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上     
2014年,农历甲午年,也是马年。于是"马上"忽然成为流行词,用"马上"造句成为时尚。所谓马上就是立即,也是马背之上——时间或者空间——这是两种不同的释义,却在马年被掺和在一起。在马年来临之际,国人所钟情的、拿来调侃的、寄予厚望的首先是"马上"——时间助词。同时是"马背之上"——偏正词组。马儿呀,你到底驮的是什么?能否快些再快些?最流行的是"马上赢",看来首先是对输赢最敏感,这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心态;马上有对象——于是两头大象便立在了马上,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2)
<正>新春梦想,是所有中华儿女在新年里的期盼。当"马上"成为马年里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口头禅时,那么马年里,你"马上"了吗?……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一种精神境界。而没有梦想的人生注定是空虚的。梦想,就是理想。人们需要不断地追寻梦想来支撑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理想在追寻中不断实现。但梦想又不是自私的,它与自己的家庭、民族、国家的梦想是紧密相连的,是要通过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的。人活着就得有梦想。进入马年,新春福至,万象更新。有道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里,我们有梦想了吗?能否在马年顺顺利利、马到成功、具有龙马精神、做事一马当先呢?这就要看我们的梦有多大、有多美、有多远、有多么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3.
马上就做     
80年代,曾看过一本书,劝诫人们要养成"马上就做"的好习惯,尤其强调越是困难越想逃避的事情越是要强迫自己"马上就做",舍此,很难成为成功者.作者写到:如果你真的想成为自身惰性的挑战者,当你看到这段文字时就要立即放下书,马上就做一项已被你搁置多时的旧事.  相似文献   

4.
梅煜 《人民论坛》2020,(14):62-63
"马上办"凸显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方向,"按制度办"厘清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性边界。现阶段,必须要理性认识"马上办"与"按制度办"之间的关系,实现"马上办"与"按制度办"的辩证统一,打造质量与效率均衡发展的政务服务新业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宁笃 《今日浙江》2007,(24):51-51
为加强机关效能建没,及时解决老百姓的琐事、急事、愁事、难事,2004年6月,宁海县设立"百姓事马上办"热线,开辟了民情民意"直通车".截至今年11月底,"百姓事马上办"热线共接听群众咨询和投诉电话4390多个,刊登"百姓事"320期555篇,接待来访群众310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信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近期,网上热点的新闻之一是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将治庸办、纠风办、优化办等六办合一成立"马上办"办公室,据称成立该机构的初衷是针对某些政府部门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能让企业、居民遇到的难题迅速得到解决。其实,"马上办"并非樊城区独创,2011年2月,山东济宁市多个部门就成立了"马上就办"办公室,1995年,广东东莞市也成立过"马上办"中心。这些"马上办"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群众诉求,力求创新工作机制的愿望,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个别地方政府机关办事机构重叠,职能不清,环节过多,机关工作人员庸懒散慢、消极履职的弊病。而这些弊病最终都指向现代公共管理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难题——行政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7.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一贯的宗旨和使命。有什么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应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布局,上层建筑中的愿望不能凭空满足,只能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变革中找出路。把握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内涵,从"量""质""时""雅"和"界"五个方面共同着手,才能更好地解决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假精致"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这是一种扭曲的、错位的反映。归根结底,"假精致"不是一些年轻人心理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身份认同出了状况。治理"假精致",一方面应提倡"踮起脚尖"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应改变"符号消费"的标签建构。  相似文献   

9.
史巧云 《浙江人大》2015,(Z1):26-30
建设美丽浙江,是美丽中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我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建设美丽浙江,首要任务是建设美丽生态,这是江南山水、诗意家园的自然诉求,也是创造宜居环境的必由之路。代表们认为,要想"创造美好生活",在"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之际,更要实现生态变美和百姓增收的"统筹"发展。在日前召开的省人代会上,代表们纷纷就如何实现"两美"浙江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建设美丽浙江是我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蔡荣章摄  相似文献   

