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城市公共物品承担着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关乎社会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当前,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失效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人们总是既期望通过公共物品供给来保证城市地域内企业与居民基本需要,又希望其供给能够建立在取得较高效率的基础上,做到既兼顾公平又提高效率.文章从对效率与公平的一般与特殊的解构入手,剖析了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失效的表现,提出了城市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选择路径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私混合生长;提高供给回应性,鼓励选择性消费;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然而,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改革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成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发展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治化: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决定市场机制不能直接或完全的实现供给,即市场失灵,而政府的特性也决定公共物品供给的作用有限,即政府失灵,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给是双重失灵下的替代性选择,其合理性在于公共物品供给的自治化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各种自治团体的蓬勃发展,自治化已经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和谐社会构建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公平物品的政府供给系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物品是公共物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用来满足社会公平需求、促进社会公平程度提高的公共物品。政府赖以实现促进公平目标的基本途径,便是向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平物品。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平物品,政府应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平物品供给模式。这套模式是否科学、合理、适用、有效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实行的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供给效率低下、供给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纠正上述偏差、弥补不足,借鉴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根据我国农民的行为特征,按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筹集途径、决策机制和供给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加强政府供给,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参与的社区建设问题。由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体系中公共理性的缺失和传统科层制痼疾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市场、社区等不同范畴下的治理主体在各自治理逻辑引导下走向了非合作博弈,并在传统科层制的控制下陷入"向上负责"、"权责和供需双重失衡"以及"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困厄场域。立基国家——市场——社区的行为逻辑分析进而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中多重治理逻辑关系,在公共理性引导下构建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供给治理模式,转变传统科层治理狭隘空间,促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高效长效治理,推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物品的多中心供给模式中,供给过程往往被划分为供应和生产两个环节,并且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职能定位,这种分离试图为应对公共物品通常供给不足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然而,从公共选择的视角来看,以效率为核心的生产对供应的反馈作用、对公共物品的产出有可能产生影响,表现为有关公共物品决策的政治过程中的俘获行为加深,导致供给产出量的扭曲。在我国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实践中,这种现象表现为政绩工程的产生,即作为公共物品供应者的地方政府受到作为生产者的营利性组织俘获行为的影响,导致某些公共效用低下的公共物品产出过剩。因此,实行供应与生产相分离必须以公众偏好更有效地表达为前提,确保更具有公共性的公共选择结果,同时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四个动因出发,揭示了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化改革实践主要关注顾客第一主义、绩效取向、民营化、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公共民营合作制五个特征。这对优化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及提高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传统的一元供给思维和以政府为中心的供给体制下出现了“高原现象”,因此,我们应在直面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多元供给的可能性,从而在供给思维、供给主体、供给问题、供给内容、供给方式方面对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进行多元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公共物品内生型供给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乡村公共物品内生型供给能力不断削弱,乡村正式组织难以成为乡村公共物品内生型供给的组织力量,也缺乏德才兼备的领头人带领村民实现乡村公共物品的内生型供给,同时缺乏内生型供给与政府责任供给之间衔接协调机制。必须做实乡村社区公共资源的积累,依靠基层政府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并尽快建立衔接乡村公共物品内生型供给与政府责任供给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第三部门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中国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城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需要第三部门的积极参与。要拓展第三部门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改变城乡二元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改善第三部门的法律、政策环境,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并加强第三部门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公共设施的完备化,促进区域内各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16个市和珠三角9个市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平均水平高于长三角地区。但是,长三角地区各市之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相对比较均衡,结构差异也不是很大;珠三角地区各市之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存在较大差距,结构差异也较大。因此,长三角16个市和珠三角9个市,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结构,最终实现区域内公共物品供给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类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和短缺,正是制约中国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大量理论表明: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能够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由于其自身特性所导致的供给短缺或低效的困境,西方国家改革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现在,这种市场化供给公共物品的方式正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现阶段我国村公共物品存在着供给机制的不公平性、决策制度的不完善、地方政府职能的模糊以及事权和财权不对称等问题.由研究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机制,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负担减轻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主要表现。这一现状的形成机理是多元的,通过系统分析,可将其概括为:城乡二元分割、决策管理机制混乱、财政资金供给匮乏和政府职能角色错位等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本文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物品的产权分析与供给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公共物品的特性出发 ,简要阐述了公共物品的特征必然导致“搭便车”和外部性的现象 ;第二部分本文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产权机制进行了比较 ,具体论述了公共产权和私有产权、社团产权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针对我国现状 ,提出了对于不同的公共物品应采取不同的供给路径 ,特别针对“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发展和完善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意义重大。经过社区公共物品政府主体的"单中心供给"转为"多中心供给",社区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建设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厄。社会转型治理新形势要求深化和完善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合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主体多维度供给格局,从转变理念、明确方向、协调关系、创新方式和加强管控等方面创新协同供给思路,从培育协同合作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全程供应一体化等方面推进重点领域任务,实现多主体协同合作全面跃迁和整体供给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