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硫设施。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正北京:2019年将深入整治"大城市病"据新华网2019年,北京市将坚定不移抓疏解,深入整治"大城市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这是记者从北京市2月20日召开的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促进首都生态文明与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了解到的。北京市负责人表示:"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加强生态文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重庆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调整产业结构、突出节能减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工业环保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4.
<正>黑政办发[2013]57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加快推进我省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工作在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建立黑龙江省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十三五"以来,在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的指导下,青秀区开展黑臭水体相关项目征地、完善辖区排水管网、内河流域沿岸及水面垃圾清理等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整治在"基础"。自实施黑臭水体整治以来,青秀区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8台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10套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建设20米及以下道路污水管网并进行断头管整治,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宁海县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开展"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成片连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投入少、见效快的方式,建设农村新社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村庄整治建设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工作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工作从提高节约用地水平、优化农田生态景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任务要求,土地整治工作应该通过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型、修复受损自然生态系统和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等,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土地整治工作需要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型跨越,并且通过组织编制国土整治规划、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加强理论方法研究等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3,(7):F0002-F0002
2011年以来,徐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开门整治党政机关作风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大力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从解决群众身边"小事"入手,清除人为因素造成的群众办事障碍,深得民心。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好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2,(1):254-255
近年来,乘借"五个重庆"建设和全市集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劲东风,丰都县市政管理工作按照"学习强素质、管理树形象、创新增活力、服务建和谐"的思路,以组织开展城市升级改造、园林城市创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为载体,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07,(22):I0004-I0004
近年来,江山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循环经济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针对产业"结构偏重、耗能偏大、污染偏重、层次偏低"的"四偏"状况,从增强工业企业节能意识入手,坚持节能宣传教育与节能技术改造"两手抓",实施节能重大技改项目,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全市环境污染三年整治行动,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取得实效;着力治本,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和机制建设。二是以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药品监管,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专项治理;源头整治保健食品,有效净化保健食品市场;稳步扩大农村“两网”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三是以执法检查整改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推进执法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科技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应深化科技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科学研究,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借助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循环经济产学研深入合作,以强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依托电子商务整合循环经济技术市场,培养和造就循环经济亟需的科技人才,加大循环经济科技投入,提高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效率,以优化循环经济的科技政策体系;健全服务于循环经济的科技中介体系,加强数字化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建设,以完善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吉林政报》2012,(24):6-15
吉政办发[2012]6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战略部署,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12]11号)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  相似文献   

14.
<正>苏府[2010]12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三区三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保持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覃荣化 《当代广西》2012,(21):46-46
今年以来,河池市金城江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就工业发展状况深入反思、查找不足,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建设高效、生态、低碳、循环经济,努力增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性,奋力实现赶超跨越。做大做强工农商旅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建设现代新型工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锑、铅、锌、锡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业,着力打造世界"锑都"。以金城江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战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检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效果,关键看非首都功能和人口是否疏解了,城市环境是否改善了,"四个中心"首都功能是否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是否增强了。去年以来,东城区聚焦"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强化"精治、共治、法治"理念,制定并实施"百街千巷"工作计划,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首都功能、人居环境、城市品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在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广大农民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寄予厚望。为此,淮安市政协把"加快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常委会议的重要内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各级涉及村庄环境整治的政策、资金、项目很多,但大都是各自为政,‘撒胡椒面’,没有形成拳头效应。"对此,委员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新疆要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对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强力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新疆经济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汪桥红 《群众》2010,(3):22-23
<正>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均资源占有率小、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的南京来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南京循环经济建设,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加快形成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20.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最薄弱的环节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齐"三农"领域短板,要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争取国家以工代赈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地区实施一批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