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康德的"哥白尼武"哲学革命具有哲学史上"里程碑"武的意义.他在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中对人的自由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考察,详细论述了"自由不可知"这一问题的提出、"不可知"的原因及其真正涵义.在康德看来,自由之所以不可知,是因为它是一个理性概念,用知性感念是不能认识的,它不是知识的对象;但"自由是道德律的ratio essendi[存在理由],道德律是自由的ratio cognoscendi[认识理由]."这是自由作为理性概念的实践理性价值之所在,同时,人们可以用反思判断力把握自由,在此意义上,自由——"这是在纯粹理性的一切理念中惟一的一个,其对象是事实并且必须被算到scibilia(拉丁文‘可认识的东西')之列的."由此可见,在对自由的认识问题上,康德并不是传统以偏概全所认为的什么"不可知论者".  相似文献   

2.
基于西方启蒙运动理性膨胀对人的压制,引起人们对理性重新审视和批判.从马克思的商品社会至卡西尔的符号世界、德博尔境遇主义者的景观社会,再到后现代主义者鲍迪里亚的类象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也经过了一个"物化"、"平均化"、"符号化"的抽象过程.在后现代的"超真实"语境中,真实与幻象倒置,"影像"作为物化的最高形式,造成了人类现实感、历史感缺失下的平面化.  相似文献   

3.
理解"公共"的涵义并分析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应该成为研究公共政策的起点.本文以公私关系的分析为切入点,从市场理性、公共行政、公共物品、公共职能等多角度透视了"公共"的概念,对公共的实质性内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庄子和德谟克利特是中西方哲学史上两位有影响的哲学家.庄子的"命"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和德谟克利特的"必然"范畴一致.而命与必然的相异之处,又恰好凸显了中国哲学以"情感"为本质特征与西方哲学以"理性"为精神追求的视野分界,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共通性与相异互补性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原"范畴诞生于古希腊哲学家对自然现象的统一性的考察.它以人的理性思维为前提,提出了万物的根源问题.在早期希腊哲学中,"本原"的意义经历了一个由自然物到自然原则再到自然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新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确立引发了关于其利弊的讨论.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刑典中规定的"无限防卫权"弊大于利.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把握其适用的前提条件,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理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软实力"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就业市场需求的日趋理性,用人单位逐渐把寻觅人才的"高学历消费"低质量匹配层次转向人才的个性、能力、品质等高质量匹配的"软实力"层面.当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就业竞争愈显激烈,大学生提升"软实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实用(践)理性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阐述孔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时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李泽厚先生认为"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是"构成儒学甚至中国整个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民族特征"。但笔者认为"理性"一词来自西方,其内涵和外延有着较明显的规定,并不适合用来概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在"理性"前加上"实用"两字就显得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9.
法院以何种立场理解保险条款或合同双方的行为,理论上有三种标准保险人标准、被保险人标准和理性人标准.理性人标准已为理论界所接受.理性人标准的法理基础在于保护信赖利益.理性人标准的构建,应当考察当事人的经验丰富程度和理解能力、理性人所置身的环境以及交易惯例等方面的因素.理性人标准是一个客观标准,但法官在构建和运用这一标准时难免掺入主观因素,此即理性人标准运用上的客观寓之于主观.  相似文献   

10.
恐怖活动日益猖獗,以实施爆炸或以爆炸相威胁达到非法获取财物的犯罪形式,已由苗头渐呈蔓延之势,反"爆炸敲诈"刻不容缓.对此,一是要加强对此类犯罪形式特点的研究;二是要理性积极处置事态,即做好对所涉目标的保护性处置,主动发现嫌疑重点,并有效认定和控制犯罪嫌疑人;三是要做好防范和清源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政治制度发展成长的土壤,在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安排中绝不能割裂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但更需要做的是对这样一种宏观的渗透进一步做出理性、全面和客观的阐释与评价.传统文化对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的浸润不仅有宏观层面的价值指导,亦有更为具体和细节的模式和思想传承.其中,先秦儒家的"议"思想即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这一儒家思想的梳理,对比分析其特点与人民政协理论的契合与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工具理性的过分张扬,使价值理性黯然失色.人们一直在寻找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路径,结果陷入了无尽的探索之中,原因在于没有跳出对人类理性理解的二维框架.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重新审视人类理性的内在结构.人类理性的完整形态应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相统一的三维立体结构.行为理性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人类理性的三维结构使其在"实然"、"应然"与"何然"的统一中把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类历史的宏观视野之解析表明,历史坐标中的信任包括"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三种类型.立足实证层面的考察显示,三种信任类型在中国大陆被调研的社区中呈现出同生共存的历史生态和非均衡发展的格局.指向未来的理性审视昭示,合作型信任乃后工业社会之理想的信任类型,其对发展基层民主和促进社区良好治理均存有迫切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理性"的事业,从古至今的哲学家们都在对"理性"做着不断的探索,正是由于哲学家们对"理性"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认识,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大学校园里出现为数不少的"望教者"和宗教信仰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能正确理解科学家的宗教信仰问题是很重要的因素,如认为信仰宗教的科学家比比皆是;科学家信教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选择;混淆宗教与科学的界限等.因此,我们需要澄清认识,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崛起给我们诸多启示,除"硬实力"外,隐藏在背后的"软实力"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背景、精神文明、理性执政来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先人的理想,而且是今人的追求、后来人的实际生存状态."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社会的人的理想状态,到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实践的理性要求,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一存在状态的演变,从人的本质,到人的思想文化,再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内容的演变,深刻凸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孜孜以求和不懈探索,也进一步彰显了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成熟和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对于国民素质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汶川大地震前后所展现的国民素质与精神看,要把国民理性从"共患难"推向"同富贵",关键在于国民之个别理性向公共理性的提升,在于通过对一代又一代国民的不断教育,实现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了 18世纪的"狂飙突进"后,所有"反理性"的思潮得到了纠正,使得工业社会走上了全面理性建构的道路.在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哲学以及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关于理性的概念,但在今天看来,对于这个历史阶段中的认识与实践有着巨大影响的是科学理性、技术理性.虽然在对宏观社会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中,我们很少使用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概念,但宏观社会系统的运行和变化都是由微观社会系统提供了动力,以至于科学理性、技术理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然而,风险社会的降临,特别是在社会呈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特征时,认识与实践的依据发生了变化,其具体表现就是价值理性、经验理性的兴起,并置换了科学理性、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20.
论理性爱国主义的提出与弘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理性爱国主义是一种高级的、坚定的、成熟的、纯真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对狭隘的、非理性的爱国主义的超越.理性爱国主义是情感和理性的统一体,核心在理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把爱国主义从对爱国情感的直接描述提升为理性爱国主义,是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的迫切要求.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是赢得"战略机遇期"的客观要求.要大力弘扬理性爱国主义,必须深入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国民心态;把爱国情感与公民意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公民的爱国行为;激发公民理性爱国的内在动能,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