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今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5周年。凡我台湾子民,都应牢牢记住历史上这个非常的日子,都应永远缅怀“开台第一伟人”郑成功为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经营开发台湾的丰功伟绩。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致力于开发台湾经营台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营台湾,就没有今天繁荣发达的台湾。因为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湾还只有数万原住民和数万大陆汉族移  相似文献   

2.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台湾某些妄图实现台湾“独立建国”者,便趁机肆意歪曲郑成功收复台湾史实,民进党大老、“资政”姚嘉文就是其中之一,他将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清廷台湾郑氏招抚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和康熙平易宜民治国之道的考察,在具体分析施琅在招抚台湾郑氏过程中的立场、态度的基础上,指出在清初统一台湾大背景下,施琅不敢也不可能擅掘郑成功墓“挈棺入京,行献俘礼”;相反,在统一大潮中,施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平稳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受降而不复私仇”。本文进而指出河南信阳地区郑成功墓的谬说,并以考古文物实证郑成功墓确在福建省南安县。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0,(5):9-9
据台媒报道,4月23日,300多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驾驶的“戎克”仿造船在台南市酋度开放亮相。334年前的4月30日午时,郑成功舰队进入台南鹿耳门水道登陆台湾,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为纪念这段历史。台南市推出“戎克”仿造船的建造。昨天台南市长许添财高兴地登船参观,认为仿造船彰显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精神。能够作为台南市的文化观光大使。  相似文献   

6.
陈伟健 《台声》2002,(10):46-47
今年5月底在福建南安市举行的“郑成功与台湾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台湾侨光技术学院的女博士陈瑛,以“探讨明郑与清和议时期的郑家女性角色”为题发表论文,引起与会学者、专家的极大兴趣。在以往“郑成功学术研讨会”提交的专著、论文,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经济贸易等层面论著这位民族英雄,而几乎没人谈及女性角色。带着几分的好奇和钦佩之情,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曾在厦门大学求学3年的台湾女博士。记者与陈小姐交谈的话题首先从研讨会上的“郑家的女性角色”论文开始。陈小姐告诉记者:我在厦门大学学习时就是专门研究妇女问题的。此…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云霄县这个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开漳祖地”,是当年郑成功及其军队驻过的军事重镇之一。综合查考民国37年《云霄县志》和《台湾外纪》、《小腆纪年》、  相似文献   

8.
宋磊 《统一论坛》2012,(1):80-81
1662年2月1日,荷兰总督揆一在台湾城签字投降,带着溃败的荷兰军队退出台湾。至此,台湾在经历了38年屈辱的殖民统治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部历经9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奋笔疾书:“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相似文献   

9.
范丽青  程瑛 《台声》2002,(11):24-27
有370余年历史的台南市又称“府城”。这块大陆先民抵达台湾时最先踏足的土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据点,被视作台湾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借助得天独厚的港口和平坦肥沃的嘉南平原,以渔业、农业和商贸为支柱的台南,成为台湾经济繁荣发展的起点,由台南生根、发家的台湾大企业,如统一、奇美集团,乃至在大陆发展壮大的灿坤企业等,在国际业界亦赫赫有名。然而,沧海桑田使台南的港口优势不再,台湾北部地区金融、商贸,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让以传统产业和家庭作坊式私营小企业为主体的台南工商业受到挤压,北部的都市文化同样…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勤劳勇敢的台湾同胞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根据史料记载,从三国时代的吴王孙权起,隋阳帝时代,十二世纪的南宋时期以及十三世纪中叶元朝政府都派有文武官员设置政权机构治理台湾及其所属岛屿,属泉州管辖。直至明、清时期都没有对台湾的管辖治理中断过。1642年,荷兰侵略者打败侵占台马的西班牙人后侵占台湾。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开赴台湾,赶走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从此,闽粤沿海大量移民台湾。1648年清政府设台洁府,隶属福建省的台湾厦门道。1885年清政府设…  相似文献   