10.
"丰年有余庆嘉节号长春",在这个号称最古老的对联里,已经暗含了一个城市的名字,这副对联应该寓意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就像他们的"民生市长"所做的,就像马达轰鸣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1.
"治愈经济"的出现源于人们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果听任"治愈经济"自发发展,易使"治愈经济"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丧失其应有的积极意义。因此,有必要根据"治愈经济"现存的问题,对症下药地引导"治愈经济"发展,促进其更好地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2.
田立新 《今日浙江》2014,(14):42-42
正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德清县牢牢把握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以工作亮相、考核亮牌、问责亮剑"三亮"行动为载体,立说立行立改,喊停机关"慢动作",促转干部作风,全县形成了"马上办、马上干、马上落实、马上解决"的良好干事氛围。"一把手"工作亮相,担起责任。在"五水共治"、"无违建县"创建行动中,德清县编好任务表、时间表、责任表,明确重点"干什么"、"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3.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探讨"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蕴,将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理论根基和价值导向。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美好生活"意味着人在"日常生活"和"闲暇生活"中,能够充分占有自己的生产即"享受生活",以及从事自己全面性的劳动即"发展潜能"。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美好生活"之"美"是人自觉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着的"人的类本质",同时"美"又表现为人的生活世界之"和"、人的生活方式之"雅"以及人生态度之"逸"。  相似文献   

14.
王启平 《政策》2008,(8):14-16
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林业局在开展效能建设暨“两项活动”(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之际,在局机关一楼大厅的醒目位置悬挂了“马上办”三个镏金大字,这既是省林业局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和对机关全体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执行力、推动林业事业大发展的亮剑之举。它表明了省林业局对开展“两项活动”的鲜明态度。彰显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回应了社会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展现了省林业局“立说立行,马上就办”,打造“团结、务实、创新、高效、廉洁”机关。  相似文献   

15.
王晓兵 《前沿》2023,(6):14-22
“美好生活”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是关键词之一,不同文化群体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不同,不同时期其内涵也有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包含着人们的自我认识、自我期许,并经由此认识世界、期许世界。不同的观念理解会导向不同的实践内容,进而形成不同的社会结构,观念在实践中的作用原理是理解观念内涵的前提。现代性支配下,观念介入实践并产生影响的方式较之传统社会明显不同。在民族国家为基本格局的时代,核心观念的自觉自主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基于此,廓清“美好生活”观念的形成过程,对其介入实践的运行原理的反思和前提批判,是形成观念的主体自觉的基础,对“美好生活”的全面理解是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回归,"美好生活需要"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回归生活本体,追求更高形态发展的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总称。从现实层面看,"美好生活需要"是供求不平衡的结果,它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且遵循了需要上升的一般规律。就"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特性而言,它具有较高的层次性、主体差异性和历史阶段性。因此,美好生活的实现应遵循需要产生的一般逻辑:一方面要注重需求心理的内部调节,防止需要的横向膨胀以及需要的逆层次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依赖外部要素供给的"衡"向发展,形成可持续的、有针对性的供给;与此同时,坚持以"公正"为核心的价值统筹,实现供需两侧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美好生活论"是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的表达和发展。"美好生活论"不仅遵循了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科学论断,而且结合中国实践经验和世界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认识,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生产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劳动解放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并在应对全球劳动问题方面展现出世界意义。"美好生活论"系统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下如何科学推进劳动解放的问题,完善和充实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劳动解放的理论预判,使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具有了充满实践活力的中国样态。  相似文献   

18.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让人民满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处提到"人民",显示出政府日益重视民意之新迹象。如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报告表述"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盏日光灯、一张圆桌、一杯开水,围桌而坐,细心询问、耐心倾听、用心记录。这不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家常,而是福绵区的党员干部在农户家中夜谈的场景。2013年10月以来,玉林市福绵区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该改的马上改,该做的马上做"的要求,积极开展"干部夜谈"活动,600多名区、镇党员干部趁着夜色走村串户,在诚挚友善的氛围中化解矛盾,在良性的沟通交流中解决问题,架起了一座座干群连心桥。眼下,"干部夜谈"  相似文献   

20.
美好生活是人们基于现实生存状态所生成的主观体验与幸福感受。美好生活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基础、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实践逻辑、以构建"幸福共同体"为价值指向;美好生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即美好生活是丰富充裕的物质生活、自由平等的政治生活、品质卓越的精神生活、全面共享的社会生活、和谐美丽的生态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科学而深邃的路径选择与路径擘画必不可少,其中,"三步走"战略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时间路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路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检验路径。明晰美好生活的内在逻辑、科学内涵与路径选择,不仅科学地回答了美好生活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