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是人在外界事物刺激下内心产生的羞耻感受。中国古人将这种心理感受加以发掘、升华,形成耻感文化,用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高校承传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教育有其现实的可能性。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的继承者和创造者理应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而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方法,它将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审美功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较低、高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欠缺、思想道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脱节。因此,高校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使大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之基,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如下:丰富课程教育体系、充盈素质教育体系、延展社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齐文娟  张立东 《学理论》2015,(3):133-135
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通过对1 00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了处于不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并根据不同成长阶段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深入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分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的道德观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脉相承,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基于此,在分析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观的内涵,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而探讨先秦儒家道德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如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机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是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精神成果的浓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文章诠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及精髓,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的角色紧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理念和规范,与现代工程伦理精神有诸多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程伦理精神的重要源泉。文章旨在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程伦理相契合的伦理精神内涵,探索在高等工程院校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精神的有效路径如下:发挥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的典型人格教育人,动人的事例影响人,发挥大学生英雄模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使大学生在受大学生英雄模范的感染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要求和行为规范。通过唤醒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激发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引导大学生道德自律、规范道德行为和营造道德教育环境等途径,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1)
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然观、生命观、思维模式和道德追求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属性交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蕴含,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医院校应深入挖掘中医文化资源,在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将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丰富思政教育模式和手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