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金融合作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协定。这对进一步加强内地和香港的经贸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对促进香港经济繁荣稳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以及内地经济增长、金融国际化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地金融的合作和衔接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香港经济振兴之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宴真 《当代亚太》2003,(12):39-42
当前香港经济仍处于痛苦的结构性调整期。缺乏带动整体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迟迟未能走出低谷的症结。因此 ,制订重整经济策略、多元创新调整结构是香港摆脱困境重塑荣景的必由之路。同时 ,香港应以实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为契机 ,继续推进以珠江三角洲为起点的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于2004年1月1日起生效.按照协议条款,内地将对澳门进一步开放市场,所涉及的范围较加入世贸的承诺更广.<安排>初步的实践效果良好.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澳门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协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蔡曾  耿曙 《港澳研究》2021,(1):83-93,96
日本的香港研究历史悠久,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中国内地、香港特区自身以及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香港研究相比,日本的香港研究自有其特色。为便于学界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就研究主题与发表时序,逐一介绍近年日本对港研究的著作。由于日本香港研究触及香港社会的诸多议题,题材相对丰富,所以更适合就政治发展、社会经济、法律法规、文化艺术等视角逐一进行考察及综述。与此同时,也不可讳言,日本的香港研究存在种种不足,包括其对于内地与香港关系的偏见、研究取材的狭隘以及研究方法的滞后等等。从这个角度看,日本香港研究的成果值得国内学界关注,其局限也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新闻》特派员:在苏联生活了一段时间,有感于苏联的信托商店远比西方国家的规模大,而旦更受市民欢迎,但深入了解一下,就发觉商店的价格高得惊人。一般的市民买不起,而一些长途贩运、投机倒把的人则把高档商品转运到内地,赚取双重  相似文献   

6.
金姬 《新民周刊》2012,(20):26-29
从港澳台地区一些华人家族企业的昨天和今天,可以看到内地创富家族的明天。中国改革开放只有30多年,目前内地家族企业还处于首次交班的阶段。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家族企业,很多经历过吐故纳新的阵痛,有失败有成功,也有至今依然难产的。从这些华人家族企业的昨天和今天,可以看到内地创富家族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正>"文明"一旦失去人性的温度,不过是一件虚张声势的道具。虽然不愿意,但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来,香港与内地陷入了"傲慢与偏见"的怪圈,并且彼此的情绪燃点越来越低,从政改,到奶粉,到一泡童子尿,到下一次,或许一个更稀奇古怪的由头,就能吵成一锅粥。虽然说,争吵也是一种交流,一家人过日子,难免有勺子碰到锅沿的时候,但这样连续几年来的相互挑错、无限上纲,总觉得和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热点     
《新民周刊》2023,(18):36-37
<正>A中国全面恢复口岸快捷通关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5月15日起实施全面恢复口岸快捷通关、全面恢复实行内地居民赴港澳团队旅游签注“全国通办”等四项调整优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保障便利中外出入境人员往来,促进服务对外开放。此次调整优化的出入境管理措施,还包括全面恢复实行内地居民赴港澳团队旅游签注“全国通办”,实施内地居民申办赴港澳地区探亲、工作、学习证件“全国通办”,调整在澳门就读的内地学生逗留签注有效期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外商直接投资外移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外商投资区位优势加速变迁,国际经济环境剧烈变动,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各国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争夺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FDI大量外移。减少FDI向国外转移,促进其向内地转移,既有利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又有利于推动内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增加国内就业机会。促进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FDI内移,必须正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避免工业化进程中好高骛远,选择内地区域中心,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拓展产业链条,降低外商投资内地的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0.
江迅 《新民周刊》2012,(8):22-22
香港传媒和公众质疑曾荫权操守,正是不容香港成功的要素遭侵蚀而令香港沉沦。香港刮起前所未有的"廉政风暴"。现任特首曾荫权身陷"富豪门"事件,引发市民百姓强烈质疑。这股风暴对内地或有警示意义。其实,按内地官场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曾荫权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度假时接受富豪款待,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内地涌入香港的越南非法入境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难民危机时期,香港不仅要给予大量涌入的越南难民和船民以临时庇护,还须面对已经得到中国内地永久安置后进入的近2.4万名越南非法入境者的问题.本文对从中国内地涌入香港的越南非法入境者问题作了系统梳理,并对这一问题的缘起作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雅楠  金姬 《新民周刊》2012,(27):82-83
香港回归十五年之际,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把内地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站。这是梁文丰在香港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他选择在距离家乡1500公里的上海度过。学法律的他曾经在香港的律师事务所实习,今年暑假却在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打工。"法律和商业是分不开的,我这次不仅能接触到内地法律,也有助于我训练思维、锻炼分析能力。"他告诉《...  相似文献   

