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玛纳斯县庄浪户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村,居民有回族、汉族、东乡族和维吾尔族。文章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戈登提出的衡量族群关系的变量,立足田野调查的资料,通过对居住格局、族际交往、族际通婚和宗教信仰等变量进行考察,分析庄浪户村的民族关系现状,从而能够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为多民族杂居村的民族关系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徐文平 《创造》2021,29(4):60-65
自从人类进入民族国家以来,无论是单一民族国家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始终面临着族际政治关系建构与整合的问题.单一民族国家,族际政治关系建构与整合更多偏向于本国民族与国外民族之间的关系.而统一多民族国家,不仅要建构和整合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更要处理好国内多民族与国外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相较于单一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关系建构与整合,多民族国家的此项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相似文献   

3.
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是生活着多个民族的国家.族际关系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如何将多个民族整合于统一的国家共同体中,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基础性的政治问题.多民族国家必须给予族际政治整合以高度关注.而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存在多种价值取向的选择,但"求同存异"较为合理.在具体的族际政治实践中.多民族国家可以通过制度机制、政策机制、政党机制、意识形态机制、民族工作机制和国民教育机制来达成族际政治整合的目标.但具体的族际政治整合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和边疆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不时对国家发展形成困扰。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就是由众多民族群体建立和组成的,并因此而形成和存在复杂的族际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古老的中国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在此背景下,国内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要形成团结、和谐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合理消解民族问题意义重大。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结构,其核心在于通过强化族际间关联度和平等度,推动形成更融洽的民族团结。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有54个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为此提出贵州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路径以强化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频繁。以“华夷”二元为核心的民族思想就是民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不同时代“华夷”民族思想在处理族际关系时充满了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成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文化能够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一直发展到现代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与处理族际关系的智慧问题,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国家的创建既奠定了现代国际政治秩序的基础,也以主流文化与主流政治交融一体的方式实现了国家形态的更迭与现代国际关系结构的变迁。伴随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扩展,作为理想范式的民族国家被现实场景中的多民族国家取代。通过主观人为建构让国内多个文化民族凝聚共有精神、塑造国民特性、认同祖国家园,成为当今世界每个多民族国家都要面对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亦即族际政治整合。《比较视野中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整合》一书为族际政治整合问题研究贡献了理想类型的分析视角、比较政治的研究方法、民族政治的理论框架以及中国语境的实践方案,是近年国内民族政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力作。如何做到守正创新,既能彰显本土智慧、实现和衷共济,又能借鉴他国经验、避免“整合陷阱”,是亟待解答的重要命题,值得学界重点关注。超越非此即彼的认知框架,以民族生态观的视角重新理解民族与国家、把握族际关系,千灯互照、万象共生,是实现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8.
秦海燕 《传承》2009,(6):166-168
广西东北部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自古以来居住着汉、壮、瑶等族,其中汉族和瑶族是桂东北的两大民族,自隋唐以来,两族就毗邻或交错杂居,在经济文化上有密切联系。自隋唐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瑶汉之间接触日益密切,地域上相互杂居,经济文化上密切交往,民族间互相"融合",斗争中共患难,结成了彼此的密切关系和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9.
广西东北部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自古以来居住着汉、壮、瑶等族,其中汉族和瑶族是桂东北的两大民族,自隋唐以来,两族就毗邻或交错杂居,在经济文化上有密切联系.自隋唐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瑶汉之间接触日益密切,地域上相互杂居,经济文化上密切交往,民族间互相"融合",斗争中共患难,结成了彼此的密切关系和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杨红梅 《今日民族》2009,(12):52-53
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大城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844户,3497人,是一个汉、傣、彝、白、布朗等多民族的杂居村。多年来,大城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营造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关系已成为当代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族际伦理是对民族关系的伦理学研究,它蕴涵在不同民族的生活历史、生活经验和各种文化活动之中,存在于民族交往和民族认同的生活实践之中.少数民族的人生仪式、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是族际伦理生成的文化基础,对这些交往场域的观察与分析,能够发现存在于民族关系中的伦理样态和道德类型,认识各民族在协调民族关系过程中所采用的道德思维模式、所运用的道德化手段与方法,从而提炼出对协调民族关系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间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2.
倪晓霞 《创造》2019,(6):28-30
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现状2015年到2018年间,笔者先后多次深入普洱市墨江县坝溜镇和江城县整董镇进行调研。坝溜镇位于墨江县东南部,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多个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乡镇;整镇董位于江城县南部,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多个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乡镇。两镇位于边境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的现实对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有很大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陆海发 《思想战线》2012,38(3):129-130
当今世界的多民族国家中,"无论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民主还是军人政权的国家,无论在富国还是在穷国,民族分裂的威胁无处不在"。①所以,多民族国家必须对族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政治整合,以维系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是由国家(尤其是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一、云南省地方性法规关于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的规定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除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外,其余各县市区都是少数民族散居和杂居地区,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内,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外,都有散居、杂居的少数民族。加强散杂居地区民族法制建设,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多年来,省人…  相似文献   

15.
张会龙  袁宏伟 《前沿》2010,(7):160-163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运用政策手段维系和巩固多民族的统一的政治共同体的过程,即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一体化过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临着许多挑战。客观地总结成就,清醒地认识问题和挑战,对于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观是在族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族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民族观形成的社会基础,族际经济交往中形成的互补、互利、互惠之关系是族际间求"和"的巨大动力,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合力".而历代开明统治者对和谐族际关系的自觉营造则人为地巩固了这种"合力".族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共事则把"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西宁市,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总体和谐,但宗教信仰的差异、民族文化认知的偏差、历史事件的影响、人口流动与居住格局的变迁等仍然是影响族际良性互动的因素。因此,要建设一个多元文化共存与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多民族城市,需要民间层面和政府层面的共同努力。在民间层面,不同民族要在正确认知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与互动;在政府层面,政府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宽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国家里,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伟大的整体——中华民族。贵州,是祖国的一个民族杂居的省份,包括汉族在内共有民族十个。在两千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十个民族的族属关系,通过古今学者的长期研究,已基本弄清。只是仡佬族的族源问题尚有争论。另外,在贵州境内称为“南京”、“东家”、“七姓民”、“木老”等的族别问题,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后,新兴的民主制度在一些多民族国家中不但没有带来政治自由平等,反而造成了民族冲突的激增和国家的动荡不安。究其制度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普选制重于协商制的制度缺陷造成了族际不公,其次是民族权高于公民权导致政治动乱恶果,再次是限权机制的缺位使族际互动无序失控。民主发展进程中的病症还需要民主制度的完善来医治,多民族状态下国家建设策略不是退回旧的政治体制,而是通过民主制度的创新和多元包容功能的发挥来疏导和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杞栽村位于楚雄州禄丰县一平浪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7公里,有农户248户946人,是一个彝、汉、苗三个民族杂居村。全村有耕地1366亩,林地17503亩,辖区内有10个村民小组,群众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养殖、采集野生食用菌和外出务工。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3人,占全村总户数的16.66%,占总人口的14.69%,是全镇唯一的贫困行政村。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杞栽村紧紧围绕"双推进、双带动、双提升",开辟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脱贫致富之路。2017年杞栽村顺利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人均纯收入815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