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杰 《人民论坛》2014,(14):54-56
整合、纠正和控制转型期社会价值形态上的社会偏差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阶层分化中的价值偏差、体制改革中的路径探寻、全方位开放的全球化意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四大问题视阈,从而为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预设了某些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英芹 《传承》2011,(8):48-49
党的十七大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因此,普及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普及的路径是多元的,其中发挥明星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教育引领作用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通过明星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大众树立应有的社会价值标杆,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3.
马英芹 《传承》2011,(22):48-49
党的十七大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因此,普及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普及的路径是多元的,其中发挥明星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教育引领作用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通过明星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大众树立应有的社会价值标杆,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社会思潮传播主体、规范和发展社会思潮传播载体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6.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7.
罗海英 《前进》2009,(10):38-3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强调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努力探索科学、有序、完整的内在管理路径。从而使各种社会思潮沿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健康成长和正常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理性审视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薪燚 《传承》2013,(11):56-5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理性审视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利益是社会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动力,也是社会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目标。任何价值观念的价值由文本状态向现实转化,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这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本质上必然深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和广大民众普遍接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可分为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两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等方面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影响力是强劲的,牢牢掌握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意识形态多样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严重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影响力的发展原则是必须在泛化和淡化之间把握好度,发展路径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释力、说服力、论证力;坚持开放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包容力、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战斗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1,(10):90-90
林仕尧在《学海》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从内涵的角度阐明其具体理论和价值意蕴,又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探析其逻辑和实践路径。概言之,要着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性、实践特征、价值特色这三重维度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和实质。  相似文献   

14.
何隆德 《湖湘论坛》2012,(6):57-60,70
从本质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从价值层面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上,要大力倡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高度重视隐性教育,要崇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要体现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实质与精神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观的系统性存在,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其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其社会性质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易彪 《人民论坛》2012,(35):176-177
文章主要论述了渝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特色及作用,并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大内容的阐述,揭示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由此进一步推论渝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社会影响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人权价值,这是由人权价值的价值意蕴决定的。人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标尺。由人权价值所处的地位可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人权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要求,需要从信仰条件和规范条件着手,依靠理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树立尊重人权价值的观念,培养人权价值要求的现代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七年的时间,但这一体系的实施却差强人意。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的有效途径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认为,确立价值共识的理性权威、重视价值共识的文化融合、构建价值共识的实践机制,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2,(2):29-29
林仕尧在《学海》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从内涵的角度阐明其具体理论和价值意蕴,又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探析其逻辑和实践路径。概言:之,要着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性、实践特征、价值特色这三重维度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和实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的重大意义、现状分析和实现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梳理,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施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接,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具体途径,引导和重构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