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石渝 《法庭内外》2006,(2):37-38
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提名哥伦比哑特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约翰·罗伯茨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总统的提名于2005年9月29日获得了参议员的确认,罗伯菠在同一天晚些时候在资深大法官史蒂文斯的主持和布什总统的见证下。宣誓就任美国第十七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能够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抗衡的直接原因是它的司法审查权。从社会文化、职业素养和权利本位等不同视角对罗伊案分析可知,联邦最高法院公信力的基础是美国民众对联邦宪法的信仰,是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优秀的职业素养,是联邦最高法院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不遗余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刘清波 《中外法学》1991,(2):52-58,30
<正> 一、前言今年7月20日,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代表自由思想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布雷南(William Brenan),年逾85岁,自省年事已高,请求辞职.布什总统提名联邦第一巡回上诉法院法官大卫·苏特(David Souter)为继任人.嗣经国会"听审程序",获得多数人同意,现在他已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联邦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司法权.供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为终身职务,每一位大法官  相似文献   

4.
中外法律人     
胡斌 《判例与研究》2006,(2):F0002-F0002
厄尔&#183;沃伦(Earl Warren,1891-1974),美国法学家,政治家.曾担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1953-1969)。因在联邦最高法院任职期间引发民权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全面变革而闻名,因此也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法官之一。  相似文献   

5.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同的是,美国人的生活是由一部成文宪法决定的,其中第一修正案则是美国宪法的灵魂所在。在判例法的传统下,历届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通过判决对第一修正案的不同阐述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本书着重研究大法官生活背景与其判决之间的关系。在执业过程中,大法官们持守着国父华盛顿的训诫:"在造就政治繁荣昌盛的所有品性和气质之中,道德和宗教都是  相似文献   

6.
1981年9月25日,时年51岁的桑德拉·戴·奥康纳被任命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宫,首席大法宫沃伦·伯格挽着她,一步步走下联邦最高法院的大理石台阶。奥康纳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大法官,她的任职向全美乃至全世界表明,女性同样可以在最高层级的政府机构服务。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1〕朱苏力有时,一页历史的教训超过多少本书———题记一、1801年3月3日夜,华盛顿,美国国务院灯火通明,一片忙乱。已经就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一个多月但仍然担任着国务卿的约翰·马歇尔正忙着给法官...  相似文献   

8.
明辉 《政府法制》2011,(30):14-16
前不久,李昌奎再审被改判死刑,由来已久的死刑存废之争又在个案上被点燃。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72年福尔曼案中确定死刑违宪,后又在1976年格莱格等案中确定死刑合宪。半个多世纪以来,死刑案件始终困扰着美国最高法院,让大法官们不断地审视着一场又一场“国家对一个公民的战争”。  相似文献   

9.
风云书签     
《检察风云》2011,(7):7
34座里程碑著/迈克尔·特拉切曼(美)译/陈强出版/法律出版社美国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答案林林总总,但绕不开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有个联邦最高法院,里面有9个大法官,他们做出的判决,能牵着整个国家鼻子走。这本书里,收集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二百多年岁月中做出的最重要的34次判决。作者通过对这些判决的介绍和分析,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24日,第二次中国大法官会议在京隆重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颁发大法官证书并作重要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曹建明主持会议。肖扬首先宣读了2002年3月21日以后评定、晋升的大法官名单。随后,一级大法官曹建明、二级大法官黄松有等26位大法官从首席大法官肖扬手上接过庄严的  相似文献   

11.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1):105-105
正2012年12月2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简洁而隆重的大法官证书颁发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向共和国第三批36位大法官颁发了大法官证书。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主持了颁证仪式,并宣读了受证大法官名单。各位大法官逐一走到王胜俊首席大法官面前接受证书。已受证的10位大法官参加了观礼。此次在现场接受大法官证书的有一级大法官沈德咏、刘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12年12月27日下午,第20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简洁而隆重的大法官证书颁发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向共和国第3批36位大法官颁发了大法官证书。根据刚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宣誓规定(试行)》,在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沈德咏的领誓下,现任全体大法官还举行了首次宣誓仪式,在国旗前庄严宣读了法官誓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主持了颁证仪式,并宣读了受证大法官名单。各位大法官逐一走到王胜俊首席大法官面前接受证书。在现场接受大法官证书的有一级大法官沈德咏、刘季幸;  相似文献   

