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把国家划分为"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两种形态。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思想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为背景,但现代国家不等于资本主义国家。它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的理论逻辑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主导"一府两院"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出了最顶层的制度安排,保证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这一要求表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持久性功效。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追求和理性升华,既包括国家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又涵纳宪法等制度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和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作为西方和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观点存有异同。在法治与人治方面,他们共同主张法治优于人治,但亚氏主张法治与贤人政治的统一,而法家则将两者完全独立看待;在法律的性质方面,亚氏主张实行良法,而法家则未能区分法之良恶,但两者都充分肯定法律的平等性和普遍性;在法治的目的和终极目标上,亚氏主张法治是为了追求城邦的"至善",而法家则带有浓厚的封建化色彩,但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国家政权。因此,深入分析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和成因,不仅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法哲学传统,而且对于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法治道路探索,在这个探索中我们实现了从法律虚无主义到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的转变,实现了由"法制国家"的静态法制到"法治国家"的动态法治的转变,实现了从法治主要是治民到法治的核心是对公权力的制约的转变。如今,我们党不仅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而且明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已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引领性、支撑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法治已经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法治"区别于"人治",是现代法治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法治建设是指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其中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是这一制度的具体表现,也是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途径。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司法责任制作为司法改革的重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近20年的依法治国实践,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内法规作为党内治理的自治性规范,并不意味着它与法治国家建设没有关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上就是推动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格局的动态过程。党内法规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党内法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制度构成,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建成意义重大。党内法规能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和"中国立场",坚持党的领导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制度化、法理化。党内法规能为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创造性方案与法理支撑的同时,调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法律所难以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生发出丰富的法律思想、法治理念以及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原理,这一系列思想精华成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从理论渊源、内在逻辑、实践路径三个维度着力开掘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国家思想,强化法治国家建设的法理学支撑,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蕴涵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代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良法之治理,要体现法律平等、法律至上的基本法治精神;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独立,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员要带头守法。  相似文献   

9.
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蕴涵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代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良法之治理,要体现法律平等、法律至上的基本法治精神;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独立,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员要带头守法。  相似文献   

10.
就社会治理文明历史传承而言,西方法治文明大厦是建立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基督教神学及其衍生的思想成果之上,并形塑出西方法治今天之样式。而华夏文明之"礼治"传统及其伦理哲学在历史上与西方具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及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华夏治理文明呈现出重于"德"而轻于"法"的制度及文化表现。因此,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华夏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法治文明的文化融合,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特别是认真汲取中国古代治理文明中重视"礼法合治"思想的有益成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推进依法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文化是以法治思想理念、理论观点、制度规范、政治社会治理方式等构成的特殊文化样式。山西是中国法治文化发源之地。战国时期李悝创制的《法经》,荀子以"引法入礼、礼法统一"的法治思想,深刻阐述国家和法律起源的  相似文献   

12.
刘辉 《正气》2000,(4):20-20
江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民主法制的论述 ,必须认真探讨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一、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然在世界法律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史上 ,“法治”与“人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在西方 ,有过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人治与法治思想的对立。在中国 ,也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和以管仲、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之争。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 ,把人治同专…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法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法律的统治"作为根本的治国方略的战略性,阐释了"法律的统治"这一观念在邓小平法治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向达 《求实》2004,2(2):66-67
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治是有别于西方的法治的 ,但中国在进行法治实践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借鉴西方的法治理论 ,从而独立发展出中国自身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西周直至清末经历数千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形成了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积极可取的因素吸收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6.
郭荣君 《世纪桥》2010,(5):60-61
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国家的领导阶层更是不可回避。两千多年前,先秦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对后世王朝的统治产生深远影响。回顾先秦法家的"法治主义"思想,对我们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具体可以分解为三部分:“中国特色”表明了法律文化的民族性。它是由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法治实践所决定的。“社会主义”表征了法律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当代中国所要建立的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是由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  相似文献   

18.
喻义东 《党史文苑》2011,(14):60-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90年法制方针及其实践的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实践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价值目标;"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根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4,(11):27-27
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全国上下达成新的共识,但由于多元文化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究竟什么样的状态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还众说纷纭。一个国家的法治道路,"内生性"逻辑是决定性的,而不可能是"外源性"的借鉴和移植。只有深入理解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才能真正贴近中国实际,了解中国法治的"内生性"逻辑,从而探寻法治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