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朱列 《传承》2009,(18):80-81
基于湖北省1978-2007年物质资本存量,对1978-2007年湖北省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了湖北省1979-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认为,物质资本投入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起明显作用,湖北省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优化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湖北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索洛残差法,选择C-D生产函数,通过对1978—2007年湖北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估算了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分析表明,在1979和2007年间湖北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年均增长率大约为1.63%,全要素生产率对湖北经济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大约15.6%,按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可将湖北经济发展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现阶段应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区域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引擎。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全国30个省市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有效探讨湖北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区域比较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为1.025,排在全国第四位,其科技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对湖北省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湖北省科技投入产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变化波动较大,其增长速率仍不稳定,科技建设路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按地理地貌细分区域,选取绿色全要素投入和产出指标,对产出碳排放量测算,运用SBM模型和GML指数,对湖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再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选取技术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等指标对影响湖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要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双碳”目标下,湖北省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时序看呈振荡波动变化状态,区域空间分布不均衡,差异特征显著,且机械化程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要素决定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综合核心要素及区域差异特征分析,建议提高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以要素减量增效为重点,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电信改革与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民 《求索》2010,(10):17-19
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1980-2007年电信改革前后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并使用包括中国在内部分APEC地区电信运营企业的微观数据,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研究表明:电信改革推动了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自于电信技术进步,而电信技术效率的停滞和退步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势头;"减员增效"将是下一阶段提高中国电信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赖明勇  王文妮 《求索》2008,(11):52-54
本文测算了1952—2006年我国27省的资本存量和Malmquist指数,结果发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滑。改革开放后,这一趋势在经济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中、西部相比,全要素生产率最低的东部地区却拥有很高的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这表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更多地是依赖于资本要素的积累,而非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景,首先取决于自身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可得性与持续性,以及能否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原理,运用1990—2014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供给方面而言,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引起我国宏观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我国的经济增长是靠增加物质要素投入实现的,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因此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效益,同时配合总量型的需求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张亚洲 《求索》2014,(10):97-100
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索洛余值法为理论基础,估算出我国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我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100强(2000-2013)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探讨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且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生产率与自身知识资本积累显著正相关,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同时,知识资本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技术效率部分,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定量分析人力资本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看到,1978~2007年期间人力资本投入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和总作用分别为13.3%和39.8%.因此,当前重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应采取提高云南教育投资效率,实施人力资本激励和制度创新,以促进云南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闫东升 《公安教育》2008,(11):22-23,30
“集约化发展”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概念。在经济增长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过程中,非资本、劳动生产要素或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就属于集约式增长。这种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后来,“集约化发展”被隐喻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关注质量和效益的一种普遍发展方式。集约化发展方式注重人的潜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注重通过自身要素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来提高工作的规模和效益。公安工作在财力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阳玉香  谭超美 《求索》2012,(7):254-255,144
选取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为控制变量,将教育投入引入C-D生产函数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1978-2010年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发现,湖南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教育投入每增长1%,将会促进GDP增长0.133%。教育投入对湖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08%,仅高于劳动力要素,低于资本和科技进步要素。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先期,湖南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投入的增长,滞后4年后二者呈现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不能简单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判别增长方式的优劣经济增长有三种源泉: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三种方式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度的不同组合,就是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不能简单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判别增长方式的优劣 经济增长有三种源泉: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三种方式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度的不同组合,就是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韵  雷锦程 《前沿》2014,(11):101-106
中国目前已成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约束特征也使我们不能不重视“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挑战。经济理论及经济发展史则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在迈进以传统重化工业向服务业与新兴产业调整升级为标志的阶段之后,单纯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将显著下降,这时须转而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才可能促使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得以保持并实现。接着,从着重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研发、创新能力两个基础层面对拉美地区和韩国及以色列进行了相关教训经验的可能探讨,并得出了若干有益启示,即努力持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须要求;加快并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环节;人才投入和研发支出向企业部门配置集聚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长三角两省一市1998~2007年20个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产权结构等因素对长三角制造业的TFP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内源式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2004年底,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各种迹象和发展趋势表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工业化初中期的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与投资驱动,物质的高投入和物质资本的快速积累在快速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资源大量耗费,投资效率递减,以致经济增长难以持续.研究表明,1991-2003年,浙江省GDP年均增长率为14.4%,要素投入中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贡献率分别为67.4%和3.5%,拉动经济增长9.7和0.5个百分点,即外延式增长率达10.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0.9%,而内涵式增长率仅为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9.1%.因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代发展阶段,必须寻求一种超越以物质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大量的实践表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以人力资本(知识能力)积累、技术创新和效率提高为基础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激励机制、多维度耦合、低碳经济转型中的技术逻辑以及对社会资本的传导机理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作为具有中间投入要素特征的经济变量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转型;通过公众社会参与渠道内化社会资本积累能力的最优选择行为,能有效降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型经济行为,从而减缓由于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社会资本的加速积累能力为稳增长与经济下行保持合理区间提供了稳压器作用。同时,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对社会资本在低碳经济转型中的传导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9.
在测算省际生产率变化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0-2007年中国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在检验面板数据平稳性和变量间协整关系之后,使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显著地增加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本文分析了上述实证研究结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常春  邓莹 《求索》2012,(11):32-34
碳约束下的印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特点,其经济增长优先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缺口严重制约印度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能源强度持续降低,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印度经验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坚持经济增长优先于应对气候变化,持续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