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立新 《法律适用》2011,(10):40-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实施以来,在社会上引起较强反响,拥护者众,反对者、质疑者亦众。在反对、质疑的意见中,主要认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一个男人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近期,最高人民法皖的一项司法解释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随即引起社会热议。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已于近日公布施行。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就婚姻法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作出的第一批司法解释。一、起草《解释(一)》的过程及有关背景2001年婚姻法公布后,为了更好地理解、贯彻和执行这部法律,指导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很快就开始了制定相关司法解释的工作。考虑到婚姻法规定的新制度及新内容较多,审判实践中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予以解决,原有的司法解释也需要…  相似文献   

4.
白璘 《法制与社会》2013,(6):5-8,11
2011年8月9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之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它也被媒体称为了"新婚姻法"。新婚姻法主要规定了关于夫妻婚前和婚后的财产所有权,特别是它涉及到家庭重要的房产问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激烈辩论。本文试从社会、生理、伦理等传统习惯与法律制度方面去溯源我国婚姻法的产生与变革,结合具体法律内容,从而在这场传统习惯和法律的冲突中做出较为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武建霞 《法制与社会》2012,(31):270-271
我国的婚姻法与人们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调整改善婚姻关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在婚姻法最新的司法解释公布出台以后,有关法律条文在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讨论。本文通过对该法律条文的解读,分析了新婚姻法内容的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聪 《法制与社会》2011,(34):282-283
生育是一个久远而弥新的话题,对生育权的关注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刚刚公布的婚姻法解释三中关于生育权的相关规定可谓是男女双方对于生育权的冲突在法律中的又一体现。本文主要从男性是否拥有生育权,新司法解释对生育权规定之旨意以及新司法解释下生育权冲突如何解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这一分歧的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经反复斟酌修改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于2011年8月13日实施,一经颁布,就引起起全国人民的广泛讨论.为更好的了解《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本文将对它进行三个部分的解析.第一部分将简要回顾我国《婚姻法》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方便我们更好理解《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立法宗旨和意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干,将简要概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具体条文及特点.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内涵及它的立法意义.第三部分将简要阐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现今社会的影响及作者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1,(9):F0003-F00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于2011年8月13日正式施行。该司法解释是继2001年12月出台的《婚姻法解释(一)》、2003年12月出台的《婚姻法解释(二)》之后,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多发性的法律问题出台的第三部司法解释,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效益     
法律效益是法律收益与法律成本之比。从宏观层面看,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内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会各项收益与成本之比,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效益、法律的政治效益、法律的文化效益、法律的社会效益、法律的生态效益等;法律的内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收益与成本之比,具体包括立法效益、执法效益、司法效益、诉讼效益、守法效益等。本文指出要提高法律效益,最根本的是要降低法律成本,提高法律收益。  相似文献   

10.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民法通则、婚姻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经验,制定了《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讨论,通过了该司法解释,并于2011年8月13日施行。为便于审判实践中正确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11.
李春雨 《法制与社会》2013,(11):275-276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此规定将"孳息和自然增值"排除在夫妻共同财产范围之外,使得此条文在体系上与婚姻法17条和继承法意见第4条产生了立法冲突。以法律解释学的视角,对上述法律条文进行了合理巧妙的法律解释方法,对"孳息"分别缩小解释,方使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具有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甘可 《法制与社会》2012,(17):82-83
《婚姻法》是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司法解释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昨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风波,人们褒贬不一。肯定的是,它在婚姻财产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其中我也发现存在了一些不足。在此,本文主要就《婚姻法》解释(三)中财产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提出拙议,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对夫妻财产制度作出了以往完全不同的规定。从法律实证的角度来看,《司法解释(三)》明确界定了夫妻的财产权利,方便了司法审判工作,实践上来说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法律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性,而具有价值判断的特点。从法的角度看,《司法解释(三)》对家庭伦理和家庭稳定性来说具有一定的负面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娜 《中国司法》2012,(5):70-72
201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该司法解释重点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婚姻家庭纠纷中常见的疑难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5.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一经出台,便引发全民大讨论,尤其是有关房产归属的规定令许多人感到不满。本文将针对大家的争议点分析此次司法解释(三)的相关规定,从本次司法解释对于物权法相关制度的引用,阐述婚姻法与物权法恰当衔接的必要性以及二者应当如何恰当地结合。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以及之后陆续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从法律层面上设立了无效婚姻制度并且形成基本的体系和框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制度的滞后性和不足日益体现出来,本文的写作目的旨在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就如何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无效婚姻制度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鞠海亭 《河北法学》2004,22(6):82-85
新修订的《婚姻法》是否具有溯及力问题直接影响到有关案件的处理结果。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来看,《婚姻法》的新修订部分具有溯及力。但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应由法律本身作出明确规定,不能由司法解释来决定。我国《婚姻法》新修改部分的实施时间是明确的,并未规定有溯及力,最高院规定其有溯及力的司法解释违背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婚姻法〉的决定》,也不符合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若军 《法学家》2001,(5):86-90
很多人主张,婚姻法应当被设计为一部“软”法,且越“粗”越好,从刚刚废止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要“照顾无过错一方”的司法解释,到至今仍保留在新《婚姻法》上的对有困难的一方要给予“经济帮助”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有的婚姻文化,影响着立法者不仅不愿法律对婚姻家庭领域的过多介入,甚至不愿借用法律的语言进行规范,寄期在抽象的法律规则下,将案件任由法官依据社会优势及个人的道...  相似文献   

19.
孔祥征 《法制与社会》2011,(31):298-298
《婚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和调解夫妻双方婚姻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我国《婚姻法》自1950年颁布实施以来,先后经历过若干重大修订,其中最高法院颁布的三个《婚姻法》司法解释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婚姻法》三个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变迁。本文以新近颁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为重点,着重分析了该司法解释的特点及其对完善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婚姻法》的变迁与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的现状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与价值观念。而作为婚姻关系的约束和保障的《婚姻法》,则又从制度的角度折射出社会在婚姻问题上的主流文化与价值。三部《婚姻法》的内容显然会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但一方面始终贯穿和体现了个人自主与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注重了法律对社会文化与价值的导向与整合的作用。《婚姻法》的变迁,无疑是另外一幅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演变的图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