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州变了。有的东西变多了,有的东西变少了。 首先,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变多了。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街上的垃圾少了,清洁工人  相似文献   

2.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1):113-116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检查”一词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并不陌生。尤其诸如安全、现场、卫生、环保、各种法规落实的检查在我们的周围更是司空见惯,俯拾皆是。检查对发现问题、督促落实、开展工作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生活中往往有一种现象,越是我们熟悉的东西,经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现象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有的检查,检查来检查去,今检查明检查,为什么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答曰:因为检查变了味了。一曰:以罚代查。有的检查者,耀武扬武,下得基层,发现问题,不由分说,一罚了之,扬长而去。检查者发现问题,要对被查者讲明利害关系,并提出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4.
"有些东西不能变"、"要发展就要变"是邓小平理论两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其不变是变的前提,变最终是为了不变.正是基于邓小平对变与不变的辨证思考和把握,中国当前三大主题改革、发展、稳定才得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牢骚话多是群众怨言:有自叹不如的,有愤然不平的;有辛辣朝讽的,有拍案责难的。群众为什么要发牢骚?因为他们要借这个形式宣泄一下肚里的闷气,表白一下眼里的不满.有的发一通牢骚只是表现一下“嘴上功夫”,图一时痛快,有的则企求借助政府力量对一些不合政策、不合事理、不合民心的事进行制止、取缔、克服。但是牢骚话毕竟多是对自己看不惯、不喜欢的东西发出的评论,正确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表述为,认识世界,是变客观的东西为主观的东西,变不知为知,实现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化;改造世界,就是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变理想为现实,实现从主观到客观的转化。这两方面的转化,都需要相应的条件。假若离开了具体条件,单凭主观愿望朝思乱想,  相似文献   

7.
常红  李彦鹏 《先锋队》2014,(9):18-19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工作者,在平时工作检查中发现了不少"变着法子"迟到早退的现象,而且经常治理经常反弹,可谓久治不愈。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以工作忙、外出多为由不签到;有的领导干部设立"专职代理人"照猫画虎,临摹仿签;有的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处于游离状态,干脆从签到簿上"消失";有的领导干部为应付查岗,提前一周早早"点卯";有的领导干部以下乡为幌子,溜之大吉……花样翻新的"签到闹剧"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正>入冬以来,五师九○团职工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去培训、学技术,有的去餐饮、开网店,有的去务工、搞创收。在该团大力发展多元经济的引导下,职工在致富增收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出现了农闲人不闲的局面,把寒冬"搅"得火热。"猫冬"时节人不闲。如今,观念一变天地宽。团场的职工求富求变的想法多了,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猫冬"  相似文献   

9.
我从小就有洁癖,家里目光所及的地方,东西绝对不能多.比如沙发上,最多只能放两个抱枕,别的什么都不可以放.我喜欢所有东西都各归其位的感觉,每一样物品,我都给它们安排好了位置,就像我的办公桌上,只能出现4样东西:笔记本、鼠标、便利贴、笔,哪怕多一张纸,我都会抓狂.  相似文献   

10.
赖晨 《党史博采》2008,(7):21-21,23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难怪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的时候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变时尚.把传统的农产品加以包装,变成时尚的东西,追赶市场潮流,迎合消费者需求,使其增值.如大田生长的朝天椒、温室里栽植的灵芝,通过加工做成盆景,当作花卉卖,城里人非常喜欢.  相似文献   

12.
王旭琴 《先锋队》2014,(27):18-19
必须高度警惕“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复杂性,持之以恒地去抓,坚决根治“四风”顽疾。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工作者,在平时工作检查中发现了不少“变着法子”迟到早退的现象,而且经常治理经常反弹,可谓久治不愈。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以工作忙、外出多为由不签到;有的领导干部设立“专职代理人”照猫画虎,临摹仿签;有的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处于游离状态,干脆从签到簿上“消失”;有的领导干部为应付查岗,提前一周早早“点卯”;有的领导干部以下乡为幌子,溜之大吉……花样翻新的“签到闹剧”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主席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革命斗争的规律是不变的,总是弱的战胜强的.从远的说,在井冈山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有一二百万军队,我们几千人,我们很弱.拿近的说,越南人民碰到的敌人很强大,美国派去了五十多万军队,还有美国扶植起来的傀儡,越南南方的伪军成百万.可以说除了原子弹外,美国把现代化的武器都用上了.越南自己的坦克很少,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根本没有飞机,大炮也很少,武器是绝对的劣势,军队的人数也不如敌人多,最后还是打败了敌人.美国被迫提出停战,最后不得不撤走.这是弱的战胜强的最近的一个例子.革命斗争的规律总是弱的战胜强的.所以,最有希望的是革命人民.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藐视敌人,坚持斗争,时间可能有的地方长一些,有的地方短一些,最后胜利总是属于革命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困惑,人皆有之.不!不追求真理的人也许一生一世都没有困惑--什么都"懂".马克思取得举世无双的成就,其动力是解除困惑.应有的东西和实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曾使青年马克思感到困惑,解除这种困惑促使马克思去发动哲学革命.郑板桥所谓"难得糊涂",实际说的是一种困惑,糊涂者可谓难得之困惑是也.之所以难得,是说这困惑可以逼使人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也是一个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核算,因此,人的一生离不开加减乘除。人生需要用加法。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的。只要不违法乱纪,不损害别人,符合道德伦理,追求任何东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为的是升职;有的人风里来雨里去,  相似文献   

16.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执政党的地位和形象。少说空话,多干实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变成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但在抓落实上所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把中央精神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认真解决具体问题,而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创新精神,不善于抓落实。2.有的领导干部抓落实不坚决、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1935年3月,鲁迅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写的序言中感叹道:“在北京这地方,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年至二二年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昔之称为战士者,“有的高开,有的退隐,有的前进”。他们后来经历殊绝,成败相异。有的名声显赫,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走上马列主义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有的变成为反动政客或官方的御用文人;有的则走上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有的由激进变颓唐,直到最后堕落,或者由保守变进步,各自写下了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核算人生     
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过程。要经营就要讲核算,人生是离不开加减乘除的。人生需要用加法。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追求什么是人的自由,所谓人各有志,只要不违法,手段正当不损害别人,符合道德伦理,追求任何东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为的是升职,有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苦头,为的是增加手中的财富;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有的人刻苦研究艺术,为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为的是增加才能;有的人……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正国外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摸圆东西可以让人更放松。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心理疾病。有的人一想到社交情景或公开场合,就不由自主地感觉手心出汗,心跳加速,极度紧张。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发现用大拇指捻摸佛珠、项链等圆东西有助于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克服恐惧。研究报告还指出,触摸或抚摸具有安慰效应,触摸圆润之物,感  相似文献   

20.
时下,只要走进各行政事业单位,便可在显眼位置看到政务公开的"牌子"、"本子"、"窗子"(橱窗)、"栏子"(公开栏)及公开墙、明白墙之类的东西,有的还在集中办公场所或透明式办公大厅安装了专供查询的电脑触摸屏.很显然,其初衷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向广大干部群众坦诚公开政务运作情况.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刚推行政务公开时,出于真正关心与好奇还有人光顾政务公开栏,久而久之,人们感到没多大意义,再也没有人观看政务公开情况了.究其原因,是政务公开情况不属实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