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阙政 《新民周刊》2015,(1):44-47
所以《金牌律师》才会说:“找对了律师,你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司法体系。”所以《皇家律师》的编剧才会把律师这个充满争议的行业誉为“最丰富的戏剧之地”。 出庭律师是干什么的?英剧《脱罪大师》一上来就用大律师波顿和一个小学生的对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有人看到你偷了同学的笔,而你说你没偷,我的职责就是证明目击者看错了。”  相似文献   

2.
珠兰 《新民周刊》2022,(8):42-45
“九蒸九晒”式的折磨,确保了《人世间》的现实主义品质。有网友抱怨它“节奏慢”“故事弱”,可它就是好看,就是“抓人”。“看了第一集,我就哭了。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这个剧就是你姥爷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在豆瓣上,一位网友这样评价电视剧《人世间》。该剧确实“火”:收视率创央视一套三年来电视剧新高,全网正片播放占率达20.14%。豆瓣上目前打分8.1,短评近1.8万条。  相似文献   

3.
阙政 《新民周刊》2024,(14):46-49
<正>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原来并不是宫崎骏导演人到耄耋时的一句总结陈词,而是一个持续生效的提问,他是始终“向前看”的。不要相信宫崎骏会退休。56岁拍《幽灵公主》时,传闻他因手部疾病即将收笔;60岁拍《千与千寻》时,他说自己“在这个年纪做这个已经是极限了”;  相似文献   

4.
西风 《新民周刊》2012,(29):88-88
《华盛顿邮报》的评论抱怨索金对新闻业的浪漫化:"一群相同类型的人,指望靠自己的努力去塑造根本无法掌控的力量,而且靠的都是夸夸其谈。"谁也不会想到,HBO的年度巨献《新闻编辑室》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形。第一季还没播到一半,《纽约客》已忍无可忍:"这部剧如此迅速地跌入烂片的深渊,真是不可思议。"搞了半天,《新闻编...  相似文献   

5.
阿晖 《新民周刊》2023,(5):22-27
<正>本文是对国产扫黑剧的一次“扫荡”。反黑刑侦题材电视剧《狂飙》一路“狂飙”,实现收视、播放率和口碑三赢,热议破圈,成为继2021年《扫黑风暴》后国产扫黑剧的又一个高潮。当年的《黑冰》《黑洞》《绝不放过你》《征服》等,都是观众难忘的佳作,而近年来的《破冰行动》《扫黑风暴》等,到今年的《狂飙》,国产扫黑题材的剧集似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整体品质向好的趋势。国产扫黑剧都经历了哪些变迁演变,在此带你回顾。  相似文献   

6.
他们的结论证明,每一位美国女性都有高潮的可能。有的人就觉得自己是性冷淡,可能不会有高潮吧,最后通过他们的治疗就发现,每一个女人都可以,只要你学一学就会了。《性爱大师》这本书我最近看了,我先看的剧,因为这两个人太有名了。关于这本书我想讲三个东两,我觉得这本书里面有三个东西是最吸引我的,也是最值得再的,第一个是马斯特斯和约...  相似文献   

7.
金姬 《新民周刊》2024,(4):72-73
<正>《繁花》是上海银行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派文化和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样本。《繁花》,很响!根据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王家卫导演的首部电视剧《繁花》成为2024开年爆款剧。据说,当初金宇澄曾在王家卫买下小说的影视版权后问了一句:“听说你是慢工出细活,给你10年时间够不够?”墨镜王,不响。  相似文献   

8.
苏打 《新民周刊》2022,(34):80-80
看剧又见尼尔·盖曼。上一次他的作品被改编成剧集还是几年前的《美国众神》,如果不算跟特里·普拉切特合著之一度热到烫手的《好兆头》。近年来改编剧的进度非常玄妙,往往越是原著尚未完结的,剧情推进越迅速;已经尊为经典的,铺展反而缓慢。《睡魔》(Sandman)原作向称宏大,可惜我并没有读完。就读过的部分看来,剧集改编主要集中在原作开头。  相似文献   

9.
黄祺 《新民周刊》2012,(6):42-43
如果你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毒,你会不会愿意拿着身份证去医院检查?"实名制"防控艾滋,恐怕只会事与愿违。官员肯定"实名制""实名制"就像流感病毒,在这个寒冬里四处扩散。继菜刀、手机、火车票、避孕药、微博实名制后,艾滋病检测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实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苗炜 《新民周刊》2022,(24):77-77
狄更斯有一部小说叫《艰难时世》,里面人名的中文翻译很有意思,葛擂硬、庞得贝、麦却孔掐孩等等。其中的葛插硬先生是个讲究事实、懂得计算的人,请看他的独白:“我这个人为人处事都从这条原则出发,二加二等于四,不等于更多,而且任凭你怎么说服我,我也不相信等于更多。我口袋里经常装着尺子、天平和乘法表,随时准备称一称、量一量人性的任何部分,而且可以告诉你准确的分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11.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17,(5):106-106
除夕晚上,我在台北看了一场《La La Land》,译名虽是《爱乐之城》,但大家都把它叫"拉拉链"。这个昵称有个好处,就是大大减短了歌舞片和新新人类观众的距离。你别说,虽然"我唱故我在"是现代人自我感觉的普遍方式,但自己唱和看着别人唱,到底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2.
膘苏蒂王朝时期 在缅甸史籍中有一部著名的关于中缅关系的记载,这就是《华人莅缅记》。 在这部《华人莅缅记》的开头写道:“自佛事虔诚的天帝之孙、太阳神之子(骠苏蒂)在极乐之邦、威名显赫的蒲甘国获得王位以后,即与芬芳之邦的皇帝的关系时亲时疏,时盟时敌。”这部著作记载了从骠苏蒂王到缅历一○○五年明永历帝事件为止的这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史实。  相似文献   