13.
香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式与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在延续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确立新型主导产业优势.它将通过香港大规模投资内地来实现.内地为香港产业结构的调整既提供要素,又提供市场.两种产业优势相互支持和补充,减少了经济风险.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滞后是香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青春云门     
林怀民把编舞看做是"手艺",需要每天练习,在这个被网络、娱乐充斥的时代,他力图为年轻编舞家开拓一片天空。云门舞集对上海观众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云门2,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其实,对所有内地的云门粉丝来说,云门2既亲切又陌生:亲切的是林怀民既是其创办者也是艺术总监,陌生的则是因为它从没来过内地,今年11月...  相似文献   

15.
钟韵  洪铠邦 《港澳研究》2023,(1):28-40+93-94
地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情况,是判断地区产业的国际地位、国际联系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视角。本文立足于全球价值链指标测算,分析1995年至2018年香港贸易及物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势及上下游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研究发现,从行业整体情况看,随着香港与内地生产协同程度提高及内地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和香港产业转型发展,香港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势呈“上升—下降—上升”波浪式发展,上下游贸易伙伴重心呈现由欧美向内地与东盟转移态势。从贸易物流细分行业来看,香港除批发零售业外主要以前向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六大贸易物流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均高于新加坡,除水上运输业全球价值链竞争力较新加坡弱外,其余贸易物流行业均比新加坡更具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5):10-10
这些言论不仅引起许多香港市民不满,也受到许多地民众批评。中央驻香港联络办主任彭清华对个别内地学者最近的不当言论表遗憾。  相似文献   

17.
青岛是中国内地韩资企业最多的地区,被称为"韩国对华投资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抓住了韩国国际资本转移的有利机遇,目前,青岛与韩国之间已经建立起多领域、高层次和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格局,成为中国城市与韩国友好合作的成功典范。本文阐述了青岛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青岛与韩国经贸合作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案对策。  相似文献   

18.
香港要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必须加快建设国际研发之都。香港有条件成为国际研发之都,但要解决好资金、人才、合作等三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央支持、香港与内地加强合作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陈欣新 《港澳研究》2020,(1):88-92,M0005
以澳门和内地的客观现实差异,实现完全的法律统一,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一国两制”精神。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澳门和广东之间特别是澳门与珠海之间通过协同立法的方式实现立法协调和法律衔接创造了条件。澳门和珠海之间协同立法旨在充分利用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权和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针对“一国两制”条件下澳门和内地互涉事务纷繁复杂、缺乏经验和范例、不确定的因素在所难免的实际情况,先就互涉领域或需要法律规则衔接的领域的立法事宜取得共识,再通过各自的立法程序制定、修改法律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冲突及其不利后果,因此,协同立法本质上是新型“法制协调立法”。  相似文献   

20.
英华书院是清嘉道年间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内地后,伦敦会传教士为冲破清朝“禁教”政策的束缚,在中国本土之外的南洋华侨社区创办的一所主要面向华侨、办学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新教教会学校。本文主要分析了该校创办南洋的缘由与始末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