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白色恐怖的30年代,闽北苏区纵横百里,到处响起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围剿”的枪声。1931年3月,数以万计的凶残敌军扑向我闽北苏区。几经恶战,红军游击队终难抵挡敌军的猖狂进攻,以致坑口丢失,闽北分区党政机关撤到大王凹、王府岗一带打游击,新收复的苏区也相继被国  相似文献   

2.
李伶 《湘潮》2013,(8):38-39
一首难忘的歌:引出了萧华等开国将军的历史钩沉1933年春,中央苏区红军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青年竞赛活动,时称“红军青年冲锋季”。遗憾的是,敌军“围剿”,战事匆忙,加上流动作战,轻装再轻装,致使有关文字记载消失在硝烟之中。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苏区红军担任师青年干事的王宗槐中将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萧华上将、原副主任刘志坚中将凑到一起,谈起当年“红军青年冲锋季”,谁也说不全其具体内容了。好在有首歌他们都会唱。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8):90-90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蒋介石急忙于8月下旬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  相似文献   

4.
蔡威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及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他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闽东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一年参加党中央特科无线电培训班,同年十月赴鄂豫皖苏区筹建无线电台,历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红四方面军第二电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蔡威在工作中侦察敌台、破译敌军密码,为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5.
晓农 《党史文苑》2005,(12):31-35
1930年12月初至1933年2月底,国民党南京政府以10万基础上递增到50万的重兵,对中央苏区发起了一至四次"围剿".苏区军民运用"诱敌深入"及"运动中歼敌"的战略方针,使得敌军的进攻每每败北,先后歼敌8.7万余人,缴获的弹药物资难计其数.光是在战场上活捉、击毙敌军的师长就达10个.这10个"壮志未酬身先陷"的敌方师长,各自的命运不尽相同,但俱是悲哉惜哉.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苏区基本上被敌人占领,形势相当严峻。蒋介石派了8个正规师,加上各县地方民团、匪军,共10万人,对闽西苏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而留在闽西苏区的红军游击队,总共才1500人,敌我力量悬殊,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已中断。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中加强对敌军的宣传,争取俘虏参加红军,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敌军上层人士,发挥了敌军工作应有的威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军事行动,对红军完成战略转移任务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彭胜标率领的汀瑞游击队60余人,跟"围剿"的敌人兜圈子。一天,连续爬了三天三夜的大山,甩掉了敌军的跟踪追击,到达江西与福建交界的火星(山东)山区。  相似文献   

9.
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城口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到1935年2月,城口人民全力支援红军。不仅为红四方面军作向导、送情报,而且选出了优秀的城口儿女参加红军,组织群众武装配合红军,建立群众组织支援红军,筹集生活物资供给红军。正是由于苏区人民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川陕苏区党政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斗业绩。  相似文献   

10.
正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瞿秋白随一部分牵制敌军从事游击战争的力量留于闽赣边区,在敌我悬殊力量下,肯定多次感到了死亡的威胁。他也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只是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生命会在福建长汀画上最后的句号。1935年初,国民党以10万多正规军的绝对优势兵力,还有空军的协助,向坚守苏区的少量红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红军伤亡颇大,决定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头突围。而此时,瞿秋白的肺病也愈加严  相似文献   

11.
川陕苏区红军碑林吴慧龄坐落在古蜀道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广元皇泽寺川陕苏区红军碑林,以其独特的姿容,接待了南来北往的观光者。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1981年为碑林陈列馆题书了“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八个雄健有力的大字刻成横匾,悬挂碑林馆门上方。...  相似文献   

12.
“告诉他们,准备吃苦,准备爬山,准备背包袱打仗”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后,项英对中央苏区面临的形势抱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红军主力至多个把月时间,就可胜利突围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打几个胜仗,将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吸引到那里去。到时,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来一个胜利的反攻,将国民党军队赶跑,就可收复失地,恢复苏区。于是,他要求各级党政组织仍像以前那样,轰轰烈烈地发动群众参加游击队,参加红军,支前作战。他认为苏区只留下几千人的独立师和一些独立团,兵力太少,必须重新组建几个独立师,组建新的主…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落脚点是经过五次变更,最后才定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最初的目标,是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苏区,并准备反攻。红军在向湘西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12月初,红军过湘江后,损失逾半,由8万多人减少至3万多人。这时,蒋介石已觉察到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立刻凋集重兵,在红军必经之地布置好口袋形阵势,等候红军钻入,企图一网打尽。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相似文献   

14.
田径 《世纪桥》2013,(7):69-71
黎平会议,党和红军确立了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界开辟根据地,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红军进驻遵义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积极着手筹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红军之友社”的青年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成为红军有力的助手。关于红军在遵义期间红军之友社的活动,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还不多,本文试叙之。  相似文献   

15.
王凡 《党史博览》2002,(9):15-20
熟悉中共历史的人都知道,陈昌浩在共产党初打天下的年代曾经大名鼎鼎.鄂豫皖苏区至今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坐着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朝敌军扔手榴弹.后来,他出任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政委,张国焘那份逼迫中共中央南下的电报,就是发给他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排斥,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邓子恢没有能够跟随主力红军转移,而是和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等一起被留在了苏区,进入后来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几个月后,邓子恢等人从瑞金向闽西突围,与原来就在闽西的张鼎丞会合,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子恢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开始了在闽西开展游击战的艰苦岁月,也就在那时,邓子恢和陈兰认识了。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的包围之中,形势十分危急。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决定部队轻装开展游击活动,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红军在山区经过艰苦灵活的行军作战,终于突破重围,在黔东苏区与红三军会合。为此,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特赋绝句两首:  相似文献   

18.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19.
游平伟 《当代贵州》2012,(23):18-19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中央红军在黔北转战近3个月,加之此前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曾转战务川县,红六军团曾转战余庆县,红二、红六军团再度转战余庆县,红军及其游击队的足迹遍及黔北各县。在中央关于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决策指引下,党和红军领导黔北人民开展了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介绍1932年8月25日,《苏区工人》报第9期第2版刊登漫画《勇敢的工人加入红军去》,介绍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为了加强对红军的无产阶级领导,计划在9、10、11、12月中,动员6000名工人加入红军,鼓励勇敢的工人积极报名参加红军。画面中工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大门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