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大部分戒毒人员经过戒毒场所系统的教育矫治,取得了较好戒治效果,可当他们回归社会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后续照管,导致复吸,致使所内教育成果功亏一篑。为有效破解戒毒人员高复吸率这一难题,司法部推行了以"相对封闭、分期管理、综合矫治、后续照管"为主要内容的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机制的建立,为戒毒场所巩固所内戒治成果、有效降低复吸率开辟了新路,指明了方向。一、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牵头部门,组织、协调成员单位,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好安置帮教各项任务,帮助、扶持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实现就业,防止重新违法犯罪,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3.
正毒品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宁和发展。戒毒应包括脱毒、康复和回归社会三个完整的过程,如何使戒毒人员成功回归社会一直是困扰戒毒工作人员和研究专家的难题。笔者在此就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有效衔接及后续照管工作谈些粗浅的看法。一、我国目前的戒毒方式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我国目前的戒毒方式依然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司  相似文献   

4.
个案管理模式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访谈戒毒人员和相关人员,以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当前现有的戒毒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复吸率居高不下,关键在"回归社会"这一环节存在缺陷.继而分析总结了阻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因素主要在于家庭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的失调.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模式的专业理论和技巧针对这些功能的改善作出探讨,以期对戒毒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作出一定建议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力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3):119-121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为解除刑释人员由监禁走向自由、由大墙内走向社会的矛盾心理,尽快融入社会,由监狱化人格转为社会人,成立了回归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即将刑释人员刑释前的教育和心理调适工作。回归指导中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让这些人员提前预演社会人角色,并实行自管形式等开放式处遇制度,在教育内容上也突出了社会的需要。回归指导中心还把工作延伸到社会,帮助已刑释人员落实应有的社会待遇。回归指导中心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监狱改革的必然产物,其经验有很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6.
引言: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建设和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影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每年有70万左右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升高),他们回归社会成为普通公民后,就业、衣食住行、医疗卫生、失业保险、养老等问题还未完全纳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出现有些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陷人生活困境,就医、养老没有着落等现象。其中一些人,还因生活所迫而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7.
曲文勇  曲嫒娣 《法制与社会》2013,(2):220-221,228
社会的管理作用未能有效的发挥,是导致我国近年来社会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政府管理一贯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坚持"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理念,哪里有问题"眼睛"转向哪里。通过对外国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例研究,发现在西方社会中推行这样一种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思想"小政府、大社会"的法治原则,即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让社会来承担管理职能。将管理"回归"社会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核心理念的直接贯彻与体现。  相似文献   

8.
假释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处遇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假释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是其注重对罪犯的教育矫正,以犯罪人出狱后顺利复归社会为目标。然而,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再社会化过程却面临着制度、文化、市场、社会交往、心理五个方面的障碍。为消除假释人员社会歧视偏见,恢复社会功能,顺利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应从制度建构、文化包容、行动嵌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确立假释人员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彻底戒绝毒瘾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国内吸毒人员居高不下,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回归社会难的问题仍很突出。戒毒人员屡戒屡吸现象始终困扰广大禁毒戒毒工作者,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不断完善"三期四段五步"的戒毒流程,切实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开展与公安、社区、科研机构等部门在戒毒领域的合作,在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这一顽疾面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进一步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关爱生命、拒绝毒品、回归社会,是当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探索创建戒毒实验班,就是基于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员这一特  相似文献   

10.
“高复吸、低操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戒毒领域工作的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戒毒人员在其回归社会的三个月至一年时间里是复吸的高危期。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期的帮扶救助,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建立有效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使其尽快融入社会,不仅是巩固戒毒成果、贯彻落实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首要标准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肖金明 《中国司法》2007,(12):65-68
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狱所教育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相衔接为内涵,创新性地实施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实现了服刑在教人员教育改造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对接,促进了狱所矫治与社会回归的相互衔接,在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于一体化工程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实践,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展趋势、贯彻统一政府理念、政府权力人文倾向等视角,对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实践进行理论分析,探求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原理、逻辑与效应,对完善和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回归教育对刑释人员由监狱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归教育要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拓展回归教育的工作内容;坚持用服务大局的理念深化回归教育的层次,为刑释人员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用创新的理念去阅读、领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指导教育改造工作中的深刻内涵,不断提升监狱公共行政功能的社会效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部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面临着自身心理问题、社会排斥问题、社会保护问题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使得他们在身份融入、家庭融入、职业融入、社会交往融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指出要解决他们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需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4.
夏训发 《中国司法》2013,(10):31-33
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大局,紧密结合安徽实际,把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创新工作载体,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依靠全社会资源努力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初期的安身立业问题,全面推动我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庸讳言,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是影响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提高罪犯的生存发展素质,增强其刑满释放后立足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仍然是防止其重新犯罪的关键。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高罪犯刑释回归社会后的生存发展素质,积极破解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是监狱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狱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蒋雁北  梅杰 《中国司法》2008,(5):106-106
近年来,针对劳教人员无家无业的多,缺少亲情关爱,解教后安置就业困难的新形势,长春市奋进劳教所党委统一思想,更新理念,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做好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组织民警围绕如何做好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开展专题讨论。他们感到,解决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错的根本所在,就是要解决劳教人员解教后的就业安置问题。使他们回归社会之时,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顺利就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正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扶持、管理,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其实质是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的一种保护措施。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安置帮教工作在巩固监狱部门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回归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刑释人员的安置和帮教作为一项法律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必须要有完备的多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2008,(4):18-19
当前,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问题。刑释解教人员走出监所回归社会后,由于其自身文化水平低,经济基础差,缺乏劳动技能,加上社会歧视等原因,其就业安置就更加困难。这种情况引起了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2003年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一个由政府投资拨款,市司法局和中级人民法院抽调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一、安置帮教工作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新时期的安置帮教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仍有很多不适应,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遗留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时间越长越难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刑释解教人员投监投教后,几乎与世隔绝,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哪些合法权益需要保护,所有这些安置帮教组织都不知道,这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改造和回归后的安置帮教工作都带来了很多麻烦。如家住城郊的回归人员,在招工试用期内犯罪,户口…  相似文献   

20.
赵毅  王平  郑振玉 《中国司法》2007,(11):34-36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吸毒以及所引发的违法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影响。减少毒品供应、减少毒品需求、降低毒品危害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战略。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吸毒人员的感化和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减少毒品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劳教戒毒工作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安强制戒毒、社会自愿戒毒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戒毒工作体系。近年来,按照国家禁毒委的统一部署,劳教系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