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化解民事纠纷具有正当性,但公安机关化解的民事纠纷应当是可能或已经威胁到社会治安秩序的纠纷.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中处于主力军地位,形成了被动末端反应的警务模式,民事纠纷化解数量多与公安机关警力有限的困境阻碍了我国公安法治建设.公安机关要转换角色,必须在党政领导下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中...  相似文献   

2.
陈勇 《法制与社会》2013,(3):116-117
在继续深化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过程中,针对农村传统类民事纠纷,我们积极探索化解新途径,借助我县广播影视中心《新闻女生》栏目组这一新生的解纷主体,建立了以《新闻女生》栏目组为纠纷化解平台,以人民法院为法律支持平台,以司法、公安、基层人民政府、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村级组织、人民调解员等为随机联动平台的"2+X"传统型纠纷化解机制,走出了一条传统型民事纠纷新型化解的新路子,实现了司法与宣传的强强联合,达到了法制与道德的有机统一,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对构建"和谐临朐"、"平安临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对行政调解工作一般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合肥市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制度的原则、组织体系、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重要职能,切实将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争议和纠纷的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纠纷及其非讼化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农村民事纠纷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当前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适合于农村民事纠纷解决需求的法律产品,能够产生诉讼解纷机制所无法实现的社会效应。主张应借鉴各国ADR中的合理做法,从促进当事人协商解决、完善人民调解,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与裁决作用等方面构建农村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及时预防矛盾,化解冲突,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在化解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去年2月,中共江山市委批转了江山市人民法院和江山市司法局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在处理一起复杂信访案件时,笔者通过公证调解方式,与当事人反复沟通,平衡矛盾各方利益诉求,终于妥善解决,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矛盾不激化,就地解决矛盾、有效化解了社会不和谐因素。从那以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公证调解方式解决复杂民事纠纷。至今,笔者通过公证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复杂民事纠纷29起,另有3起调解不成引导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3起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成功率达90.63%。通过公证调解方式笔者共办理相关公证57件,其中继承公证35件、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7.
《天津检察》2006,(1):23-26
所谓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民事矛盾纠纷,由于得不到及时化解,社会干预机制不健全,很多当事人采取了极端的自我了断的方式,导致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犯罪案件。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日渐增多,在社会生活中引发的民事纠纷也日益增多,“民转刑”刑事案件也呈高发态势,成为陶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安定因索。因此,认真研究“民转刑”案件的发案规律,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治理“民转刑”案件的长效机制,对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位美丽的少女在寻找工作时不慎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而被送到异乡卖淫;家人在得知其行踪而报案请求民警解救时,值班民警却事不关己反复推诿;求助无门时家人前往少女受难地自行解救却又在警察眼皮下被非法扣留;嫖娼警察故意将刑事案当民事纠纷处理且与老鸨称兄道弟……这是一桩怎样的案子?这些无良警察为何如此漠视百姓的利益?他们应该受到怎么样的处罚?  相似文献   

9.
调解指纠纷发生后,由第三者主持,依据社会共识和一定的规范,进行劝解,促使发生纠纷的人协商解决争端。①调解是中国自古以来化解民事纠纷的基础性措施,具有传统性与制度性两大特点。称其传统是因为:调解不但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适用,而且其并未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终止而消亡,直到当今,调解依然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并被广泛用于解决民事纠纷。所以,其符合  相似文献   

10.
医患纠纷在当今已成为社会问题,也是律师业务中常见的纠纷形式。医患纠纷本是一种民事纠纷,由于没有解决好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时有耳闻。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应该为解决医患纠纷、化解医患矛  相似文献   

11.
朱娜 《法制与社会》2010,(32):168-16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和利益调整导致的民事纠纷激增,申诉、上访居高不下。本文指出从检察职能特点来看,民行检察在参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尤其是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确实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如何发挥民行检察职能尤其是抗诉职能为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已经成为摆在民行检察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现在,镇里的好邻里法官服务站真方便,村民有什么法律问题、矛盾纠纷可以直接去找他们。”2014年2月11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洋河法庭在宿城区屠元乡好邻里法官服务站现场成功化解一起民事纠纷案件,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笔者作为一名以医疗纠纷案件为主业的医疗专业律师,深感近几年来,因医疗损害而发生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能否妥善公正处理好此类案件,化解医患矛盾,确定医疗者即医疗机构的责任至关重要,这也是民事赔偿能否最大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岳波  贾洪 《检察风云》2007,(19):58-59
"警察出警,警嫂帮忙值班;警察下村走访,警嫂跟随协助;警察调查取证,警嫂助他找人;警察处理群众纠纷,警嫂做好调解工作……"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公安局西平派出所五里警务室驻村民警陈涛与其妻子吴燕的"二人转",承担起了警务室的日常工作.化解村民纠纷、帮助危难百姓、控制治安事件,一件件事情体现出了"夫妻警务室"的巨大作用,当地老百姓真切感到"夫妻警务室"给他们带来的便利.  相似文献   

15.
王锐 《中国审判》2013,(10):39-39
<正>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新机制,不断加大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支持力度,建立诉前调解中心,大量民事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纠纷化解于诉前6月15日,家住十堰市茅箭区的居民张女士,因与继母之间为父亲的遗产纠纷来到茅箭区人民法院。很快,导诉员把她领到立案大厅一号窗口。在那里,她了解了所有的办事程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康保县人民法院强力推行民事案件诉前调解制度,要求各法庭对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宅基地、小额债务、轻微的人身损害赔偿等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尽量化解在诉前、解决在诉外。不仅为群众减轻了诉累,减少了金钱上的花费,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复杂化和利益调整导致的民事纠纷激增,传统民行检察仅有的抗诉职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民行检察采用何种方式,既能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又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当前司法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氢  肖定东  刘艳 《政法学刊》2006,23(5):14-18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警察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加强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是公安机关更好地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迫切需要。警察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安全的的角色,运用警察公共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是可行的,开展警务公关的具体措施包括:牢固树立舆情观念和公关意识、严密舆情控制、及时开展应对公关及必要时现场喊话公关等。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张晓春 《政法学刊》2006,23(3):116-120
警察形象危机会使公安机关陷入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中,并对警察的整体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在危机状态下,媒体既是公安机关管理形象危机的对手,又是不得不与之合作的对象。因此,公安机关在形象危机事件中,应针对危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媒体不同时期行为的特征,运用一系列可实际操作的对策,积极开展警察形象危机媒体公关,以期通过与媒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危机,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陈育生 《中国司法》2007,(12):31-34
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服刑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狱内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趋激烈,教育改造罪犯难度不断加大,监管安全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现实社会因素对监狱工作影响逐渐加深,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使监狱人民警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也给监狱警察带来了较高的职业风险。客观地审视、系统地分析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就监狱警察职业风险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析。一、监狱警察职业风险的内涵及特征监狱警察职业风险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在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