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天前我过生日,父亲打来电话祝我生日快乐。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竟然像母亲那样在电话那端絮叨了半天。末了,母亲拿过电话对我说,周日就是你父亲六十岁生日了,家里准备给他操办一下,如果不忙的话,你就回一趟家,让父亲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2.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候,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会把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怎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个表妹前几天参加了一个人才招聘会,拿回来一大摞用工单位的招聘材料。我颇感兴趣地看了看,发现在应聘人员要求里几乎每家单位都写着:具备团体协作和奉献精神。奉献精神之所以在这里特别强调出来,我想可能与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国企学本事,去外企赚大钱”的行为有关,哪里钱多奔哪去,这令很多条件艰苦却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心都寒了。当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我是否具备奉献精神”的时候,谁在无愧于心地微笑,谁又在惴惴不安中沉默呢?应该说,我们一来到世上就是一个受益者。因为奉献精神是一条长链,代代相传,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人在奉献着…  相似文献   

4.
吴忠溪 《中国保安》2004,(24):49-49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在本镇读高中。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基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7)
正我小时候,被当作女生抚养。因为母亲在生育我之前,曾生育两位哥哥,不幸都夭折了。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母亲怀了我、生了我,发现仍是男婴,喜悦之余,也不免忧心,采取一切方式阻绝悲剧,包括把我当女生养、晚报户口、拜好多亲戚当干爹、求很多神保佑。每个人都有他们的身世故事,但版本肯定不同。晚报户口,导致我有两个生日,但该择取哪一个生日为生日?我已经  相似文献   

6.
生日感怀     
真是好幸运, 44年前的 7月 1日,我伴着猎猎飘展的党旗和高亢嘹亮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幸福地降临人世。这特别而光荣的生辰,几十年来如硕大的光环,一直让我引为骄傲与自豪:啊,我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同一天过生日 !   清晰地记得,年幼时期一个旭日东升、霞光满天的清晨,母亲满面笑容地捧给我两个鸡蛋和一小袋奶豆饼干。我高兴地知道了:今天我过生日。这时,年迈的祖母和母亲一同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你的生日不寻常,是和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同一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6)
正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  相似文献   

9.
换种过法     
明天是我的生日,今天清早一起床就接到一个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内容出奇的一致,“生日打算怎么过?”“在哪儿安排哥儿几个?”还不等我答话,对方已经抢先提议,“‘永保顺’吧!有吃有玩儿,还便宜!”既然大家都能惦记着我.想让我吃好玩儿好,而且连省钱都替我想到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行!明晚六点,‘永保顺’不见不散!”电话一个接一个,一上午下来,已经  相似文献   

10.
按摩女阿英     
汪波 《新东方》2000,(4):29-29
在东北一月多,业务没谈成,却认识了阿英。阿英二十六七岁,很白净,轻声细气,说话很好听。阿英是个按摩女。她话不多,但长时间地沉默会让她难受,于是我知道了她一点点情况。与大多女孩不同,她说话从不重复,只有这几句说过两次:钱越来越难挣,人越来越难伺候,男人把小姐教得越来越贱,小姐把男人宠得越来越坏,这碗饭也是吃到头了。有一次我开玩笑:“你怎么从不说男人的坏话?”可最后一次去桑拿我问她手臂上一块青紫哪来的,就听到她骂:“你们男人都是猪!”  相似文献   

11.
几天前一个上午 ,王先生正在办公室上班 ,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老同学 ,您好 !好久没见了。”王先生听着声音耳生 ,忙问 :“请问哪位 ?”“老同学 ,怎么连我都听不出来了 ,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在深圳发了大财就把穷同学忘了。”王先生觉得不好意思 ,可怎么都想不起来 ,试探着问 :“是年某某吗 ?”“哎呀 !到底是老同学了 ,还没有忘记我 !”寒暄一阵后 ,“年某某”说 :“我要请你吃饭 ,你11时30分在某某酒店门口等我 ,我女朋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请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我。”王先生刚到某某酒店门口 ,一小姐即迎上前来 :“先生 ,你是年某某…  相似文献   

