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学的范式是有关犯罪和犯罪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和理论基础,主要是指研究人员对犯罪本质的基本看法、他们用以描述和分析犯罪的概念选择以及分析研究所采用的策略。犯罪学的范式包含几个方面的基本观念:犯罪本体论观念和认识论方法论观念;犯罪的基本理论假设;犯罪研究领域和兴趣主题;犯罪的基本政策纲领。犯罪学中存在着古典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新实证犯罪学、后实证犯罪学等范式,认识并研究犯罪学的范式有助于提升犯罪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
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兴  李波 《政法学刊》2006,23(6):52-58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犯罪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证研究缺乏,定性与定量分析分离,研究范式单一陈旧,应整合研究方法,做到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寻求多学科理论支持,重塑犯罪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风险社会及其构成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成就和互相影响的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共同知识场域。预防性立法模式在刑法立法实践中确立,预防型犯罪也被简化为安全的技术辅助。犯罪学研究的犯罪现象、原因和对策随之发生变化,其研究范式也便面临危机和挑战。针对预防刑法的“事前法”特征,对其进行研究的犯罪学也应转向“事前”犯罪学。事前犯罪学在传统的“现象-原因-对策”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更应进行问题意识和研究方式的转化,为预防性立法走向理性、科学和合理贡献知识。事前犯罪学理论知识,要进入预防性立法的决策场域,就应寻找适合预防性立法的犯罪学逻辑体系。其展现的知识逻辑和问题意识,不是要和预防刑法知识体系合谋,而是要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和构建恰当的研究范式和知识库存、跨学科借新智、打破传统事实学窠臼、遵守法治精神,据此走出困境,也为预防性立法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4.
犯罪学研究范式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  单勇 《法学评论》2005,23(4):17-24
法学研究范式的讨论曾在学界广受关注。将研究范式的思考投放到犯罪学上,无疑也会为犯罪学的研究提供学理分析的新思路、建构体系结构的新视角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路径。本文以犯罪学的范畴探析为核心,强调被害应同犯罪、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一样作为犯罪学的中心范畴,而犯罪预防应为四个中心范畴中的基石范畴,并围绕犯罪预防建构犯罪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牧  赵宝成 《中国法学》2007,1(2):183-19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犯罪学当代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和历史性机遇。进入2006年,我国犯罪学发展已经显现出一种进行知识整理和提速成熟的态势。构建和谐社会、犯罪学研究范式、发展犯罪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少年司法、恢复性司法、刑事和解、社区矫正等,是2006年度我国犯罪学发展中的主旋律、关键词或新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本年度我国犯罪学发展基本脉络中的显著标识点。  相似文献   

6.
当代犯罪学中少有专门以战争和有组织暴力为研究对象的著作,马莱斯维奇的理论研究让战争和有组织暴力研究重回犯罪学乃至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视阈.通过回溯被遗忘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传统社会科学的军事主义研究维度,独创性构建"经年累月的强制官僚化"和"离心式的意识形态化"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马莱斯维奇分析了现代性和有组织暴力的...  相似文献   

7.
丛梅 《法治研究》2013,(9):76-82
我国犯罪学本土化要求将西方犯罪学的合理成分与我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犯罪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笔者认为犯罪学本土化是我国犯罪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犯罪学本土化的研究思想,以天津犯罪调查科研数据库为实证研究基础,运用标签理论、差异交往理论等西方犯罪学理论,分析我国重新犯罪的社会成因是极为必要的,并且,这对合理而科学地解释重新犯罪的动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末,风险已成为占据主要支配力的问题处理方式。对于犯罪学来说,关于风险的争论已经贯穿在研究的全部范畴内。犯罪学中的风险理论经历了从隐性到显性的知识发展。在犯罪控制范式转变中,风险的规制、维控与治理与犯罪的预防、控制与治理分别对应而形成了以回抗、维控、化解风险压力为导向的控制结构。同时,作为犯罪控制结构要素的控制主体、控制措施与控制客体的任一环节的自反性都将使犯罪控制的运行超出设计初衷而出现风险性。犯罪学中的风险理论是犯罪学与风险学科的交叉研究理论,也存在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在犯罪治理中的适用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性问题。由此,风险议题在解决我国司法实践难题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赵希 《犯罪研究》2023,(5):16-26
生命历程犯罪学是在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下对个体反社会行为的历时性研究,其理论特性在于关注微观场景中的个体犯罪生涯,理论聚焦于个体生命历程中影响犯罪加重或停止的“转折点”事件,理论诉求在于重构家庭、学校、工作等非正式社会纽带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提升非正式控制机制的质量,从政策导向上由“警察社会”重归“福利社会”。对于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与犯罪治理实践来说,有必要探究本土化的非正式控制机制,反思犯罪预防当中的过度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思维,同时重视犯罪人生活史叙事在分析“生涯犯罪人”当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犯罪现象论是研究一般犯罪现象的理论,主要是把犯罪作为群体(一定的整体)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是犯罪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独立而相当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犯罪学的基础。没有犯罪现象的研究,就不会有科学的犯罪原因论,就会使犯罪学理论黯然失色。犯罪现象论是犯罪学理论价值的基础。然而,犯罪学至今对它的研究却很不充分。  相似文献   

