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主任在吗?”一句急切的问话从我背后传来。 “她不在,去镇里开会了。”我应道,随后转头看了一眼进屋的村民,是个三十出头的妇女。  相似文献   

2.
<正>单位一个90后小姑娘曾经指着我们的鼻子说:"你们这些妇女,嘴巴里天天就是老公孩子买菜做饭,烦不烦?"我们反驳她:"难道你不是‘妇女'?"她眉毛一挑:"我当然不是!我是女孩儿!"我们都笑了,所谓"妇女",好像专指结了婚并且生了孩子的女人,在人们印象中就是扎着围裙的黄脸婆。可是,我要说,青春妙龄的女孩固然美,但"妇女"更美。妇女的美,多了一种母性的温暖,多了一种责任在肩的沉稳,多了一种人间烟火的可亲,也多了一种岁月历练的风韵。妇女懂得爱,因而美丽。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人,最懂得无怨无悔的付出。她把爱给了老公,给了孩子。为了让一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她们费尽心思,天天看电视里的美食节目。看到可心的菜谱,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2011,(8):58-60
“都日上三竿了你还睡?昨晚上网又上到半夜吧!”2008年5月8日早上,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红庙子村妇女舒爱云见儿子李宗强还在睡大觉,气得一把掀起他的被子。不料想,儿子揉揉蒙咙的睡眼,嘟囔出一句:“上学没劲,我再也不去了!”说罢翻个身子又呼呼大睡。  相似文献   

4.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水库灌区工作。有一天出门办事,路遇县委书记的吉普车。司机张师傅认得我,问我干什么去?我说回县城。他叫我:“上来吧!”  相似文献   

5.
罗东成 《农村青年》2006,(11):43-43
在如梦初醒的今天,我茫然中感到与“她”的相识就是有缘。感谢那次生日聚会给了我与“她”相识的机会。如果不是认识了“她”,我今天怎么会拿起手中的笔呢?说不定我还是那老样子:悲观消极、整日昏沉、自甘堕落。  相似文献   

6.
南方 《农村青年》2007,(2):26-28
“我哥叫楚海,我妈生下我以后,为了图省事,在我哥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妹’字。这就算我的名字了!” 楚海妹是四川广安人,毕业于广州一所师范学院。在经历了痛苦的“求职难”以后。她终于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到2006年8月,楚海妹已经建成12个“基地”,长期服务的“客户”达100多人。虽然月入一万多元在广州不算多,但她认为自己干得“很有价值”。 楚海妹干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鹏 《农村青年》2011,(2):54-54
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发飙”:“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12):50-50
买画 我和女友一起进城打工,她在美术学院当保洁员。最近,听说她突然迷上抽象派绘画艺术,我便提出给她买幅画。花了一个小时,我终于瞧上画廊里一幅白底黑点镶铜边框的画,忙问:“这幅画要多少钱?”卖画的回答:“这是电源线路板!”  相似文献   

9.
一位在饭店打工的女服务员对记者采访她如何看待"劳动最光荣"时只能苦笑:劳动最光荣,劳动者也最苦啊!像我们这些临时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每月工资只有1200块钱,哪里能体会到光荣?(5月1日新华网)这是实话实说,毫无矫情之处。女服务员的回答,尽管是“一家之言”.但她的感受为人们提供了审视“劳动最光荣”这一理念的全新角度。  相似文献   

