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立洁 《世纪桥》2007,(12):151-152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泉州农村社会事业及文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但由于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农村面貌尚存在许多比较滞后的方面,同时,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还较多,为此对解决泉州农村社会事业与文化发展制约因素与完善措施进行探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湖北省宜都市不断强化民生为先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六大体系,加大民生投入,加强民生项目建设,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到群众幸福指数提升上,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充分,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相似文献   

3.
战涛 《理论研究》2011,(5):41-43
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失业人口持续增长;公共卫生建设滞后;公共教育发展缓慢。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筑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体制;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之一。县域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空间区域,其中尤以县域经济和民生事业统筹发展为重点,而且,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和题中之义。因此,应统筹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即推广"晋江经验",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改善民生。然而,党对改善民生的认识和决策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应该说,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将改善民生从属于经济建设的,民生的改善相对滞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作出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策,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推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向华 《学习月刊》2010,(8):104-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积极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仍然是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当前解决这些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型,以"民生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有了较大改善;但作为欠发达省份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主体单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待提高等方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原因,也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制度环境,构建以公共财政为基础、以农民需求导向、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以多元供给为集合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财政作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内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改变社会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之兴  赖路成 《求实》2007,(9):84-87
农村社会事业是为安定农民生活、协调农村人际关系和维持农村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村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过去一段时期,社会事业是发展的"短腿",而农村的社会事业则是"短腿中的短腿"。为此,必须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把发展农村教育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把农村卫生作为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手段,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军 《理论文萃》2006,(5):40-46
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相当的多,包括农村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流失,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思想观念总体落后等等。同时,农村社会资本不足问题也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12.
民生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要统筹农村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协调发展.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而科技支农惠农还很薄弱.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农村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和新动力.要树立大力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理念,建立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机制.长期以来,农村简陋、传统、落后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现在已经有条件、有必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一个重大的改善.要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和军事科技一样,以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13.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依据,是安泽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它启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要有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具体措施作保证,有实际的评价主体作依据;要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实践中要不断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4.
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农村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08,(12)
民生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要统筹农村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协调发展。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而科技支农惠农还很薄弱。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农村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和新动力。要树立大力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理念,建立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机制。长期以来,农村简陋、传统、落后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现在已经有条件、有必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一个重大的改善。要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和军事科技一样,以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民生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现阶段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实质上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改善民生,应加大对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反腐倡廉、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6.
创建农村绿色家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农村建设规划滞后、污染加剧、投入不足、农民居住条件仍然比较差,传统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为此,应以自然村为单位,统筹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应用市场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污染治理,探索建立农村绿色家园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1,(3):60-63
关键词:民生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事业取得很大进步 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陆学艺认为,这一概括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8.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蕊 《奋斗》2008,(8):23-24
为全面适应大项目建设加快、经济总量持续跃升、社会发展不断进步、民生需求增加的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鹤岗市委全会提出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和全面进步升级的总体要求,鹤岗市政府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惠及民生的75件大事、实事,即对全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起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大事、实事。其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事、实事17件,城市建设大事、实事15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