11.
虞浔 《犯罪研究》2003,(5):19-21
台湾地区犯罪学研究十分繁荣,专家众多、学派林立,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犯罪学发展情况的了解,有必要对岛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犯罪学理论观点进行梳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犯罪研究》2003,(6):77-78
上海的社会治安能够保持相对平稳,而且每年都有显著的改善,这除了有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的司法干部不懈努力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和由一大批犯罪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对犯罪学理论深入研究所分不开的。上海市犯罪学学会是上海市刑事司法理论研究工作者研究犯罪学理论的学术团体,成立二十多年来,为上海市的社会治安的长治久安作出了不少贡献,会刊《犯罪研究》(双月刊)是全国法学类的核心期刊,至今已经出版140期,在全国的犯罪学、法学理论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励 《法学论坛》2007,22(2):19-27
中国犯罪学的危机在于研究路径的局限性,理论犯罪学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移植的学说难以落脚生根,对策研究少有建树.中国犯罪学突围路径在于:加强本体犯罪学和实证犯罪学的研究.实现根本突破必须解决犯罪学的批判理性、问题意识、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研究了犯罪学在刑事法学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指出犯罪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对犯罪现象的描述与说明,而应通过对犯罪学理论自身的反思,提高对犯罪解释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为此,将犯罪学研究引入刑事一体化视角,建立一种以一定的社会本体论为基础的,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犯罪哲学──本体犯罪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类型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研究范式,是研究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在犯罪学中应用类型学研究范式其基本步骤有三项,即:确立分类标准,建立“理想类型”;以“理想类型”为参照,将具体犯罪现象予以归类;在诸类型间进行比较,考察类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犯罪类型化三层次理论,即可逐步构建出犯罪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犯罪学专家康树华先生新著《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已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犯罪学专著。在《犯罪学》这本著作中,作者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介绍犯罪学的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是人们正确认识犯罪现象和深入研究犯罪理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犯罪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康树华教授对犯罪概念,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第二部分总结了犯罪学的研究历史,评说了犯罪学的现状,并对犯罪学的未来发展加以展望,从宏观上把握…  相似文献   

17.
<正> 群体犯罪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为了科学地揭示群体犯罪的形态特征,从而为惩治与预防群体犯罪提供理论根据,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展群体犯罪学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犯罪学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一些亚学科,例如经济犯罪学、性犯罪学、被害者学、青少年犯罪学等。  相似文献   

18.
致读者     
经有关部门批准,从本期起,本刊由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犯罪现象是人们关注的主要热点之一.中国犯罪学研究会是国家级学会,致力于犯罪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犯罪学理论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需求不断扩大,犯罪学理论本身迅速  相似文献   

19.
周亮  徐绫泽 《时代法学》2008,6(5):56-61
类型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研究范式,是研究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在犯罪学中应用类型学研究范式其基本步骤有三项,即:确立分类标准,建立“理想类型”;以“理想类型”为参照,将具体犯罪现象予以归类;在诸类型间进行比较,考察类型问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犯罪类型化三层次理论,即可逐步构建出犯罪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20.
莫洪宪  周娅 《中国法学》2003,(6):185-186
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第 12届年会于 10月 19日- 2 2日在深圳市召开 ,与会者围绕三个议题 :即犯罪学基础理论、黑社会犯罪、跨境犯罪问题展开了学术研讨。一、关于犯罪学基础理论1 关于犯罪学的理论前提。通常学者们对犯罪学的关注 ,不外乎是一种习惯性的逻辑模式 ,即从犯罪现象的考量到犯罪原因的分析 ,进而到犯罪防治对策的制定。但综观多年的研究成果 ,学者们往往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犯罪原因的分析上。对犯罪现象本身的重视则远远不够。如此将极大地滞阻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有鉴于此 ,有论者提出应重新认识犯罪学的理论前提 ,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