11.
和耀红  叶玮 《台声》2002,(6):30-31
素有“鹭岛”美誉的海滨城市厦门,当年曾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地。4月17日至19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厦门市委员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联办,厦门市郑成功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50篇,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荷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有30余名学者专家作了大会发言。海峡两岸及海外的有关学者专家齐聚鹭岛,共同纪念、研讨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堪称盛事,…  相似文献   

12.
王亮 《两岸关系》2012,(9):68-68
今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8月27日—9月9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福建省台联协办的"成功在两岸——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收复台湾 经数月英勇战斗,1662年2月1日,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台湾开放程度的提高,来自 世界各地不同工作领域的人士进出台湾已经变成寻常事。但是有一群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稀有一族。他们是来台湾拆地雷的。准确地说,是去金门拆地雷。地雷,金门数十年风云的见证 金门,旧名“滞洲”、“仙洲”,明洪武年间筑城于此,因地势险要,江夏侯周德兴为其定名为“金门”。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郑成功即在全门举起义旗,操练水师,东渡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1949年后的 30年,台湾海峡剑拔弩张,金门在这30年中一直是两岸军事对峙的焦点,不仅落下了数以万吨计的炮弹,…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5)
正7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的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隆重举行。海峡两岸同胞齐聚台湾会馆,共同见证郑成功铜像的揭幕。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北京市台办副巡视员马振生,郑成功铜像创作者、台湾著名雕塑家陈启村出席揭幕仪式并为铜像揭幕,活动由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主持。台湾著名雕塑家陈启村耗时4年雕刻完成的铜像,由台湾台南郑成功祖庙赠送,身穿盔甲、外披文袍、挺  相似文献   

16.
4月28日,由两岸文化出版机构共同举办的“郑成功史迹图片特展”在台南市揭幕,在为期一周的纪念活动中,笔者感受到,郑成功已经深深植根于台湾民众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正>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期盼。何时能实现,怎样实现?深入分析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全面总结经验,可以为思考未来实现祖国统一问题带来有益启示。回顾台湾历史,台湾四次与祖国分离,三次回归或统一,每一次都有不同历史情况。一、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及运用的策略台湾被荷兰人长期占领,为了收回先人故土,结束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辟一个理想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决定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18.
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历代发行的钱币就是有力的证明。 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入侵台湾。 1661年,郑成功受明朝政府派遣,率领 25000人进军台湾,击败荷兰侵略军,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后来,郑成功便在台湾兴办学校,屯田垦荒,设局铸钱,以恢复台湾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当时台湾共铸了 4种“永历通宝”钱币,有两种正面是行书,有两种正面是篆书。篆书“永历通宝”,只有台湾铸造,大陆各局铸造的“永历通宝”皆为楷、行、隶三种书法。因此,台湾的“永历通宝”篆书钱币是比较难得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前,郑成功正面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人,革命者开始用近代民族国家的视角重新塑造和认识中国既往的历史。郑成功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的历史功绩及极富传奇色彩的生平,尤被晚清革命者所看重。在后者的阐释下,作为“反清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成功形象发生“近代转型”,既迎合了反清革命宣传的需要,又是重构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成立后,郑成功的英雄形象融入了国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因应时代的需求,一直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抗战胜利后,郑成功又被作为光复台湾的精神象征而受到国人的进一步推崇。  相似文献   

20.
、族夭篇矢名台湾府志校注清代汉族与平埔族之间的矛盾和融合蒋毓英《台湾府志》序言论郑成功尊君而不忠君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作}者:除碧夕督协主陈碧笙陈碧笙i东碧笙陈在正孔立又万孔昭等编陈在正陈在正 出版处、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年11月’木刊1985年第4期香港《大公报》1985年6月20「l香港《大公报》1985年9月19「l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立立r﹄l匕7,甲丁郑成功与泉州二三事加强海防与台湾建省论台湾张丙起义与闽粤械斗台湾朱一贵起义与吴福生起义供词的 比较研究台湾番族与林爽文起义冈山考清代台湾械斗史实辨误郑成功与厦门国共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