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区环境与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预防未成年人尤其是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领域。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社区环境则可能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依据实证调查的资料对于闲散未成年犯所处的社区环境作出分析。指出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居住的社区有的特点:社区人际关系较为密切但人文环境较差、正式组织机构的影响力控制能力较弱,社区内商业性娱乐性文化设施较多,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新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研究重新犯罪,不仅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成年人中的重新犯罪现象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包括在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要建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现实状况相适应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社区(闲散)未成年人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诱发社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社区未成年人犯罪,为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新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研究重新犯罪,不仅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成年人中的重新犯罪应引起充分重视,包括在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要建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的现实状况相适应的预防体系。本文从法律的制定与运行方面来探讨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与购销“前科”制度的关系,以说明建立勾销“前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值得关注的问题。报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大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早期预防。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实证研究,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研究、社会关怀和犯罪预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和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犯罪人群特定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网络化等新的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立足于检察职能,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出了许多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新思路,但这些检察工作的新思路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延伸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基于应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提出的新路径,通过延伸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触角,发掘、整合社会资源并将其引入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关爱及宣传工作中,形成系统性、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实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直是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极大地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甚至成为一些未成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第一手宝贵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科学探索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和一般规律,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宏观建议和微观对策。报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综合治理”的框架下,努力通过构建以实体化协调办事机构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六化”预防体系的宏观建议。同时提出了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依托社区和学校建立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服务中心、家长学校等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公益性服务机构;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工读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大净化社会环境的力度,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监督,整治校园周边和社区的不良环境,更多更好地建设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探索试点设立独立建制的少年法院等微观对策。  相似文献   

9.
流浪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因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一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后实施一周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继《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法律。两部法相辅相承,各有特色,有力地调整了国家机关、社会、学校、家庭、成年公民与未成年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纳入了国家法治轨道。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范围内共同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预防与矫治的工作经验,尤其是群众性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在持续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11.
对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而引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因痴迷网络而导致犯罪的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引发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初步预测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结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实践,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它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预防法)是一对关于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姐妹法。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颁布并实施《预防法》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它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少数品质不良、行为不端的未成年人,保护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和动向:1、 毒品犯罪正悄然进入校园,未成年人中吸毒、贩毒现象已不罕见。2、 未成年人利用朋友关系,引诱、欺骗、强迫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01-2003年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类型与特点、犯罪成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专家提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南京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显著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效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实效尚不能令人满意,要显著提高这项工作的实效,必须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进行再认识。认清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变化趋势的严重态势,认识到犯罪研究也是生产力,把犯罪研究纳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总战略,让少年法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所实践,从组织上真实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今年11月1日将要实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继《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后又一部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它预示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开始纳入法制的轨道。综观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走向,从舆论的呼吁、行为的倡导、方针政策的制定,到今天专门法律的问世,反映出我国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心,标志着我国预防未成年人工作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较为严峻的发展态势将会有所控制,同时也将对整个青少年一代的教育、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老年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中,未成年入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和保护工作。同时,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党和国家又十分重视对老年人的关心,照顾和爱护工作。两者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都很大,地位都很重要,形成两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那么,这两个群体之间,如何建立起被社会认可的、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纽带的教育、感化,挽救体系和长效机制,形成牢不可破的隔代亲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治理未成年人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本文提出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对于如何既有力打击犯罪,有效预防重复犯罪,又体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殊保护,苏州市金阊区检察院进行了一项新的探索,推出了社区托管合作制度。本文对该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行描述,对合法性、创新性以及该制度的现实意义进行论证,旨在为办理未成年犯罪寨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上海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2003年开始,构建包括关爱社区青少年在内的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在政府层面成立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的同时,注册成立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的教育服务工作。在青少年工作方面探索统一有序、覆盖面广、富有实效的大综治格局,实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在社会转型期急剧上升居高不下。本研究通过对中部H省未成年犯管教所500名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以及犯罪的微观原因,以期对预防和控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现代犯罪学中的迷乱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犯罪亚文化理论等均有助于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亦不例外。因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心理暗示发生变化,网瘾既是青少年转移内心冲突的方式,亦可能造成犯罪率增加。未成年人网瘾与涉网犯罪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个体因素,而是在于社会情境与社会控制能力等社会性因素。预防与治理未成年人网瘾应当从强化非正式控制手段入手,通过关注亚文化、强化社会凝聚力、完善社区功能等综合机制来避免网络犯罪与犯罪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