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的中欧关系,媒体经常报道的是双方关系出现了一些摩擦和麻烦。毋庸讳言,过去一年里,中欧、中法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麻烦,欧洲的某些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反感和愤慨,中国也做出了必要的反应,这是完全正当的。我以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中欧关系出现一些麻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要看到中欧关系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及中欧关系的新特点,从中国的战略全局和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中国对欧外交,对中欧关系及欧盟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做出新判断,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中国的对欧外交的发展。同时,由于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国崛起表现出的复杂心理,使他们对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对欧外交面临挑战。为此,中国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推动中国与欧外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沛 《理论月刊》2006,2(5):21-23
“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使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对外关系获得空前发展。中欧关系的改善和迅速发展就是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中欧关系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中国迎来了外交“欧洲季”。中欧宣示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双方完全可以为使21世纪成为和平、合作和发展的世纪而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5.
聚集港澳台     
《小康》2011,(1):24
评岁末高层密集外交展现中国积极主动战略香港《紫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九大常委有六位出访,而且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还是先后多次出访,如此密度,如此规模,可以说是罕见的。分析家认为,在奥运会以来中欧关系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国际体系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近代以前,中国是区域性国际体系的中心国家。近代以后,国际体系出现整体化和全球化趋势,将所有国家纳入其中。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近代以来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探讨中国千年外交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总结应对国际体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外交思维,增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和在制定国际秩序方面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中国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3月22日-4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习主席这次欧洲之行举世瞩目,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行动。访问成果丰硕,历史将会证明这是一次对中欧关系有巨大推动的访问,是中欧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夏俊华 《友声》2005,(5):11-12
7月15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欧盟协会与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在对外友协礼堂联合举行招待会,欢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华。会上,对外友协、中欧协会会长陈昊苏向巴罗佐主席赠送了中欧协会为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制作的邮册和中文版的《欧洲联盟法典》。当前,中欧均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多层次政治对话机制。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进行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外友协和中欧协会积极开展对欧盟国家的民间外交,促进中方与欧盟民间友好团体、地方政府组织以及各界友好人士进行交流,推动民间经贸合作,开展民间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9.
1.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6年9月9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2.双方领导人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过去10年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渐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加强中国和欧盟关系对中欧长远利益、亚欧合作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双方领导人强调了高级别政治对话和各级别磋商对增进理解与信任、扩大共识和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领导人欢迎新近建立的定期战略对话机制。这一机制已被证明是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坦率深入交换意见的有益渠道。  相似文献   

10.
5月15日至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荷兰、克罗地亚、卢森堡、西班牙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凸显、中欧关系发展面临难得机遇的背景下,我国主要领导人今年对欧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深化中国同四国友好合作关系、巩固和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场外交往往与元首外交、大国外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活跃,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表现。"一带一路"主场外交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外交,也折射出了中美俄三角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三位一体。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6)
在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国家形象既是各国政府所追逐的战略目标,也是其谋求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关注世界重要媒体,尤其是影响力不断增大的电视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分析其特点以及与中国自我形象界定之间的差异,寻找差异产生的根源和对我国的影响,是制定更为有效的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战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民族复兴进程稳步前行,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发展是否还有战略机遇期?如何认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如何全面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围绕上述问题,中国外交界和学术界展开了积极讨论,相关观点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外交的战略布局和进取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启正 《政协天地》2009,(10):47-47
政协外事委员会和政协对外友好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是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外事委员会一直积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越来越认为把开展公共外交作为重要的职能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为此,本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成立了三个小组,即:公共外交小组、国际形势小组和国际经济小组。  相似文献   

15.
邓宗豪  高吉祥 《前沿》2009,(6):24-26
中国与欧盟双方基于自身政治经济和发展战略上的需要,都把对方视为自己对外政策的重点并积极进行政策调整,双方关系全面健康发展并不断提升。回顾中欧关系的发展,虽然这个进程受外部力量的影响十分巨大,但最根本的是中欧各自在进行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双方考量和界定影响自身利益实现的因素。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合作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目前中欧关系的不断深化和中欧在各个层次上友好合作加强的必然性,分析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11):3-3
习近平访欧之旅开创外交新局 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展开为期11天的欧洲之行,除出席核安全峰会外,还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其间参加活动84场,发表4篇署名文章、6次演讲,会见九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5份联合声明和一份长期规划。分析称,习近平此次访欧之行是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重彩一笔,将开启中欧关系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7.
话语权是各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话语权决定国家的制度性权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并没有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中国国际贡献的增加同步,还存在一些短板。近年来,基于中国本身以及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从多个角度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外交领域,中国外交不断提出新理念,完善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外交理论;加大主场外交、元首外交、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力度,以国际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塑造外交新格局,提升国际话语权。未来,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理念和传统思想的宣传,处理好制度改革与制度增量的关系,加强中国在地区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提高话语能力,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能够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贡献等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黄真  陈岳 《长江论坛》2009,(1):12-18
本文通过历史和现实三个时段(封贡体系时期、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外交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自古代社会起至今,合作而非对抗是中国对外行为的基本选择。中国积极寻求与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合作。第二,中国合作性外交的目的在于实现国际秩序和世界正义的统一。本文认为,封贡时期的东亚秩序本身就是正义的,维持秩序就是维持正义,中国在封贡时期的国际合作保证了秩序与正义的统一;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基本秩序,同时又通过反霸反帝反殖斗争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追求世界正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组织,遵守国际规范,与世界各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同时又通过反霸斗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建设“和谐世界”推动世界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主场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主场外交能起到展示大国形象、获得国际话语权、拉近和深化与伙伴国关系、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成功的主场外交,需要主办方统筹谋划。其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议题,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主场外交的特色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国外舆论认为中国外交变得越来越强硬,而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反而认为中国外交太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国外交在服务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成绩显著。不过近年来,一方面国外舆论认为中国外交变得越来越强硬,而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反而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