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的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又丰富了崭新的内容,为和平统一祖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新吋期加强和扩大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绕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和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高度体现了这一原则。它的原则坚定性体现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国家统一上。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是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范例。它已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兴趣和反响。对于这个构想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此,笔者不揣浅薄,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初探意见,作为引玉之砖。一、“一国两制”构想与马克思主义“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崭新的构想,是无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的。但决不能据此断定它同马克思主义相左。因为评判某一构想或方案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其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在国际范围内也引起了积极的反响。金日成最近说朝鲜“南北双方也可学习香港方式,各自维持现行的经济制度不变,实现和平统一”,就是这一构想的国际影响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世界所瞩目,为全国人民和一切海内外同胞所关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为维护祖国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运用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智慧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的具体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构想最早…  相似文献   

6.
作者来稿《统一战线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浅论“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说:“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的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科学构想,它有多方面的根据,现仅从政治上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看,“一国两制”也必将是行之有效的。第一,它是一个主权国家内,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两种制度,不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政治实体。第二,生活在两种制度下的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大家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不仅有共同合作的政治基础,而且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民族荣誉和民族感情,这就能够做到互不伤害,互相支持、互为补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多次发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重大决策。这一全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它一经提出就影响巨大,那么“一国两制”的提出,究竟有何哲学根据呢?我们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提出来的,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往会主义总构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一个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着.我们不会由科学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结论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办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指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仅是解决香港、台湾问题总的战略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国际国内实际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科学构想,它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实现。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又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也提供了新的内容。为实施“一国两制”而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两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法律,其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它把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授权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部体现“一国两…  相似文献   

10.
从“一国两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吴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运用"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1.
十、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这一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一国”,就是指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就是中华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我们党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尊重香港、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国家内,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容许1997年恢复行使我国主权的香港和今后回归祖国的台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主体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9月27日人民日报社论)这一创造性的具有国际意义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重大发展。现在,这一构想,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并随着举世瞩目的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园满实践,而日益显现出它的真理光辉.那末,何谓“一国两制”,其具体方针、政策是什么?采用这一构想的制度的根据何在?这一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法的性质如何?等等,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落实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坚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代表,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就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制订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并同英国政府进行友好谈判,完满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初步显示了这一构想的强大威力,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一国两制”构想的由来及其威力中国政府关于“一国两制”的没想,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解决诸如香港、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解决当代国际争端、为未来社会及世界形势的发展,也必将带来重大影响。探讨这一构想所借以建立的社会历史基础,揭示其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时代赋予我国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方针政策。是由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来的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中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与英国政府签订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宣布了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双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  相似文献   

19.
9月中旬,美国布什政府公 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 告。该报告是布什政府上 台后出台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 告,它全面阐述了美国在新世纪的 战略构想及布什政府将要采取的一 系列战略举措,标志着酝酿已久的 “布什主义”正式浮出水面。 建立美国治下的21世纪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为 美国政府指导国家安全的方针,内 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多领 域。和前一个安全战略报告相比, 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在目标上 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加强美国 的安全,建立市场经济以促进经济 繁荣和推进民主事业,其核心就是 建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崭新的政治思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即我党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它不仅是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战略的科学决策,而且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也将产生强烈而深远影响的历史的创举。本文仅就“一国两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谈谈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