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风窗》2016,(25)
正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10月版学者李零最新的论文选集,主要围绕作者关注的考古与艺术史领域,收入2008年~2014年发表的文章22篇,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考察各类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手法,或探究其渊源流变,或寻绎外来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陈寅恪"南海Ⅰ号"折射中国水下考古历程中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自20世纪起步,迄今已30年,成绩斐然。而"南海Ⅰ号"的考古历程,可谓是中国水下考古的真实写照。它历经了偶然发现、水下调查、整体打捞、全面发掘。凝结于这艘沉船考古过程中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我的俄国朋友萨沙,在西伯利亚的十月城开了一家小有规模的东方"古姆"(百货商店),专营中国服装和妇儿用品.他每次到绥芬河来进货,差不多都要向我了解近期的中国市场行情,听了我的介绍后,再到各大商厦去选购最新款式的服装和妇儿用品.我陪他购货的过程中,他与别的俄罗斯客商一样,总是不停地往回打手机,和俄国内的其他客户沟通所选货品的款式、价格和所需定购的数量.看到他一次又一次的电话交谈,我这才感觉到:电信无国界,国际长途对于跨国倒爷真是不可或缺.有时,我还同情地对萨沙说:"光电话费,就可能是不小的开支吧?"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他与著名学者费正清、作家赛珍珠等人一同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实属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亚洲通;也有人说,左倾观念成为阻碍他事业发展的羁绊,称他是"间谍""特务""中国共产党的同情者".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从来不缺少世人纷乱甚至相互对立的评价.他的名字叫托马斯·亚瑟·毕森,他撰写了一部足以媲美《红星照耀中国》的著作——《1937,延安对话》.此书于1973年在美国出版,直到近期得到美方授权后中文版才在中国问世.  相似文献   

5.
理解"中国模式"的制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转型经济学的角度看,"渐进-制度观"可以解释中国模式,这与"北京共识"的认识角度大致吻合.中国制度转型中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特点,而俄罗斯在制度转型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中体现出较多的"移植性".但制度的"内生性"与"移植性"是否兼容是"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谢列兹尼奥夫及其"俄国"运动和"俄国复兴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列兹尼奥夫成立"俄国"运动以后,使俄左翼阵营矛盾变得更加复杂.杜马风波后,他与俄共的矛盾更加白热化,最后被俄共开除出党.2002年在"俄国"运动基础上成立了"俄国复兴党".  相似文献   

7.
探索中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世界性反响.讨论"中国模式",必须对其基本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作为一种正在构建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只有对种种误解和担忧给予解释与辨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全中国24小时都在开工,建一座叫‘现代化中国’的建筑物。”诗人郑单衣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这是莎士比亚的牢骚。我国的文物工作者们在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挖掘现场,却禁不住高声感慨“这简直就是一个考古发掘工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以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为团长的友好代表团最近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日本民主党是日本的第一大在野党、第二大政党,是日本政界一支年轻、重要的政治力量.该党重视中日关系,把发展同中国长期的互信合作关系作为重要的外交课题.鸠山由纪夫是日本政界新一代领导人,他对华友好,现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副会长.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本刊记者对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进行了专访,请他就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亨廷顿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著述甚多,最为著名的是他于1992年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据说,这篇文章在3年里引起的争论超过了该刊40年中所发表的任何文章,也超过了作者所撰写的其他任何文章.1996年,他又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试图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该书出版后再次引起广泛注意,被译成32种文字.2002年9月,德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血腥的伊斯兰边界"的记者访谈,亨廷顿在谈话中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了"9·11"事件,并论述了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争夺等因素在冷战后世界各种冲突中的作用.现将访谈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14.
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一个夸大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而其中提及的"中国特征的全球化"尽管有一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将全球化归结为某个国家的全球化是肤浅的,有可能导致世界未来十分危险的发展.中国进入全球化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挑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新帝国主义以"仁慈的帝国"面目在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体制,妄图重建新世界秩序,并以反恐为名推行先发制人、政权更迭和单边主义政策,建立了军事、经济、技术和制度霸权.然而,正如罗马帝国最终要走向衰亡一样,美国的霸权也必将如泡沫一般破灭.  相似文献   

16.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05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确实比较多,如GDP 上升至世界第六位、中俄联合军演、"神六"升空、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跨国收购、赴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大增等,这些事件引起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因素"问题的急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19.
据外电透露,布什总统近来身子骨已不如以 前,并且情绪起起落落。也真难为的了,要在这个纷乱的世界称霸,费心的事儿也太多。这不,新年刚一过,就又冒出一桩:朝鲜的核问题。在那边,调兵遣将,攻打伊拉克紧锣密鼓;在这厢,偏偏就在这紧要关头,朝鲜半岛风云变么了。朝鲜突然宣布有权拥有核武器,并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立即吸引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日,沪上某区出了一个“尊龙名社”案,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互相呼应,酝酿进行一些出轨活动,所幸发现及时,使事情解决于萌芽状态,涉案青少年也幸免于严惩。与此同时,一些调查也显示,此类情况,近年呈上升趋势。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何以从根本上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笔者今天想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