12.
很少有人能嫁给最爱的男人。因为婚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最想结婚的时候身边有一个自己最爱的人等着跟你结婚,这样的机会几乎对每个女人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且,爱得最深的人最孤独。每时每刻的牵挂,会滋生出太多的烦恼:比如,“在他心里我是最好的吗?”这样的疑问甚至在耳鬓厮磨亲密无间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对女人来说,性的和谐与巅峰极少出现在与至爱男人交欢的时刻。不嫁最爱的男人,还因为爱得太深容易出现伤痕。爱情是自私的。当一个女人对男人爱到极至,她就会求全责备,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行为上面,恐惧便随之而来。生活缺少最起码的安全感。太爱一个男人的女人在婚前就会忐忑不安地成为半个怨妇。生日缺少鲜花,约会迟到,新发型受到别的女孩关注,没按时回信,朋友聚会时忘记照顾你——所有的细节都会让一个原本知书达礼温婉贤淑的女人悲伤失态。如果爱到极至自然就不知满足,久而久之,对自己的修养和仪态会失去维护和讲究。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不太热的下午,他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慢慢走进来。看上去,他穿着朴素,神情忧郁。见他半天不开口说话,我主动打破了沉静:“期末考试挺紧张吧?”“是的,不过,我老是看不进书去。”“为什么呢?”我关心地问。他又沉默了一阵,断断续续说起来。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们寝室的一个同学丢了几十块钱,结果大家互相猜疑,搞到最后,连丢钱的人也弄不清是在外面丢的,还是在寝室丢的,只好不了了之。“本来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我总担心有人怀疑是我偷的钱。”“有人问过你吗?”“没有。”“有人暗示过你吗?”“没有。”“有人影射过你吗?”“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生日     
说来实在惭愧,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连母亲是哪一天生日都不知道.但打我记事起,母亲每年就开始给我们过生日,尽管她终日忙碌,但6个孩子的生日,她却记得十分清楚.那时乡下日子极为清苦,说来生日也没有什么盼头,不像现在,人们过生日除了大鱼大肉外,还有生日蛋糕和生日蜡烛,气氛热烈而又奢华……而乡下人的生日,无非是两个煮熟的鸡蛋!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16.
父母的爱     
记得小时侯母亲带我第一次爬山,去的前夜,我兴奋得一晚没睡觉。那山真高,爬了七八个小时才到顶,整个人都累瘫了,眼里哪里还有风景?不是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吗?但实在是累得太绝望了。这时,我撒谎说我脚崴了,母亲背起了我。为了撒谎真实些,我还假装呻吟,到了山脚下,母亲的背全湿了……一个初秋的早晨,同往日一样,父亲用自行车推着我,母亲肩挎我的书包去校之际,天突然下起雨来,一眨眼功夫淋湿了路面。我们三个人立刻卷起裤腿,披挂上阵。父亲的充气式雨披刚好严严地将我遮盖住,使我看不到东西,但听得如注似泻的雨声。我的脚逐渐浸没在雨水中,冷得…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奖章     
母亲去县里参加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时间,是1957年的春天.几十年过去了,母亲也已经下世十多年.时间如流水,这个时间我们兄弟姐妹之所以记得确凿无疑,因为它有一个标记,或者说有一个帮助我们找回记忆的参照点.母亲生前不止一次跟我们说过,她是抱着我弟弟去参加劳模大会的.弟弟那年还不满一周岁,正在吃奶,还不会走路.我们家离县城五六十里路,那时没有汽车可坐,母亲一路把弟弟抱到县城,开完劳模会后又把弟弟抱回.我说的参照点就是弟弟的生日,弟弟是1956年7月出生,母亲去参加劳模会可不就是1957年嘛.  相似文献   

18.
有一年,父亲过生日,我们三姊妹在家里帮忙,母亲叫父亲上街割几斤肉。等了半天,父亲回来了,两手空空。母亲问,肉呢?父亲说,没买到。母亲怪他太  相似文献   

19.
思念母亲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 夜深人静,远处的收音机隐隐传来了那无比熟稔的旋律?寂寞的岗亭,孤单的我,举头凝望北国的夜空,良久,我仿佛觉得那漫天闪烁的星星就是那流浪的孩子期盼着回家侍候亲娘的双眸,而那一弯泛着黄光的镰月不正是母亲那写尽沧桑的脸庞? 我想起了儿时光着小脚丫在村头小溪玩累了的时候,因为每每恰在此时,母亲那声声亲切的呼唤就会由远而近:"小狗子在哪里哩,听到妈妈的声音了吗......" 我又想起了别离母亲的那一刻?记得那年高考因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家里早已债台高筑,想要复读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21,(3):56-57
【今年你在哪里过年?】春节临近,为了疫情防控,全国多地陆续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有人响应号召留在工作地过年,有人视疫情发展情况还在观望。您在哪里过年?疫情之下,引导大家“减少流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平安年!@有钱的冰美式:当然不愿意不回家,但为了省去之后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服从安排。家是过年的地方,但健康才是家人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