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宪法至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至上是权利文化的产物 ,是法治文明的首要标志 ,它由形式上的宪法至上 (制度宣言 )和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 (国民的宪法至上意识 )所组成。中国社会宪法至上的关键在于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针对中国民众传统的权力中心思想 ,实现中国社会实质的宪法至上在于培育中国人的权利精神和中国社会的权利文化。  相似文献   

2.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本文对良性宪法和宪法至上作了审慎地分析,提出良性宪法是政治制度文明的核心和宪法至上是政治行为文明的关键的观点,从而说明宪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要让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为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宪政、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方面,是要树立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人权保障、宪法是法律及宪法至上的观念.另一方面,是要强化宪法的规范性,建立宪法审判制度,健全和强化宪法自身保障制度和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宪法具有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对宪法概念的理解应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宪法概念作为“种”概念,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合有价值判断;第二层次的宪法概念分为应然宪法和实然宪法;第三层次的宪法概念是实然宪法之下的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依法治国就是要实现宪法至上,努力实现实然宪法向应然宪法的靠近。  相似文献   

5.
一国要实现真正的法治 ,首先必须实现真正的宪治。而宪治必然要求宪法权威的树立 ,以形成宪法至上的法治模式。几乎有宪法之国均规定宪法至上的地位 ,但真正实现宪法至上的却寥寥无几。宪法学的核心范畴是权力和权利及其相互关系。控制权力、保障权利是宪法内容的核心所在。本文试从控制权力、保障权利等方面来对宪法至上作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许多国家不仅把宪法解释问题规定到宪法典当中,而且通过诸多宪法解释的实践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宪法解释体系。然而,宪法解释在我国还没有引起法学界的足够重视。要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至上性,就必须加强宪法解释制度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树立宪法至上权威是一国实现法治的关键,这是由宪法的内容所决定的。我国宪法权威的弱化,是由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和宪法自身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完善宪法及相关制度,以树立宪法的至上权威,从而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衡量一切组织和个人行为是否违法的准则。宪法至上已经深入人心,纸上的宪法变为实践中的宪法提上了议程,本文旨在探讨宪法至上实然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宪法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明确下来,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宪法至上。要保障宪法的实施,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同时,为发挥宪法的保障作用,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的实施状况及评析我国某些学者所尊崇的构建代议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阐述我国应当确立宪法至上统领全局,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级其他国家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