):11-19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主流学派: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都蕴含丰富的有关国家崛起的思想,从中可提炼出三种国家崛起的理论模式:战争崛起模式、制度崛起模式和社会建构崛起模式.现实主义的战争崛起模式已陷入时代困境,国家崛起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并摒弃这一模式.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崛起模式和建构主义的社会建构崛起模式给国家和平崛起诸多重要的启示,国家崛起应从中汲取有益思想.和平崛起是中国建立在这些思想观点基础之上的一个历史和理论的创新,也是今天中国崛起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施英 《当代亚太》2004,(2):60-6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有关"东亚模式"成功经验的探讨盛极一时,人们争相追逐着"东亚奇迹"的光环,忽略了东亚社会本身存在的隐患.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使一些人丧失了对东亚的信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失去了经济高增长的光芒后,很多学者眼中的东亚社会似乎只剩下了诸如专制统治、裙带资本主义这样的教训,批判之声不绝于耳.进入新世纪后,浮躁的学风和感性的评议逐渐消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经济的复苏,理性而系统地总结东亚社会发展的成败得失,为中国发展提供参考、找出东亚再创辉煌之路,遂成为学术界众多富有历史使命感的研究者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