13.
律师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律师 2000年大会”上,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向律师界发出了诚挚的呼吁:走向政治!他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政治家型的律师,认为参与政治生活、谋求政治品质的改善是新世纪赋予中国律师的历史使命(讲演全文见《中国律师》 2001年第 1期)。   的确,在当今世界,一个饶有兴味的现象是,凡是法治发达国家,律师们的用武之地都不仅仅限于司法领域;他们在更广泛的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例如,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创立,便得力于杰弗逊、汉密尔顿等一批律师的卓越贡献。现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曾将…  相似文献   

14.
美国案件流程管理概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流程管理制度的由来和发展与大陆法国家职权进行主义不同,美国传统审判方式一个重要特点是当事人主导诉讼,表现为律师很大程序上控制了诉讼的强度与进程。特别是在庭前准备阶段,除非双方有争执不下的问题需要裁决之外,法官概不介入。这导致了诉讼时间长,诉讼成本高,司法资源分配不公等弊端。1921年美国前总统威廉姆·塔夫特,成为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后,积极致力于解决司法拖延。曾任全美律师协会主席的阿瑟·文德比尔特对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功不可没。二战结束后,他成为新泽西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将其强化法院管理的理想付诸实践,最引人注目的措施之一就是任命了有史以来第一位美国法院行政管理长官。1968年选举产生的法院书记长官们创立了全美法院管理协会,法院管理作为一项职业产生。随后,全美国司法学院、联邦司法研究中心、美国州法院系统行政管理会议等组织纷纷出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24日第二次中国大法官会议在北京召开。最高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向26位晋升的大法官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16.
刘波 《检察风云》2005,(4):24-25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Rehnquist)因患甲状腺癌住进医院。对于伦奎斯特法官的病情,医院和最高法院都不愿过多评论。伦奎斯特的病倒不仅让美国人关心起美国最重要法官的任命问题,而且让人担心,大选工作是否还能正常进行。4年前,就是因为伦奎斯特的重要一票,布什才得以顺利当上总统。美国的首席大法官都是终身制的,所以在任时间普遍比较长。许多大法官都在任十几、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伦奎斯特就是历经七任总统的7朝元老。大法官们还都是长寿明星,许多大法官过世时都已八、九十岁高龄了。同时,首席大法官都非常有领导…  相似文献   

17.
基本情况2005年3月20至24日,第11届亚太地区首席大法官会议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黄金海岸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率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亚太地区首席大法官会议是亚太法协会议期间套开的一个分会,由亚太法协内的司法分部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1995年,我国曾在北京承办了第14届亚太法协会议暨第6届亚太首席大法官会议。在今年的亚太首席大法官会议上,31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席大法官或其代表参加了会议。在5天的会议期间,各国首席大法官围绕各国的司法改革措施与动向、反恐与法治、法官与律师的独立、作为诉讼替代方式的仲裁、法院的  相似文献   

18.
左权 《河北法学》2013,(2):93-100
美国医疗体制积弊丛生,奥巴马政府为进行医改,推动国会通过了《医改法案》。然而,《医改法案》在全美引发了"医改违宪"的诉讼大战,最终该争议被提交到联邦最高法院。以罗伯茨为首席大法官的最高法院,判决认定《医改法案》的关键部分——"个人强制"条款因合乎宪法赋予国会的征税权而合宪;而"医疗补助扩大计划"因为违反了联邦主义原则而违宪。这既支持了奥巴马政府致力于医改的努力,也厘清了美国宪法中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边界。该判决不仅事关美国普通民众的福祉,而且直接影响2012年11月的总统大选,并将对美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因此而成为美国宪法史上的经典一例。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Green Tree Fin.Corp.v.Bazzle案的判决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研究集团仲裁制度的热潮,但是该案并未实质性地解决集团仲裁在法院中遇到的问题,法院对集团仲裁的态度也不明朗。在此案之后,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了四个有关集团仲裁的案件,结合这些案件,我们可以看出联邦最高法院并没有对集团仲裁制度积极地进行支持。鉴于目前联邦最高法院对集团仲裁的谨慎态度,国内若要引进集团仲裁制度,前提是对其有充分细致的研究,集团仲裁能否真正发挥其优势作用,克服其弊端,还有待实践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9月中旬时值澳大利亚花香鸟语的仲春,两年一度的亚太地区首席大法官会议在西澳美丽的海滨城市佩思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首席大法官、大法官们出席了会议,并在十分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讨论着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本次会议的议题是;法院的司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