13.
《苏斯之虹》写一个叫特兰戈的劫匪遇到一位叫“阿伯桑特,(Absente:缺乏)的女子;由于这位隐形人的无形的影响,他将劫来的财物给了别人,然后去保护她。小说叙述者随着男主人公对“无形人”的追随,在时间和空间漫无边际,毫无顺序地展开了叙述。这部小说集“冒险、侦探、爱情、悲剧、哲学”于一书。“虹”是什么?它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虹”是梦,是白日梦。“虹”就是她——阿伯桑特,她“在那儿,在那永衡的耐间和空间中”。《苏斯之虹》是吉奥努为在小说中取消现实,为了诗的隐晦和想象的涵延(Tension,由逻辑学术语“内涵”和“外延”合并而成——编者)而下的睹注。  相似文献   

14.
是探索还是“回归”──从《重现的镜子》看罗伯一格里耶杜莉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兰·罗伯一格里耶于1984年推出了他的重要作品《重现的镜子》。这部作品一出版就引起评论界强烈的反响,对新小说一贯持不同看法的评论家们这回却出乎意料地同声称赞这部作品:新小说...  相似文献   

15.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43):52-57
这既是他“托古改制”的艺术主张,又体现在艺术创造实践之中,为“文人画”的推陈出新明确了方向,令后世画家获益至深。在张大千的晚年,有一次接受采访,说起自己当年在上海的好朋友,《春申旧闻》的作者陈定山曾经不无疑惑地问他:“大千,你怎么老是在临摹仿古?一天到晚就知道学石涛,我真怕你走不出来,找不到个人面貌了。”  相似文献   

16.
创作出散文剧《安日洛》(Angelo 1835)之后,雨果整整三年未涉足剧本创作。然而,他心中始终渴望再写一出能与诗剧《艾那尼》相媲美、相对应的诗剧。数年以来,一个个戏剧人物在他的胸中酝酿着、躁动着。一八三八年元月,在德·奥尔良公爵等人的帮助下,雨果和大仲马得到了他们期望了很久的自己的剧院:旧旺达杜尔剧场(即后来的文艺复兴剧院)。雨果受托为剧院开张写一个剧本。于是,他呕心沥血,伏案半载有余,在同年八月八日,又给世人捧上了一部诗剧珍品:《吕意·布拉斯》。  相似文献   

17.
薄荷 《新民周刊》2022,(46):80-80
一年时间压到冬寒11月,呼啦啦涌现一波挺好看的新剧。其中网飞的《星期三》带给我的最大意外是:蒂姆·波顿居然才跟《亚当斯一家》发生联系,总感觉这个搭配组合少说应该已经出现了十年以上才对。剧集情节借树开花,由《亚当斯一家》中的女儿“星期三”而衍生,讲述了这位哥特风小萝莉的一段求学之旅。主要由一众青少年唱主角,加上小镇、怪物和意外死亡,足见这是妥妥地打算接棒《怪奇物语》;从剧集大热的程度看,第一季也出色完成了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5 8年 ,克洛德&#183;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183;布勒东》、《与安德烈&#183;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得“反文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天文学批评家们在使用“反文学”这个词的时候 ,几乎没有人再对它的意义和起源作任何解释了。克洛德&#183;莫里亚克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反文学”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反文学”实践家。除了发表四卷本“反文学”小说《内心对白》和多卷本回忆录小说《静止的时间》,他还写过“反文学”戏剧《对话》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反文学”电影剧本《遗忘》等等。在《当代反文学》( 1 96 9年版 )这部论著里 ,克洛德&#183;莫里亚克对卡夫卡、贝克特、亨利&#183;米肖、巴塔耶、罗...  相似文献   

19.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20.
小芭 《新民周刊》2012,(2):43-43
最美满的爱情是男女志同道合。靠包容心维持爱情,往往不能持久,因为人的包容是有限的。旅美作家艾米撰写的《山楂树之恋》让很多人感动。2011年出版的《等你爱我》则描述了另一则从恋爱到结婚到生子再到离婚的曲折故事,同样让人唏嘘不已,这部长篇小说被评为《新民周刊》2011年度爱情小说。实际上,艾米自己的爱情故事也颇多曲折,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