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九五”后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思路不约而同地相交于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产权制度。在本世纪最后两年的改节进程中,学者探索的重点、政府政策的主要指向、舆论集中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是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是“债转股”,是建立对经营者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员工持股,是对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等。产权关系的调整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
一、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应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探讨中,一些学者提出:除了国家安全、资源及高新技术行业,国家控股比例可超过51%,大量竞争性上市公司,国有股只需占25%;对于零售行业,国资持股甚至可减为约10%。如果按照这种方案进行改革,在很多领域中  相似文献   

3.
国有股减持的思路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存在的不足减持国有股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一个战略性步骤。减持的日的是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结构和流动性,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的效率,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补充社会保障资金。6月14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对外发布这个办法对推进国有股减持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4.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 ,省政府最近下文 ,就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提出了16条政策性意见 ,主要内容有 :一、大力推进国有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对小型国有企业、传统集体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 ,通过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海外资金以及企业内部职工的资金 ,将投资主体单一的国有中小企业改为出资人明确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并依法规范运作。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出资控股或全资收购国有中小企业。允许和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其技…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减持的战略构想与具体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能强 《新视野》2001,(3):27-2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强调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同时,把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除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具体领域之外,允许部分上市公司有条件地减持国有股,所得资金用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述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国有股的减持,国有资本除了在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三种行业、两类企业)保持垄断和控制地位以外,将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有股的减持。 国有股减…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减持是推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措施,文章对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原则作了深入思考,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若干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前后,国有股减持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就近期一些报刊有关该问题文章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国有股减持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政企分开”。有人认为,自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政企分开”的问题始终难以实现。其根本原因是受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的制约,政府部门既是国企的所有者又是行政主体。而政企不分,企业运行机制就改不了,经济体制就不可能转变,市场经济新体制就难以  相似文献   

8.
市场的低效以及制度不健全是新兴市场中所有权集中,控制权流向大股东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的差别导致代理问题在不同的新兴市场有不同的表现,但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在我国,全流通和国有股减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市公司中的代理问题,但在外部治理环境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善的情况下,代理问题更多的应从内部治理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股市的现状看,在45000亿的市值中,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总计在60%以上,只有30%多是流通部分。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已形成一种共识,就是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割是一切股市弊端的主要根源之一,一个股票市场如果不能全流通,从长远看是行不通的。2001年7月,政府开始实施国有股减持方案,随后的几个月中,沪深股市大幅度下跌,证监会不得不在10月下旬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一、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暂停萧灼基认为,前期国有股减持“叫停”,显示了政府的态度和魄力,敢于正视问题。周…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小企业经营者 (文中的经营者指中小企业的一把手 )队伍的建设 ,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是目前搞活搞好中小企业的关键。大量事实证明 ,一个好端端的企业 ,往往会因为选错了经营者而很快衰败下去 ;一个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 ,也会因为选对了经营者而起死回生。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正常和正确的前提下 ,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经营者。选好、用好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目前中小企业经营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调查材料显示 ,…  相似文献   

11.
根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普及度和混合度把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划分为七个阶段,数据显示2003-2014年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始终在混改第四、第五阶段徘徊,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折射出东北振兴十二年间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较为缓慢。当前,推进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混合度,有效的方式主要包括增资扩股、国有股转让、国有股转换成优先股以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推进东北三省非上市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普及度,对于独立国有企业或集团子公司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对于集团母公司重点通过整体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深圳特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着重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企业的分配问题。首克是让企业自主调控工资总额,其前提条件是企业工资增长要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增长要低于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其次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报酬实行年薪制,董事长的年薪与企业净资产增值挂钩,总经理的年薪则与企业税后利润挂钩;第三是拉开企业内部的分配档次及实行重关制度。为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深圳还准备在试点企业中推行员工持股制度。这种员工持股不同于目前股份公司的内部职工股,它不能转让、交易和继承。深圳完…  相似文献   

13.
把混合所有制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既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有的深度融合进行了充分肯定,也为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市场化改革动力。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众多制约因素,主要有体制性壁垒和政策环境制约问题、民营资本话语权和控制权问题、国有股东职能及其制约问题、混合所有制经济领域利润率和合作对接问题。今后要致力于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去;适当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员工持股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实现产权结构的不断优化;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量多面广,条件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不可能采取一个模式。该文针对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遇到的问题,企业承包、租赁制遇到的问题;改制中小企业法律形态的选择问题,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彦敏 《实践》2004,(2):37
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是一种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新型股权组织形式,它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重构新型企业利益共同体、完善企业分配制度、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 ,国有企业改革仍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政企分开。“九五”时期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范围逐步扩大。据对 52 0家国家重点企业改制情况的统计 ,到 1999年末 ,中央管理的94家国有企业已有 38家进行了改制 ,部分改为多元持股的占 73% ;地方管理的 4 2 0家国有企业改制385家 ,整体改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占 4 7%。 52 0家国家重点企业有上市公司 2 57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还进行了母子公司体制改革。政企分开 ,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1998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项决定对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规范证券市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已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数达2900亿股,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约 1900亿股,占近68%,可流通股本1000亿股,占32%。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制度安排不合理,导致市场分隔,从而造成股市过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也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国有股减持的有关问题 ,就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的治理结构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认识国有中小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看待国有中小企业,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把它看作“包袱”,认为“应一个不留,全部出卖”,“卖光表明改革到位”者有之;认为“国有中小企业可有可无”,“留一点可以,砍光也无关大局”者也不乏其人。国有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其数量占国有企业的94.2%,资产、资本金和总产值均占35%—40%,就业人数超过60%,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年总产出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于20%。正确认识国有中小企业的地位和现状,是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20.
后股改时期,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的方向仍然是产权多元化。国有控股银行深化产权改革应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行国家绝对控股的高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二步,通过增资扩股、国有股减持等方式,过渡到国家相对控股的适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三步,在保证国家股对四大银行的控制力的基础上,形成由国家股、法人股、内部人持股、自然人股以及外资股组成的高度分散型产权结构,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成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