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姜国兵 《行政论坛》2010,17(3):47-50
当前政策监控理论失效与实践失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既有的政策监控理论或因静态描述而失去解释力,或因狭隘视野而散失生命力,使得一部政策监控史也就周而复始地演绎着一部灾难发生史;现实中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相互纠缠,不断形成对政策监控实践的挑战,而主宰化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推波助澜。避免政策监控的失灵和政府责任的缺失,不仅仅在诸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要老调重提,更需要消除主宰化的管理思维,建立公民权与行政权相分立、符合公民意愿的政府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
党务公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执政理念、执政手段和执政方式的创新,是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举措。党务公开的运行机制是指党务公开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组织、制度、程序等多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北京市推进党务公开试点工作运行机制的问题出发,  相似文献   

3.
"灰色权力"的存在,有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损国家、政党、政府、人民的利益,不利于规则和秩序的正常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科学发展。要遏制灰色权力的泛滥,必须从权力思想观念、权力运行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等方面多管齐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执行政策或提供服务、而与其它政府所形成的相互运作关系,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运行受政府间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的制约:权力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基础,它最终决定了各级政府的各自地位和职权范围;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政府间关系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政府规制、寻租与政府信用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必须在自然垄断、人为垄断、存在外部性等领域实施规制政策。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基于各种特殊利益的政府规制,会引起众多社会交易成本极高的负和博弈———寻租,源于各种特殊利益的政府规制,是政府寻租、创租、抽租的内生性基础。而政府寻租、创租、抽租所导致公共权力的扭曲和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机制的失灵,极大地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最终将导致政府信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杨成 《行政论坛》2014,(6):32-37
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角色错位:即为农民集中居住的主导者和政府自身利益的追逐者。而服务型地方政府是有限政府和公共性政府,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公共利益维护者和农民权利保护者等角色。以农民集中居住良性推进为视角,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路径是:科学定位地方政府的角色,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纵向领导体制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不仅地位独特且权力较大。近年来县委书记成为了腐败的高发层、重灾区,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从数据和案例透视县委书记权力腐败的体制机制根源主要有:权力配置不够合理、权力监督不到位、权力运行不透明。因此,要切实把县委书记的权力"关进笼子里",需科学配权,改革县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体制;适度分权,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严格监权,创新县委书记权力监督制度;阳光晒权,建立县委书记权力透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策结构是政策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的组织方式,其作为影响政策运行的核心作用机制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本文立足于政策结构中主体、行动和价值三种关键性的系统要素,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例,将政策结构中的系统要素和农保政策变迁的历史过程整合起来加以考察,讨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下政策结构的内在逻辑。本文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策结构先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权威的内输入模式、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下的精英主义模式和新世纪以来多元共治的公共治理模式等三种模式。在对这些模式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本文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下的政策结构贯穿着"调控型"的内在逻辑,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力配置上具有控权与赋权的双重属性,二是行为机制上表现为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政策学习。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利益冲突,是指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公私利益冲突行为,它频发于权力与利益的共同界域,主要由于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的相互作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相互交融所形成。公共性、正义性、制约性是防止利益冲突的权力基本价值。当代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公共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基于存量政治资源,适当输入增量政治资源,建立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越界和失控,是反腐败的核心问题。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是科学配置权力。通过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形成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结构,离不开运行机制的保证。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要用覆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来保证;三是要"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1.
简论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权威叶富春权威是权力的高级形态,权威是指权力主体(某一方面的领导人、政府等)由于自身特殊的能力、品格风范或做出的贡献,而使自身具有的使人信服尊重的一种威望和力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具有合法根据的影响力。这种威望、力量以及影响力与权力结合在一起便形成权...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1,(12):46-46
庄德水在2011年第4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撰文认为,利益冲突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受私人利益的干扰,导致价值判断和政策取向偏离公共利益的要求.发生私人利益与公共职责相抵触。在本质上,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包括公共权力的递延化和期权化,是公共权力发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当前,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公职人员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问题。他们直接参与包括政府合同、政府工程、政府采购、公共事业招标等经济活动。在处理具体公务的时候,他们掌握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制下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初探——以某沿海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制改革的本质是解决“三权”的合理划分与相对分离。大部制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遵循满足需要、总体统筹、系统整合、制约协调、总揽分别的原则;既要体现与中央大部制改革的对应性又要体现自身特色,从国家权力结构划分层面予以推进。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推诿挚肘等问题,势必会减弱中央宏观调控力度,影响地方政府服务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地方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科学合理地设计地方机构改革方案,并加以有效地组织实施。本文以某沿海城市为例,在分析其机构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大部制的理念设计了其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期对即将展开的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权力运行的变异及其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变异是指行政权力在运行中偏离了公共权力设置初衷的方向,而出现的违背公共利益的现象。现实中的以权谋私、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等都根源于此。行政权力运行变异的机理在于: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失灵会导致行政权力实际行使中的“内部人控制”;我国现阶段行政权力运行所处的环境是双轨制的“体制”漏洞为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提供了可能,同时政府无处不在、无不干预的权力经济背景为权力腐败提供了温床: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性在前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导致权力运行的变异。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变异总体上需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体制建设,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及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的法制约束三方面对行政权力的运行范围和运行过程实施强有力的制约与监控。  相似文献   

15.
审批权力腐败是指握有审批权力的机关、部门和权力个体,不按规定,滥用审批职权,把权力当筹码,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把权力当作追求享乐的法宝。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利用审批权直接或间接的进行权与钱、权与利、权与色的非法交易。当前审批权力腐败较突出、群众意见较大、案发较多的部位,就是经济管理审批机关、尤其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监督不力的审批环节上。从深圳特区近年查处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看,主要集中在计划指标审批,银行信贷审批,国土规划审批,基建工程审批等审批部位上,一些私欲倾向严重的国家公职人员运用手中…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随着行政权力的扩张,行政政策逐渐成为公共政策的主要形式。由于与传统的权力分立和民主法治等宪法原则相违背,行政机关政策制定权曾一度遭遇强烈的合法性质疑。然而行政政策在实践当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此种决策过程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本文以行政决策过程的三个阶段为主线,归纳和梳理了每个阶段上的主要监控方式,并对其有效性和有限性进行简单评述,从而构建起西方行政决策过程的监控模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应具备的四大标准和四大目标。根据服务型政府的标准和目标以及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当前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12项主要任务及其相关对策在于: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确立政府职能有限理念;推进政府法治建设;推进政府民主化建设;建立权力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推进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实行省直管县(市)体制;推进政府绩效建设;推进政府透明化建设;推进政府责任建设;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和推进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与权力的辩证——试论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与权力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法理的角度讲,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应当建立在以权利制衡权力和以权力服务权利以及二者良性运作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竞争是我国政府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了以自然资源、资本、人才、技术、中央优惠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竞争。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竞争规则和环境,地方之间的竞争在很大方面都表现为以地方保护、重复建设、资源封锁、价格大战为特点的恶性竞争。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根源,在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财权、资源配置权、投资权、金融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力的获得,则使这种竞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加强人际合作: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执行政策或提供服务、而与其它政府所形成的相互运作关系,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地方政府问关系运行受政府间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的制约:权力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基础,它最终决定了各级政府的各自地位和职权范围;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政府间关系的现实状况;公共行政关系是政府间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活动关系,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政府间的权力关系和财政关系.因此,地方政府间关系是一种有序制度结构,其所处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体制直接决定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