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以“十八大”报告的形式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的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等.本文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阐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是全面发展的文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和建设实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根基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次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在当今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处理今天的"生态危机",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到现在的“四个文明”,这是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未来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两个“亮点”关键词,即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来着力描绘好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脉特征,关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因此,我们要凝聚共识,号召中华儿女携手并肩,共同构筑起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的浩瀚海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其提出具有多个维度的原因,要想全面的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就必须从现实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人的维度、目标维度、党的维度、文化维度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析,从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理论定位、特质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阶段跨越性、历史传承性、人文关怀性以及超越时空性等特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载体,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健全社会参与机制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发展到"四个文明",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包容。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既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进程来看,现代中国人追求文明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先进形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实现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国情,抓好制度建设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三大文明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切实加快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范畴的提出 ,丰富与拓展了人类文明观的内涵 ,对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诠释。它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与创新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互相作用、互相推动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构件,“三大文明”构成了现代社会文明的整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范畴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和战略角度出发,从追求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的层面考虑,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展现了大历史大世界的时空格局,也展现了“五位一体”的治理格局,还展现了视野开阔的理论格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丰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国的环境生态状况面临较大挑战,而美丽中国的建设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动力和希望。美丽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探索生态危机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探求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思潮。要实现"美丽中国"目标,首先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意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城镇建设因受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影响而陷入极为严重的生态伦理困境之中。出现这种生态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没能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克服这种弊端,整合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是生态型农村小城镇构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