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公安执法提出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萍 《公安教育》2003,(10):22-2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制文明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结合公安法制工作的实际,1990年4月和…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社会发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历史任务。首先要搞好学法普法 ,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改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违法操作现象 ,做到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相似文献   

3.
李瑛 《前沿》1998,(10)
邓小平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邓小平法制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对于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法制与民主、建设的关系邓小平法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民主。邓小平讲:“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这就告诉我们,加强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更好地实现人民民主。1980年邓小平进一步讲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他指出:“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学习研讨理论,首先要明确概意。概念表达上的一字之差,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加重视。比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里所说的“法治”和“法制”.“法治国家”和“法制国家”,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我们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进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双写…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是前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立法工作。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分强调立法,明确指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就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什么,怎么样才算形成?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很多的,从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制的基础。以宪法为核心而制定的国家机构和公民基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建立现代法治若干问题探讨王建国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治国方略邓小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最早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是法制民主,强调人民管理国家事务要依靠法律,按照法律程序来进行。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力”,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国家制度。但民主如果没有法律保障,人民的权力就缺乏实际操作性。只有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在法律上确认“以法治国”的主体──人民,才能规定人民治理国家和保障自己权利的方式──“依法”,才能保证立法机关所立的“法”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人民的意志。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  相似文献   

8.
孔祥林 《群众》2000,(3):61-6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五大坚持以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市场:通向民主富强的新界碑杨冠琼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科学论断,在我国通向民主富强的道路上,立下...  相似文献   

10.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依法治国”,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字的变化使概念的内涵得到了更准确的表述。应当说,依法治国就是实行法治,也就是建设实行法治的国家。依法治国或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充分表明我党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举国上下,法治,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法治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名词,百年前的中国,法治就是学术界、政治界的热门话题。回顾历史,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依法治国,从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到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邓小平的加强法制,中国法治道路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 一、变法图强:百年法治梦未圆   不可否认,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治理论源于西方。   遗憾的是,追求公正的西方法治理论,是随着殖民扩张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国务院于2004年3月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十一五”政府法制工作的核心内容。依法行政为法治政府奠定基础“十一五”期间,政府法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五年的努力,为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奠定…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三条增加了非常重要的一款,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写进根本大法,使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法定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我们党要担负起这个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党规党法建设,建立起完备的党内法制体系,依靠党规党法治理党。这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依法治国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明确地肯定了“法治”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反映了国家治理方式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在我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完善,也是今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谈谈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相互关联。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要理解这个命题,须先分清“法制”、“法治”、“以法治国”及“依法治国”等几个基本概念。首先应当肯定,这四个概念词语并不是互…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实行民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四个民主、一个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对民主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民主加社会主义法制才是社会主义的法治,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离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再完备,依然可能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实行人治的国家,虽然也有法律,甚至有系统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对依法治国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谷安梁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要理解这个命题,涉及“依法治国”、“以法治国”“法治”、“法制”等几个基本概念。法学界对这些概念已讨论多年,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通过学习十五大报告,结合连续几年参与执法检查工作的体会,我认为从人大来讲,法律监督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水平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提以下几点建议:1.对本届全国人大加强法律监督、开展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