10.
童真     
薛伟 《农村青年》2014,(9):47-47
小丽给小牛出了一道题:“蠢字下面那两个虫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小牛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还是答不上来。小丽对小牛说:“你真笨,男左女右嘛!”天色阴沉,豆豆对同学说:“我妈真有先见之明呀,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豆豆会带伞的,你就和他共用一把伞吧!”狂风暴雨中,一个业务员靠在墙角对着手机大声说:“行!行!好……”妞妞恰巧放学打伞路过,她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掏出几枚磺部和一块面包递了上去。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刚过28岁的打工妹黄佳,看上去一脸的稚气,全然没有一点校长的模样。对人们戏称她为“老板”,她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当“老板”的想法,仅仅是因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老板”;她一直就喜欢打工,现在既然“落到这般境地,就当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吧!”生性活泼诙谐的黄佳一脸的俏皮样,她接着说:“其实,我真的谈不上什么‘老板’,我的‘老板’是社会、孩子和家长,我将永远为他们打工……”如果不是笔者的深追细问,谁也看不出如此乐观的黄佳身后还藏有一段坎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青年》2010,(5):38-38
问:妻子患有精神病,一天我趁她清醒时与她签订了协议书,约定两人自愿离婚,家中全部财产归她所有,她在协议书上签字认可。但她的父母不同意我们离婚。请问:我们的协议离婚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3,(1):45-45
东北啤酒 天寒地冻,干了一天活儿的阿汪饥肠辘辘,一头扎进饭馆。初到东北打工,阿汪对寒冷还不适应。点完菜,阿汪喊道:“服务员,来瓶啤酒!”“您要常温的,还是冷藏的?”服务员问。这不是欺负外地人吗?阿汪怒道:“冰天雪地,你叫我喝冷藏的?当然要常温的!,服务员淡定地回答:“常温的零下23℃,冷藏的零下1℃。”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9,(7):53-53
打胎 进城务工才一年,我就喜欢上一个女孩,她来工地的时间比我长多了。有天约她骑车去公园玩,谁知刚出宿舍门,她突然想起车好像没气了,冲我说了一句:“先陪我去打胎啊?”天呐,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就这样毁了我的清白!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5):53-53
是谁的? 那天我掏口袋不小心把钥匙掏掉了,当时没发现。后来回去找,看见路边站着一对情侣,只听男的激动地问女的:“是谁的?到底是谁的?”我以为他指的是钥匙,急忙冲上前回答:“我的,我的,是我的!”不料那男的怒目圆睁、挥舞拳头扑过来,我这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怜我的脸啊,疼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16.
赵蔚宏 《工友》2010,(1):54-54
期中考试前,儿子曾经忐忑不安地问我:“妈妈,如果我没考好。你准备怎么处罚我?”“哈哈!考好了表扬,考不好重重有奖!”“什么?”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不认识我了。  相似文献   

17.
一枚硬币     
我们的相识很自然,我的朋友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她是他的雇员。我猜她可能是大学毕业没多久,没什么阅历,才来这打工吧。后来,我们接触久了,我发现她业务非常熟练,有许多案子都是她一手办理的。有一次,我和她开玩笑说:“你业务这么好,可能在这做不了多久,就要自己开事务所了!”她脸上掠过一道阴影,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我这辈子,恐怕开不  相似文献   

18.
编辑这组文章,是因为马上又到重阳节。近年来,人们“热过”的节日有不少,除了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妇女有节,儿童有节,青年有节,甚至情人也有节。那么,老人呢? 每逢重阳节,广西柳州鸡喇村的干部就要给老人摆酒席、切蛋糕、送红包,村支书亲自主持,年轻人跑前忙后,使高龄的寿星们笑逐颜开。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说:“没有老人艰苦创业,哪有我们富裕的今天?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为了给公公治病,做媳妇的韦丽不惜当街下跪,感动了第11辆出租车的司机,也感动了行医40多年的大夫,说这样的事情“连亲生女儿都难以做到”。韦丽是怎么想的?“让老人快乐是我的最大幸福!”这是她的心愿。 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会从青年走向老年,谁都希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天你对老人好,明天你就会被自己的孩子所爱。“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百善孝为先,一个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对孤弱无助的阿公阿婆都不理的人,何谈其他? 这组文章,也许能让我们对老人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照,多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吕诺  王昆 《时代风采》2014,(6):20-21
“小兔皮肤过敏.陪她去打点滴,竟然连打四针才找准血管,我也想拿刀砍人,操!”  相似文献   

20.
婚介所有哪些见不得光的内幕?小张说,条件特别好的人,绝对是“婚托”!啥叫“婚托”?就是既骗人,又害己l小张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做“婚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