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名片”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它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发展加快的今天,城市间的相互交往更加频繁,而交往的基础则是彼此间的了解,因此,“城市名片”也就成了城市推介自身,扩大影响,展示形象的重要载体;各地亦把打造“城市名片”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于是,出现了各种打造“城市名片”的方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革命”与“政府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正在以“城市革命”浪潮的形式席卷我国,城市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战场;“包容性城市”、政府治理、城市经营三大理念将城市管理提升到新境界:城市革命必然引发更深层次的政府革命,政府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现代城市犹如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交通不通。被称为城市“血管”的道路经常堵塞,好比患了“血栓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肉与骨头比例失调,就象生了“消瘦病”;城市下水管道排水能力低。内涝成灾,仿佛得了“便秘症”……城市功能在萎缩,医治“城市病”刻不容缓! 东北名城哈尔滨市,近两年在规划、管理、建设城市上,向“城市病”开刀,摸索出了一条城市改造的新路子。 市长要治“城市病”  相似文献   

4.
“数字城市”能否解决城市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明 《瞭望》2000,(24)
自从“数字城市”这个概念作为“正式语言”提出后,确有趋之者众的味道。5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城市数字论坛”吸引了国内上百名市长参加。据悉,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近期也正在极力推动中国“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 人们探讨“数字城市”的发展规划,其目的在于建立起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使城市实现环境与生态监测、产业结构布局、资源、交通、人口、公安消防、社会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化,让信息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财富。 中国的一些大…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渴望“归属”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入不了城市,也回不到老家。必须让农民工第二代同样成为城市的主人他们踟躅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少人眼神狂躁迷茫。他们是农民工流动人口第二代,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分割体制难以调和的矛盾之中日益扩大的城市边缘人群。在城市里,这个特殊的群体愈来愈庞大,但是,他们如何能够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尽管数字化城市管理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是将信息系统纳入现行的城市管理轨道,既没有实现管理理念重构,也没有创新管理机制与流程。新加坡50年来的城市管理实践大大颠覆了城市管理是对城市居民需求的滞后性回应的固定思维。新加坡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预判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对城市公共服务的诉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提前规划和布局城市的软硬件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了城市的"超前治理"。  相似文献   

7.
城市结构“扭曲”房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房价之所以循环上涨,根本原因就是城市优良地段的供给不足,大量需求竞争有限的土地。而城 市最短缺的区位供给是难以增加的,有效途径只有一个——调整城市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1,(25):170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手段在公众服务行业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和青睐。迄今,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城市交通IC卡应用管理系统,主要涵盖公交、出租、轨道交通领域,全国累计发卡量已突破1.2亿张,应用领域也  相似文献   

9.
《瞭望》2010,(33)
<正>仅从行政区划角度考虑,单个城市防治措施已难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城市上空的蓝天白云一度成为奢侈品。随着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重视,中国众多城市在"守护"蓝天方面,作出了各自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正在谈论培育“城市精神”话题的城市,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对这样一个“新”概念狐疑满腹。 一名小女孩在不少当地市民的袖手旁观中,不幸溺水身亡。于是,这似乎成了印证培育“城市精神”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最新例证。但这只是这个事件的一面;事件的另一面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两次跳进河里救出了小女孩的舅舅,还打电话报了警。  相似文献   

11.
“吃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带来资源型城市的“早衰”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对资源的需求,缓解了资源型企业和城市过去积累的矛盾。但同时,各资源城市资源开采能力扩张的内在冲动也难以遏制。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态势持续下去将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竭城衰”进程加速,而且会使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发展城市,重在抓好体制改革、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科技发展、道德建设等工作。一个城市的发展,主要靠体制、经济、法制、科技、道德等“五维”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城市也有“美容师”,魏玉芝就是一个。她32岁,1976年入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保洁队当清扫工和保洁员。198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城市美容师”,1984年以后连续多年被评市劳模和精神文明标兵。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些脆弱和冷漠,缺乏信任与真诚。如此,即使这座城市拥有再多的霓虹闪耀,也会让人觉得黑暗无光。这便是我心中的问题:一座城市,最怕缺少的是什么呢?我想答案就是:美的人性。一座美丽而文明的城市,最让人铭记于心的要素就是"人"。山东人的好客、北京人的大气、上海人的精明、山西人的朴实……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水土,像不同的母亲一样孕育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夜经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精神面貌的标准。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阅读和整理,对"夜经济"的历史渊源、概念内涵、产业类型进行阐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城市夜经济提供准备。  相似文献   

16.
他们散布在我国大大小小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喧嚣的城市中默默无闻地生活着。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有过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过追求和梦想,不少人也曾拥有体面的过去。由于多种原因,社会的或个人的原因,他们的生活脚步不再能够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成为城市新增贫困人口的主体。他们是如今人们常说的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城市贫困人群,人数约达1400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口流动的数量逐年增加,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在此过程中,人口流动的形态在发生深刻改变,对国家战略规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参与。为此,需要改革不合时宜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的规范化的管理和均等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耿波 《理论视野》2013,(4):25-28
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形成了"经济主导型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2008年,中国城市从"经济主导型城市"向"社会导向型城市"开始转型,2011年是中国"社会导向型城市"发展的高潮,这主要体现在"城市扩张进入减速通道"等四个方面。面对中国城市转型,应从确认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节点"、强化城市社会管理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推进。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 究员王小广指出,中国城市 发展存在“八大病症”,每一个病症都是致命的。第一是城市发展理念缺乏可持续。中国大都市里搞低密度房屋、城市中心区绿化等,这种低密度的大城市特别是大都市注定是低效率的。另一方面,从节约土地和提高效率两方面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方向应是大城市化,但这会牺牲一些舒适及带有负面效应,这是现代化的一种无奈。第二是对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预估不足。中国目前的城市体系建设(主要是道路和房屋的布局)仍是以汽车不普及家庭为前提的。第三是住房群体在城市的分布结构不合理。高…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将农民土地开发成商业用房交给农民自住自租,有利于解决农民失地后的收入、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长远分享开发成果厦门市在开发区建设中征收农民土地后,将村庄与市政道路中的黄金地段开发成商品房、门市房,以成本价卖给当地农民(当地称“金边”),并将村庄以城市标准加以改造(当地称“银里”),使失地农民变身为城市“房东”,直接享受到城市开发的成果,解决了农民在收入、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取得了政府、企业、农民三赢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